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苏少版】五年级下册《唱:梨园英秀 谁说女子不如男》教学设计2.doc,共(5)页,133.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513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梨园英秀教学内容:1.唱:《梨园英秀》高声部2.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苏三起解》3.拓展:京剧常识教学目标:1.在学唱《梨园英秀》的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2.能有兴趣
地聆听京剧《苏三起解》,聆听具有京剧音调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材分析: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在原歌的基础上,渗入京剧的音调改编的创作歌曲。这种创作者借用或化用戏曲音乐作为素材创作而成的歌曲称为戏歌。它保持了原歌的特征音调,又打破了歌
曲规整的节奏,以抑扬长短的错落,加入京剧“西皮腔”的乐汇,戏曲化地倾吐人民对共产党的热爱。2.《梨园英秀》是一首赞颂我国传统戏曲音乐、表现广大群众热爱戏曲音乐、学唱戏曲的生动场景,激励人们热爱戏曲音乐、发扬中华国粹、振奋民族精神
。这首歌曲的显著特点是有唱、有说,有对戏曲的模仿,富有动感和青春活力,带有戏曲音乐韵味和通俗歌曲风格,新鲜活泼,适合青少年演唱。教学重点:学唱说唱形式的京歌《梨园英秀》。教学难点:1.数板(切分节奏)2.京调(歌唱旋律部分)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2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听《唱脸谱》进教室,师生问好。二.初步了解京剧1.刚才看到的“脸谱”是中国京剧中表现各种人物的舞台化妆造型艺术。我们来观赏一段京剧。2.观赏《苏三起解》(背景打印在课件PPT内)这是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之子梅葆玖的一段经典唱段
。3.京剧是综合艺术。。。。(结合课件)京剧——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
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4.介绍京剧行当(结合课件)5.结合图片,辨别京剧行当。三.数板1.导入:京剧这么美,让我们赞美赞美它吧。2.
老师数板(歌曲第二部分)。3.学生练习(注意节奏的不同)4.数板概念(结合课件)。3数板——戏曲曲式的一种板式,只念不唱,有节奏,以板击拍伴奏,念词的句式、韵脚与唱词基本相同,篇幅长短不定,在戏曲中一般由丑角
使用,有时在唱段中也夹用数板,之后再接唱腔。5.合着伴奏数板。四.京剧锣鼓1.视频:我们在观看一段视频,看看和刚才《苏三起解》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身段锣鼓。2.锣鼓经:唱念做打都离不开它。锣鼓点
子——锣鼓经。3.读节奏——锣鼓经(歌曲第一部分)。4.唱出歌谱。5.唱出锣鼓点子。6.加嘿嘿,拍手唱。五.唱歌曲1.展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京剧音乐为素材的创作歌曲——梨园英秀。2.完整地听一遍,歌曲分几部分?(生:三部分)3.我们来看第三部分的上半部分,老师弹琴,学生听辨色块
部分,有相似的地方吗?4.老师弹琴学生视唱曲谱。5.歌词中要说什么?唱什么?看什么?想什么?随老师的伴奏完整地齐唱第三部分的A乐句。6.听录音,这个乐句和刚才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合唱部分。7.分别视谱唱高低声部。
48.老师弹奏合唱曲谱,低声部学生齐唱低声部。9.随伴奏初步合唱曲谱,老师做好柯尔文手势。10.跟伴奏合唱歌词。(老师弹奏高声部,口中带唱低声部)11.完整地歌唱第三部分。12.像这种借用了锣鼓经、数板、西皮音调这些京剧素材,创编而成并有浓郁的戏曲音乐特征和流
行元素的歌曲我们称“戏歌”。13.让我们完整地演唱这首戏歌。六.拓展1.我们刚才学唱了戏歌《梨园英秀》,像这样的创作歌曲很多,我们一起来欣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我们先听一下大家熟悉的这首老歌。3.再比较听听在这首老
歌的基础上增加了京剧元素,感受一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与我们熟知的歌曲相比,戏歌既有浓郁的地方戏曲韵味,又不失时代流行特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七.小结该课1.今天我们学了。。。。2.还了解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