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四年级上册《聆听 梦幻曲》教学设计4.docx,共(6)页,328.69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345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七册第四单元《梦幻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体验、和表现音乐作品如诗如梦的浪漫意境,感受《梦幻曲》流连婉转的幻想色彩和朦胧的抒情风格。2、通过用肢体表现,用画笔描绘《梦幻曲》,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审
美体验能力。3、通过运用小乐器吹奏主题动机和轻声哼唱主题旋律,感受主题的行进规律,主题重复而又带有细微变化的反复出现。二、教材分析:《童年情景》之《梦幻曲》,完成于1838年,是舒曼所作十三首《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在《梦幻
曲》中,可以够明显觉察到诗歌般层层递进但又有些微妙变化的律动感。F大调,4/4拍,乐曲用单主题三部曲式写成。第二段在曲调、性格、节奏上都有所变化,以便前后形成对比。它叙述着人们儿时的美丽的梦,也抒发着理想世界的温暖、
深远与甜蜜。这支旋律可以响在孩子的摇篮边,也可以在庄严的凯旋行列中奏响,它所具有的高度的概括力和无限宽广的适应性,显示出这个梦幻主题是永恒的,也是不朽的,细腻的音乐表情,丰富的和声语言,引人入胜的表现力,使这首短诗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百听不厌。三、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课中的
欣赏教学兴趣一般,大多数学生认为欣赏与聆听不足以表达音乐的抒情意境,但这首《梦幻曲》将颠覆这种想法,学生们通过近一年的竖笛学习,已经能够熟练吹奏音阶、长音、连吐音等,小乐器融入欣赏教学是相得益彰的,能够积极调动学生聆听的兴趣,加上哼唱旋律和多种方式体验乐曲,学生在欣赏能力上一定会有所
提高。四、教学重点:通过听辨,学生能够感知和辨别乐曲的主奏乐器—大提琴,以及相关乐器的音色特点和表现力。五、教学难点:通过聆听、体验,学生能够感受并理解乐曲中细腻的音乐表情,丰富的和声语言,充满诗意的情境。六、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竖笛、长笛、丝带、气球等。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生律动。1、播放《愉快的梦》伴奏音乐,学生随教师做音乐律动。2、师生问好。师提示学生是否熟悉刚才律动的音乐,学生作答。【设计意图:感受“梦境”带来的美感和意境。】(二)、激趣导入,感知音乐风格。1、聆听乐曲,师创作一幅线条画,师生
共同感受乐曲意境。2、学生聆听后为乐曲选择相应的标题,并讨论乐曲带来怎样的感受。【设计意图:为学生聆听音乐做铺垫,感受作品标题的意义。】3、介绍作曲家舒曼及作品。4、介绍西洋弦乐器——大提琴,并体会其音色特点和表现力。【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与作品有关的音乐知识,拓展音乐文化视野。】(三)、聆听与感受。1、通过线条画引导学生为乐曲划分段落。ABA‵2、展示并讲解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设计意图:直观、形象地展示乐曲结构,为分段聆听做铺垫。】3、再次完整聆听乐曲,学生点奏图
形谱。【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乐曲旋律进行的规律,更加熟悉乐曲主题。】4、引导学生发现图形谱中的红色泡泡为音乐主题的动机部分,学生指出动机部分重复的次数和位置。5、运用小乐器竖笛吹奏乐曲,学生吹奏动机部分,师用长笛吹奏其它部分,进行接龙。
【设计意图:竖笛辅助学习乐曲主题旋律,加入长笛,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学习乐曲的兴趣。】6、分段聆听。⑴学习A段旋律。采用LU音来进行模唱,并提示学生A段是反复乐段,要模唱两次。⑵学习B段旋律。师用钢琴演奏B段,学生聆
听并划旋律线,引导学生感受B段旋律中的间歇性转调。⑶学习A‵段旋律。师生用竖笛吹奏A‵段旋律中的骨架音符,感受与大提琴合奏之美。【设计意图:采用分段聆听的形式,并且多样化聆听手段,使学生分层递进式地感
受乐曲所表达的意境,进而解决本课难点。】7、感受其它演奏形式的《梦幻曲》。a.聆听弦乐四重奏版《梦幻曲》。b.聆听合唱版《梦幻曲》。【设计意图:听辨和体会其它版本的《梦幻曲》带来的不同的音响效果和意境,及其风格迥异的表
现力。】(四)、拓展延伸。1、用多种艺术形式表现乐曲。(A段为教师填词创作、学生演唱,B段为学生用丝带和气球表现音乐,A‵段将前AB段进行结合表演。)【设计意图: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使学生在音乐中提升美的鉴赏能力,丰富音
乐表现力。】2、聆听中国版《梦幻曲》——古筝与琵琶合奏的《春江花月夜》视频片段。【设计意图: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审美体验,使学生了解中国音乐艺术的博大精深。】(五)、教师小结,下课。师:今天,我们的音乐课堂充满了
神秘又梦幻的气息,享誉世界的《梦幻曲》为我们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通过聆听,我们学会了赏析音乐作品,品评音乐文化,让我们带着一颗发现美的心灵,去寻觅更多中外动听的音乐作品吧!期待与孩子们再一次相遇在美妙的音乐中!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