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苏少版】五年级下册《动:综合表演(一只鸟仔) 律动(斑鸠调)》相关知识:灯歌素材1.doc,共(3)页,803.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522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灯歌如赣南灯歌《斑鸠调》是由“五、五、七”的杂言三句体基本格式发展成"五五七、五五(形声衬句)、五五七”的三段体,中间乐段的衬句为斑鸠叫声,模拟得惟妙惟肖。《斑鸠调》是江西赣南的民间小调,也是当地节日歌舞活动中的一种传统“灯歌
”。歌曲曲调欢快活跃,因为歌词头一段以“斑鸠鸟”为引题,故称《斑鸠调》。采茶业的兴盛刺激了江西的经济文化,从而促进了采茶歌曲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采茶歌并成为了江西赣南民歌的代表。起初这种采茶歌是人们在收获季节里采摘茶叶时演唱的歌曲,人们也常常认为歌名或者歌词和茶有关的称为
茶歌。其实不管歌名或者歌词是不是与茶有关,只要能让人联想到茶的都应归为“茶歌”类。而民歌《斑鸠调》就是江西赣南地区采茶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这些通俗易懂的语言有时在歌曲中甚至超过了正词的字数,在江西赣南民歌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如《斑鸠调》中模仿斑鸠的叫声
“叽里咕噜”及衬词“那个”“里格”等等诸如此类,都形成了这首民歌自己独有的音乐风格特征。江西民歌《斑鸠调》的曲式为上下两段体的结构形式,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起承转合”的四句式结构,其中前两句在旋律、节奏上完全相同。而第三句为“转句”,出现了二拍子的切分,在节奏上与前两句有所不同,为歌
曲的节奏增加了新的元素。而第四句是“合”句,为了使其和前几句连贯起来,在音调上则以音符“la”开头和前句结尾的音符“re”往下构成一个和谐的纯四度。第二部分的旋律是在第一部分的旋律基础上改编而成。第一句的第一拍由前面的切分拍子变成了十六分拍子,第二句则是第一句的重复。第三句是“转句”出
现了二拍子的切分,与第一部分第三句相同。在第二句与第三句之间有两小节为四个八分音符的连接句,“mi”“sol”两个音符把两句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其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第三部分与第二部分基本相同,只是在结尾句采用了第一部分
的第四句。而在第一部分第四句中第二小节有一拍附点音符,在第三部分则被改成了四分音符,最后到达“sol”终止。由于歌曲旋律为五声徵调式,音符“sol”就像标点符号中的句号给了歌曲一个完满的结束。江西民歌《斑鸠调》是赣南地区的一首民间代表性歌曲,它以灵动、跳跃的节奏,优美动听
的旋律以及真切、生动的歌词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并广泛流传于江西乃至全国各地。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阐述中指出“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
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