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敬谱)】一年级下册《演唱 两只小象》教学设计44.doc,共(5)页,4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229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歌曲《两只小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两只小象》是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6课中的一首三拍子的歌曲。五声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的前三句同样的节奏型贯穿全曲,仅在结尾句稍加变化。亲切的旋律可以使人感受到小象玩耍的姿态,生动而形象。歌词用儿童的语言描述了一对好朋友用长鼻子互相问好,一同在河边嬉戏的快
乐情景。好象在告诉同学们要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接受能力也较强,尤其喜欢小动物,乐意模仿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但同时也缺乏自控能力,所以这节课我以“
小动物”为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目标:1、聆听、演唱并表演歌曲《两只小象》,表达对动物的爱护之情以及好朋友之间团结、友爱的感情。2、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声音亲切、自然。利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感受三拍子节奏特点。3、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舞蹈动作编创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
识和协调能力。教学重点:能用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两只小象》,并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小象的神态。教学难点:一、掌握休止符的正确用法。二、鼓励学生参与创编活动。设计理念:《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以学生为主题,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打击乐等设备,从视、听等多个角度,给学生创设丰富、直观、形象的教学氛围。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也力求做到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教学中我将模唱法、听辩法等交替使用,灵活掌握,变化进行,并注重启发式,让每个学生善
于表达、敢于表现、勇于参与,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听唱法、启发引导法、合作表演法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铁、双响筒、电子琴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1、《数鸭子》律动2、师生问好!同学们请坐!看到这么开心的你们,老师的心情格外好,我猜今天的
音乐课,你们一定会表现的棒棒哒,对不对?二、谈话导入老师想问问同学们,咱们都学过哪些与动物有关的歌曲?《布谷》、《放牛歌》、《可爱的小象》等。师:同学们记得非常清楚,说的也很好。这些小动物都是咱们的朋友对不对
?所以我们要爱护它们、保护它们。今天,韩老师带同学们再来认识两位“好朋友”,你们愿意吗?三、新歌教学1、完整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说一说歌曲中所说的两位好朋友是谁?它们是怎么打招呼的?平时你们遇到自己的同学或者朋
友是咱们打招呼的?(它们是非常团结的一种动物,每当遇到敌人的时候,它们会集体出动共同打败敌人。)今天咱们要学习的就是歌曲《两只小象》,上节课咱们学习《可爱的小象》的时候已经介绍过很多关于“象”的知识,今天就不再重讲了。2、
再次聆听歌曲,猜猜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讲解3/4拍的强弱规律,并请学生示范。3、出示乐谱(1)让学生观察谱面,说说每一句的最后有什么特点?讲解“0”,老师举例并作对比。(2)这4个乐句有什么相似或者不同?(前三句一样,最后一句有一个附点八分音符。)4、加入三角铁和双响筒为歌曲伴奏,体
会歌曲的旋律特点。5、师生一起按节奏读歌词。6、生跟琴学唱歌曲,老师一句,学生一句。(“呦啰啰”是衬词,表现小象高兴的心情)7、跟伴奏演唱,老师唱前面的歌词,学生唱后面的衬词。8、跟范唱完整演唱歌曲。9、加入动作演唱歌曲。提示:小象通过什么样的
方式来打招呼···四、创编歌词1、师:你们唱的可真好,咱们之前认识的动物朋友们想让你们也唱唱它们的歌,好不好?2、引导创编结合歌曲《两只小象》的内容来唱一唱。(1)小鸡它们是怎么叫的?在干什么?两只小鸡叽叽叽草地走呀叽叽叽做游戏呀叽叽叽真快乐
呀叽叽叽小鸡一对叽叽叽好朋友呀叽叽叽一起玩耍叽叽叽一起玩耍叽叽叽(2)小狗它们是怎么叫的?在干什么?两只小狗汪汪汪草地走呀汪汪汪摸摸鼻子汪汪汪做游戏呀汪汪汪小狗一对汪汪汪好朋友呀汪汪汪见面握握手汪汪汪见面握握手汪汪汪(3)小鸭它们是怎么叫的?在干什么?两只小鸭嘎嘎嘎河里游呀嘎嘎嘎捉小鱼呀嘎嘎嘎真快
乐呀嘎嘎嘎小鸭一对嘎嘎嘎好朋友呀嘎嘎嘎一起做游戏嘎嘎嘎一起做游戏嘎嘎嘎五、小结同学们都开动脑筋,创作的歌曲太好听了,老师给你们点赞!当然,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也懂得了应爱护小动物,和它们做朋友。更要像小动
物们一样,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做懂礼貌的好孩子。教学反思:本节音乐课,我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打击乐等设备,从视、听、看等多个角度,给学生创设丰富、直观、形象的教学氛围。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另一方面也力求做到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式,让每个学生善于表达、敢于表现、勇于参与,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力。但是,在教学中还是没有放开,比如对整首歌曲的节奏分析上,害怕学生说错,所以不敢直接让孩子去说,更不敢单独让孩子来尝试。在动作创编这一环节,对孩子的引导和时
间的分配上都做得不够,有点仓促,且评价太笼统。最后一个环节,内容设计的难度有点偏大,比如可以采取填空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