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苏少版】五年级上册《唱:牧场上的家 蓝天白云》教学设计5.docx,共(3)页,33.946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502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附件3编号:教学设计模板学科小学音乐版本册数五年级上册课目名称《牧场上的家》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用歌声表现歌曲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对牧场、家的赞美与热爱之情。2.在体态律动中、自主探究、师生
合作等音乐活动中感受歌曲的节拍、乐句、旋律、力度等音乐要素的体征,体会它们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3.掌握弱起、连线、一字多音的演唱,能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欣赏能力、感受音乐的能力。
但是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体验和表现力还不够,需要更多的提升对歌曲的合作表现能力,体现作品的魅力。重点难点重点:感受歌曲的特点,学唱以及表现歌曲。难点:歌曲乐句的相同与不同、弱起句的掌握、二声部的合作。教
学过程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的使用方式和意图一、师生互动,导入新课1.语言导入:教师描绘大草原辽阔无边……2.师哼唱:3/43--|5--|4--|6--|5--|4--|3--|……学生感受三拍子的韵律。3.学生模唱
练声,要求一气呵成。4.借助手势等手段唱准旋律,教师加入歌曲的第四乐句旋律,师生合作进行二部练习。二、学唱歌曲(一)、感受歌曲特点,模唱歌曲旋律1.教师自弹自唱,学生边听边用肢体语言来感受歌曲,体验三拍子音乐特点,探索音乐的空间感。2.学生说说自己
的感受,边听范唱边第一段处用脚步来感受音乐韵律,第二段处用手势划线条表示。①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创设歌曲表达的意境;师生互动模唱拉近师生的距离;感受草原辽阔无垠,体验三拍子的韵律感,轻声高位的发声练习也为歌曲学习做铺垫。②课件出示自然风光图片。在音乐活动
中感受歌曲的乐句,节拍和情绪。培养学生聆听的音乐习惯,熟悉旋律,学会分句,弱起等知识点,为学唱歌曲做好准备。3.学生划图谱再来感受这首歌的乐句。聆听伴奏音乐,边划图谱。感受音乐旋律特点,在声势动作的辅助下感知旋律进行的特点。4.体验四个乐句,感受相同与不同。5
.师生互动,用lu来视唱,感受体验乐句的变化与重复。6.出示四句乐谱,认识学习弱起小节。师生互动接口唱,学生演唱乐谱中的不同之处,关注第三句没有弱起。7.出示歌谱,学生学习第一段歌词,要求“轻而高”。8.教师示范处理演唱,关注音的强弱变化以及时值的延长。9.聆听天
使合唱团的原唱,分析演唱的形式。(二)演唱歌曲,体会歌曲意境,表达歌曲情绪1.学生有感情的演出歌曲,表达赞美、思念家乡之情。2.学生随琴声轻声演唱。3.掌握一字多音,连线的演唱。学生完整演唱。4.感受歌词中的情感递进变化,寻找关
键词“那儿”,体会对“牧场”对“家”的无限眷恋之情。5.师生合作演唱,加上齐唱、领唱等形式,教师唱低声部。6.学习第二声部,在教师钢伴下,体会夜晚宁静温馨的意境,启发学生用力度音色等的表现歌曲的意境。7.学生二声部演绎《牧场上的家》。③意图:出示四个乐句图
谱,感受旋律的线条走向;通过师生互动接唱的方法,降低视唱歌谱的难度,并感受歌曲旋律创作上的特点(完全重复和同头换尾的变化重复)以及弱起小节的运用。④利用媒体下载的国内外的少儿优秀合唱团的音响资料,让学生聆听,养成聆听习惯和聆听方法,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⑤通过情境创设以及对歌曲的
理解,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激发学生对牧场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热爱、赞美、眷恋之情,并通过让学自主探究力度、速度、音量、意境等将歌曲的四个乐句做不同层次的处理,更细腻的表现歌曲描绘的美丽牧场及充满了爱的情感。⑥运用网上下载的素材,丰富学生对音乐的的延伸体验,感受并学习歌曲的合唱形式,
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板书设计旋律线条的走向备注:“教学过程”用宋体小四号;“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的使用方式和意图”用楷体小四号;行间距为固定值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