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苏少版】六年级下册《唱:苏木地伟 什么结籽高又高》教学设计5.doc,共(3)页,2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448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四单元《欢腾的边寨》《什么结籽高又高》吴中区长桥中心小学许丽娟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感受广西壮乡的优美山歌,了解刘三姐这个人物。2、学唱什么结籽高又高,积极参与对山歌活动,加深对山歌的认识。3、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用对山歌形式创编歌曲。教学重点:学唱山歌教学
难点:对山歌学生准备:搜集资料,了解人物刘三姐。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今天,老师客串一回导游,带大家去广西走一走,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音乐文化。课件展示广西风景画,插入《什么结籽高又高》的伴奏音乐。师:广
西风景非常优美,尤其是桂林山水一向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上水甲天下”的美誉。这样的山、这样的水,孕育了这样的人。2、(媒体出示刘三姐)同学们,你们认识她吗,你们知道她的故事吗?生交流并了解:传说中壮族有一位唱歌最好听的人叫“刘三姐”,她是壮族人民心中的歌仙,她用自己歌声讽刺了
地主恶霸的剥削,更是用自己的歌声抨击封建统治对劳苦大众的压迫,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被尊称为美与智慧的化身。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三姐的故乡聆听他们的歌声。【设计意图】从欣赏广西特色风景到了解刘三姐这个人物,
从而引出学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让学生知道歌曲背后的故事。二、感知山歌1、师:刘三姐用山歌作为武器与恶霸展开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人们尊称她为“歌仙”!我们一起了解下什么是“山歌”。(媒体出示)2、今天我
们将一同学习影片《刘三姐》中的插曲《什么结籽高又高》,听听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学生在交流中了解“对山歌”。3、师生总结“对山歌”的特点:都是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而且问和答的旋律都相同;唱之前都要加一个“哎”字;通常都是一人先唱,然后其他人帮腔(这种演唱形式叫一领众合)。对山歌的内容都和
生活有关。【设计意图】在歌唱前,了解对山歌这种形式,更好地为学唱歌曲做铺垫。三、歌唱山歌1、感受歌曲旋律。师“对山歌”这么有魅力,老师也忍不住想唱“山歌”。师唱《什么结籽高又高》,生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2、师:就让我们也用一领众合的方式接读歌词。3、师:在读的时候,你注意到歌曲的节拍了吗?(媒
体出示变拍子)4、分析歌词内容。师:广西壮族人民都是非常勤劳能干的,劳动生活与他们息息相关,所以在对山歌中很多内容都是和他们的劳动生活有关的。(课件展示高粱、玉米、豆荚、芝麻的图片,让生了解高粱等农作物的特点。)5、师生配合演唱。(1)随琴学唱歌谱,师唱领,生唱合。(2)师生用一领众合的形式完
整演唱歌曲,师领生合、生领师合。(3)用欢快、活泼的声音加上身势伴奏完整演唱歌曲。(4)一领众合的方式合作歌曲,选择1名学生担任领唱。师:每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的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歌圩上进行对山歌,想象一下大
家在对山歌的时候情绪是怎样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唱这首歌曲?生:活泼欢快的情绪。6、了解这首歌曲背景,这首歌曲由音乐家雷振邦编曲。【设计意图】在各种音乐互动中学唱歌曲,用一领众合的方式对山歌。四、创编山歌1、师:从歌曲中,我们感觉到广西壮族人民是如此的热爱生活、热爱家长。作
为一个苏州人,我们也非常热爱我们的家乡,也让我们借着这机会用对山歌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家长——苏州!师生合作创编:师问:哎,什么山里藏智慧哎,哎藏智慧,什么水里育人杰哎,哎育人杰,什么寺里传钟声哎,什么园林美名扬哎?哎什么寺里传钟声哎,什么园林美名扬
哎?生答:哎,穹窿山里藏智慧哎,哎藏智慧,太湖水里育人杰哎,哎育人杰,寒山寺里传钟声哎,拙政园林美名扬哎。哎寒山寺里传钟声哎,拙政园林美名扬哎。【设计意图】用“对山歌“的形式介绍家乡苏州,在巩固山歌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热爱家乡情感,并让
学生再次感受山歌内容来源于生活。五、欣赏延伸1、欣赏《山歌好比春江水》师:刘三姐的故事被拍成电影、舞台剧,《山歌好比春江水》来自于舞台剧《刘三姐》传唱至今依然成为民歌中的经典。播放情景,由近及远,摇着船浆唱着《山歌好比春江水》从学生中唱到讲台前形成渐行渐远的情景。2、小结:优美的山歌就像潺潺
的漓江水一样流淌在我们心间,山歌用它独特的魅力征服人们,成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让我们把山歌传唱下去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今天的广西之行收获满满,有机会去当地深入体验!【设计意图】首尾呼应并做延伸,情景教学,欣赏延伸,拓宽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