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苏少版】六年级下册《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咿唷嘞啦 巴鲁瓦》教学设计6.doc,共(4)页,4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448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敲起我的小木鼓》教学过程:一、走进佤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音乐游戏《有趣的声音》(出示ppt)请你跟我这样唱。2----1-----5-----2----︱2师:注意长音的时值2-----︱22121师:加上了回音2-----︱22121
︱5----︱5---︱师:让美妙的声音传得更远些。2----︱22121︱5---︱5---︱师:加上词哎师:把这美妙的旋律从大山中传出来!随老师指挥表现出“大山的回声”效果。认音、叠加,唱一唱。了解这个乐句共用了几个音?(出示ppt)师:导语:在这个乐句中一共用了几个不同的音?师小结:
这是我国佤族音乐中常用的三个音,最能体现佤族音乐的风格。师导语:这节课我们将跟随小音符们去佤族做客。(出示ppt)(二)欣赏佤族的介绍片段交流:佤族美不美?美在哪?师:佤族位于我国云南省的西南,这里的风景如画,这里的佤族同胞能歌善舞,他们崇尚自然
,相信万物都有灵性,哪怕随手截取一段树木,也能奏响一段动听的音乐,这就是佤族最有特色的打击乐器――木鼓。在佤族人心中,木鼓很神奇,敲响它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安康。今天木鼓见到大家很高兴,它敲响了热情的鼓点表
达了对我们的欢迎。(三)佤族木鼓1.××︱×××‖(运用在歌曲中演唱中的律动)2.×××××××‖××××‖(歌词演唱前的木鼓节奏)3.×××××‖×××‖(1)出示木鼓图片、节奏。(2)师示范:生模拟敲节奏。(3)跟随老师的指挥速度模拟敲木
鼓。(慢――快)二、佤歌传情――分段学习,唱响佤歌导语:伴随着欢快的木鼓声,佤族的小朋友也唱响了动听的欢迎歌儿,听!(一)欣赏佤歌1、听范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师: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活泼、欢快)☆师小结:这是一首热情活泼的
儿童歌曲,歌曲充盈着生活的快乐幸福,表达了佤族少年对美好未来的憧憬。2、再听范唱。师:了解歌曲的演唱顺序和歌词内容。以及曲式特点。☆师小结:歌曲是单二部曲式,二四拍,旋律流畅,节奏多变,运用了附点节奏,前十六分节奏、后十六分节奏以及装饰音的运用使歌曲欢快而富有动感,旋律采用重复变化的发展手法
,多处运用了反复记号,让歌曲更富有层次感。3、再听范唱。师:了解歌曲每个乐段的特点。☆师小结:A段四乐句的句末都带有“羊买啊赛啰”,句尾都是二分音符的长音,反复出现,凸显了歌曲的民族特色。B段较为清新,抒情。中间的连接句起
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尾句的前半部分用歌声模仿敲击小木鼓的声音,最后用了衬词“哎”的歌唱,造成了余音不绝的效果。(二)分段学习歌曲。1、学习A乐句歌词。出现最多的歌词是什么?这些歌词的旋律一样吗?轻声唱衬词。琴声带唱。师生合作,跟琴师唱前一句,生接衬词。跟琴完整演唱第一部分歌词。(指导纠正)2、
连接句的学习。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乐句,力度mp用美美的声音呼唤出百鸟百花。3、学习B乐句部分。B段旋律清新抒情跟琴声练唱。4、最后乐句的学习师:乐句的前半部分用歌声来模仿敲击小木鼓的声音。师:歌曲的结束部分哪个字更能表现出敲响木鼓给佤族人生活带来的幸福
?(1)指导“嘿”的唱法。(双手叉腰,有力量地唱出“嘿”字。)(2)发现结束句与有趣的声音游戏相同。(3)反复了四遍,造成了余音不绝的效果。(4)跟琴练习,指导唱好歌词相同,旋律、节奏变化的乐句。(师用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注意乐句中旋律线的走向)(三)歌曲处
理。1、按照演唱顺序,完整地演唱歌曲。师:为了能更好地表现歌曲,我们可以用木鼓的节奏为音乐伴奏。加木鼓节奏为歌曲伴奏。三、鼓韵风姿――感受佤族师:带着这节课的收获,我们一起再去欣赏佤族朋友的木鼓舞和甩发舞给大家带来的视觉盛宴。欣
赏佤族的木鼓舞和甩发舞,随表演一起律动。四、小结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领略了少数民族――佤族的民俗风情和音乐风格,认识了木鼓这种特别的打击乐器,鼓声敲出了快乐、鼓声敲出了幸福,不同民族的
鼓乐表现出不同民族的精神风貌和音乐文化。课后大家可以继续关注我们少数民族,了解更多不同民族和地区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