音乐【湘艺版】六年级上册《(听赏与跟唱)打麦号子》教学设计2

DOC
  • 阅读 5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60.000 KB
  • 2023-02-2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音乐【湘艺版】六年级上册《(听赏与跟唱)打麦号子》教学设计2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音乐【湘艺版】六年级上册《(听赏与跟唱)打麦号子》教学设计2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音乐【湘艺版】六年级上册《(听赏与跟唱)打麦号子》教学设计2.doc,共(5)页,60.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710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打麦号子》教学设计教学年级:六年级教学内容:湘艺版小学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课听赏与跟唱《打麦号子》教材分析:《打麦号子》是湘艺版小学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听赏与跟唱内容,这是一首江苏靖江民歌,体裁为劳动号子,更精确的说是

农事号子或打粮号子,歌曲通过劳动时的呐喊及一领众和的说唱形式,表现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在帮助学生了解、认识、体验、感受江淮民歌的过程中起到了传承的作用。劳动号子是产生于人们劳动生产中的民间歌曲,是为了使大家在同一时刻协同用力而自然产生的吆喝或呼号,具有

协调与指挥劳动的作用,后来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具有了节奏性、旋律性,形成了“号子”,慢慢变成一种歌曲的体裁。《打麦号子》是一首农事号子,相对来说,农业号子所伴随的劳动强度不那么大,因此,农事号子的节奏感往往不那么沉重,它旋律优美,歌词内容丰

富多样,即一人领,众人和的方式,领唱者往往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领唱部分常常是唱词的主要陈述部分,其音乐比较灵活、自由,曲调和唱词常有即性变化,旋律上扬,或比较高亢嘹亮,有互换号召的特,和唱的部分大多是衬词或重复领

唱中的片段唱词。教学目标:1.听赏江苏民歌《打麦号子》,感受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和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能与他人合作随歌参与律动表现。2.能用一领众和的形式,热情饱满的随乐跟唱歌曲《打麦号子》,了解江苏地区方言特点,体验劳动时的辛苦与盼望丰收的愉悦心情。3.知道劳动号子是民歌中的一种分类,能在一系列

音乐体验活动中有创造性的参与表现。教学设计意图(理念):以聆听、模仿、参与、体验、跟唱为主要学习方式,用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劳动号子。听赏体验歌曲时以走近、贴近打麦场为横轴,用打麦时的劳动动作做为导入,以小组合作探索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为全课的纵轴,将体验

号子的四个特点放在了歌曲聆听学习的不同梯度中,每一个环节体现一个特点,充分感受此民歌的体裁形式之美、韵味之美、方言之美、音调之美等。在跟唱歌曲的学习中这样既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研究的能力,能较好地记住并理解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又极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民族

音乐的学习兴趣狱喜爱。最后在一曲多唱、回归本质、发展延伸这一拓展环节中,教师用高超专业的演唱,让学生听辨不同风格的劳动号子,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评价能力,利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丰富歌曲表现形式,让学生再度感受到劳动号子的热

情与快乐,品味劳动号子的独特韵味。教学设计亮点: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亮点是在于抓住了民歌听赏与跟唱教学的方式,打破了以往常规的民歌学习教唱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以音乐游戏活动为切入点,抓住本课歌曲“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让学

生充分感受到劳动时既有辛勤的付出,也有愉悦的收获,感受那种众人合伙力量大的劳动场景氛围。从而全面感受、体验民歌的旋律、音调、语言、体裁形式、发展等诸多之美。教学重点:听赏与跟唱江苏民歌《打麦号子》。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方言跟唱歌曲并与他人合作随歌参与律动,能在一系列音乐体验活动中有创造性的参与表现

。教学流程:一、音乐活动,感受体验1.节奏棒音乐游戏。2/4OO|●O|OO|●O|OO|●O|OO|●O|师:同学们好!首先请你们跟我一起体验一个音乐游戏。请看大屏幕,你能用手中的节奏棒把上面的黑点敲出来吗?注意:一个黑点只敲一次。师: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们刚才的声音?2.师

