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短笛》教学设计3.doc,共(1)页,22.794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404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牧童短笛》教学设计思路首先我对要欣赏的曲目《牧童短笛》进行了分析。它的结构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第一段速度徐缓,旋律流畅清新。仿佛进入了江南水乡,两个牧童骑牛吹笛,神态怡然自得,笛声悠扬动人,音乐富有田园情调。第二段速度稍快,情绪热烈欢快,与
第一段形成鲜明对比。仿佛牧童在田野上追逐嬉戏,音乐变化丰富多彩。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乐曲的结尾渐慢渐弱,让人回味无穷。在本节课中,我运用了听、看、说、演、奏、唱这几种方法相互交替来完成《牧童短笛》的听赏。在课堂的开始部分,我先请学生欣赏了由许多幅水墨画组成的视频版的《牧童短笛》
。由于《牧童短笛》是一首器乐作品,如果只是单纯的用耳朵听,可能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抽象。这里我用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有利于中年级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在学生对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我引导学生逐段欣
赏。在分段欣赏的时候我都采取了这样一个模式,先请学生静静的聆听无画面音乐,然后通过设置几个简单问题,让他们边听边思考,并且创编简单的故事。创编故事能激起学生的共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富于想象的思维特点,用音乐打开他们想象的闸门,在欣赏课上是一个行之有效的
途径。在创编过后,我又给每一段音乐安排了表演的环节。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跟着音乐节奏大胆的表现音乐。学生在玩的同时,也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分段欣赏表演过后,学生进行了全曲的听赏,这是第二遍全曲欣赏。在这一次听的过程当中,学生不仅配合音乐加入了之前的肢体动作进行表演,还加入
了打击乐器进行伴奏。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正确的演奏技巧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完成了听、看、说、演、奏这几个环节之后,我加入了哼唱主旋律片段的步骤。学生在哼唱的同时用手划一划旋律线,更好的体会旋
律的起伏和音乐色彩的变化。最后,我以钢琴演奏的《牧童短笛》来结束这节课,学生通过欣赏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感受到了不同乐器的不同表现手法和风格。以上就是我对于这节课大致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