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三年级上册《演唱 放牛山歌》教学设计2.docx,共(4)页,23.554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324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放牛山歌》教学设计课题:《放牛山歌》课型:综合课年级:三年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放牛山歌》是小学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四课《放牧》中的演唱曲。这是一首以农村题材为内容的四川民歌。音乐素材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曲调欢快、活泼,表现了农村的牧童娃娃愉快劳动生活的
欢乐情绪。全曲用“6、1、2”三个音为轴心,贯穿全曲,使其具有山歌高亢的特点。衬词“哟喂”,及“啥”字地方方言的运用,使歌曲增强了浓郁的四川民歌风格。从而形成了一领众和的对唱效果。第三乐句“XX..”切分节奏的出现,使牧童在欢乐放牧时的心情得到了欢
畅的抒发。第五乐句宽松舒展的旋律唱出了“哥儿啰喂”,犹如牧童在山坡上向远处呼唤的生动情景,热情而又奔放,歌声悠扬。最后一个乐句采用了与第四乐句同头换尾的手法,再现了牧童们放牧时欢乐的情景和劳动的喜悦之情。学情
分析:三年级学生对音乐各方面要素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音乐游戏、歌曲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在评价方面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或表演作出简单的评价。今后应继续规范学生音乐课堂基本常规,养成良好的聆听
习惯,在培养演唱、欣赏和演奏音乐习惯的同时,还将进一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从心底爱上音乐、自信地表现、参与音乐活动。教学目标:1、通过视听结合法的学习,能够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放牛
山歌》,并唱出山歌的风格特点。2、初步掌握二分音符,能够准确演唱二分音符。唱准附点节奏,并且能够准确地按照节奏读歌词。3、体验“哟啥、哟喂”、“哥儿啰喂”等衬词在歌曲中的运用,感受独具特色的地方音乐,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附点八分音符、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等时值的把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师生问好2、师:孩子们,快乐的音乐四十分马上要开始了,那么在没有开始之前,先让我们随着音乐来做个热身运动吧。师生随《放牛山歌》伴奏音乐做律动。师:孩子们,谁能说一说刚刚我们随着音乐都做了哪些
动作?(生回答------)师:听到你们的回答,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放牧的画面,你们看------(师边出示课件边读儿歌。)师:小牧童一边放牧还一边哼着歌曲呢,你们听------我们也来唱一唱吧。(哥儿啰喂处半度上行用la模唱。)师:孩子们,其实我们刚刚做的律动和老师读的儿歌
就是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歌曲——四川儿歌《放牛山歌》。二、新课教学1、师: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来听一听这首歌吧,在没听之前老师有个小任务留给大家,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歌曲中唱的和老师念的儿歌是完全一样的吗?(师出示课件,播放歌曲,讲解衬词“哟喂”、“那个”、“哟啥”)2、师有感情范唱歌曲,讲
解节奏。(附点、前八后十六等。)3、师:孩子们,你们刚刚注意到老师手中的盘子了吗?这是四川曲艺里经常用到的伴奏乐器——四川盘子,你能像老是这样一边敲击节奏一边读歌词吗?(师引导学生按节奏读歌词。)4、学唱歌曲师:孩子们,我们再来共同听一遍歌曲,在听的时候请你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该用什
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呢?师播放课件,学生仔细聆听并回答问题。师:歌曲这么好听,我们也来唱一唱吧。(学生随老师伴奏,用la小声模唱歌曲。)师:下面请大家跟着小声演唱歌词,找一找你不会的地方,我们来共同解决它。采用不同演唱形式巩固歌曲
。三、歌曲创编,激发热情师:孩子们,你们唱得真棒,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我们一起来“对山歌”。1、师播放视频《刘三姐》片段,引导学生了解山歌的风格特点。2、师生创设情境(对山歌),创编歌曲。3、师:孩子们,你们唱得真棒,老师也想唱一唱,在老师唱的时候
,你听一听,老师唱的和你们唱的有什么不同?(师用四川方言演唱歌曲,学生仔细聆听并回答问题。)4、师:老师唱的歌曲中略带了一点方言的色彩,那这是哪个地方的方言呢?(师引导学生说出四川方言并讲解个别字字音的变化。)5、师通过《汤姆猫教你说四
川话》小视频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四川方言并引导学生说简单的四川话。四、课堂小结师: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今天我们学唱了《放牛山歌》,一起充分感受到了四川儿歌的风格特点,其实,在我们祖国大家庭中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歌,我们祖国的民歌艺术博大精深,绚丽多彩,
老师希望你们热爱民歌,传唱民歌,做一名民歌艺术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