生合作参与敲击节奏棒。2/4OO|●●|OO|●●|OO|●●|OO|●●|师:现在请你们看老师的指挥再来试试,我的手挥向你们,你们就拍。3.随乐参与敲击节奏棒。2/4OO|●●●●|OO|●●●●|OO|●●●●|OO|●●●●|

师:让我们加大难度,随着音乐来合作完成。4.随乐加入“口号”合作参与。2/4OO|●●●●|OO|●●●●|OO|●●●●|OO|●●●●|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师:我们再来合作,老师会加入新的方式,请注意聆

听。师:老师加入了什么呢?加入声音口号以后又有什么感觉?是不是拍得更加有气势,凝聚力呢?刚刚我们表现的这种形式在音乐当中被称为“一领众合”。二、听赏《打麦号子》1.初听,感受《打麦号子》的演唱形式。师:接下来,我们从一首江苏民歌中来感受一领众合的形式。2.谈感受。师:你在歌曲中感受到

了什么样的场景?3.再看视频《打麦号子》的劳动场景。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打麦号子的场景,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视频,说一说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他们是怎样打麦子的呢?(学生交流)4.走近打麦场——生模仿打麦子的动作。师:农民伯伯打麦的工具叫梿枷,它是农村手工脱麦粒的农具,由竹柄及敲杆组

成,工作时上下挥动竹柄,使敲杆绕轴转动,敲打麦穗使表皮脱落。饱满的麦粒、舞动的连枷,农民伯伯们的脸上挂满了喜悦!你能来模仿一下打麦子吗?让我们想象手拿连枷打麦子的感觉。5.复听,师示范打麦子的动作。①教师讲解打麦动作的要领,引导学

生的动作更具真实的劳动感,体会往下“甩”的感觉。②引导用不同的节奏型合作参与表现打麦子的动作。6.师加入“喊号子”随歌表现。7.师生用“一领众合”的形式体验喊号子。8.再听,争当“劳动指挥者”。师:哪位同学想像老师一样担任劳动的“指挥者”?三、跟唱江苏民歌《打麦号子》1.

师范唱歌曲师:老师希望我的歌声让你们的劳动更加有干劲,我们再来合作一把?2.感受旋律与音调师:我们仔细看看歌曲旋律你有什么发现?有没有相似或相同的旋律呢?旋律是由哪几个音组成的?3.感受结构、节拍变化师:你觉得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师:看看节拍在哪里发生了变化?尝试带着动作唱唱

。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师: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动作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交流)因为音乐的节拍在这里发生了改变,让我们一起从歌曲的曲谱(旋律)中一探究竟?4.“口口相传”、带唱歌曲师:让我们随着音乐在心里默唱一遍(提醒:感受劳动中的歌唱状态)。5.对唱号子师:让我们把心中到劳动之歌唱出来吧!师:你

们富有激情的演唱感染到了我,我也想加入你们的演唱,我唱领你们唱合6.接传号子师:我想再一次把指挥棒传递给有号召力的指挥者,谁愿意来尝试?(师生演示)我唱到那一句的时候把号子传给他的?(提示学生心里要跟着音乐走)7.探究号子师:劳动号子是一种在民间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

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8.改变速度表现号子师:喜获丰收,农民朋友们干劲十足,打麦场上一幅热闹欢腾的景象,大家越干越有力,越唱越带劲,你觉得他们在演唱号子时的速度会发生什

么变化?我们来尝试一下。四、拓展与延伸1.搬运号子《抬木头》。师:同学们,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它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

,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叫。号子的种类很多,有搬运号子、渔船号子、农事号子等等,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林木场的搬运工人们《抬木头》时的真实场景。2.聆听《众人划桨开大船》师:劳动号子,是与生产活动直接联系的一种口头即

兴创作,曲调比较简单,节奏强而有力,有领有合,顿挫分明。内容根据劳动特点随意发挥,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号子的元素经常运用到大家喜爱的通俗歌曲的创作中,《众人划桨开大船》就运用了现代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的。五、结束师总结:民歌

来源于生活,在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与生产中不断发展壮大,同学们课后去了解更多好听有趣的中国民歌,用口口相传的方式将它们发扬,使它源远流长。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85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