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敬谱)】一年级下册《演唱 法国号》教学设计822.doc,共(11)页,851.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22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法国号》一年级唱歌课教学设计一、以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课教学设计以遵循课标中的“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演唱自信心”为核心组织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富有情感的歌唱,调动学生在多感官的听、唱、动、奏、演中有趣味
的学唱歌曲,发展其二声部听觉、动觉及歌唱能力。使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丰富的情感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歌曲演唱及其相关技能的教学活动。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法国号》是一首法国莱茵河民歌,译词很有儿童特点,采用自问
自答形式,用夸赞口吻炫耀自己“会唱歌”的法国号。轻快跳跃和优美舒展的旋律交替进行,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对法国号的喜爱,夸赞。歌曲为3/4拍,F大调,单乐段结构,由四个平行乐句构成,具有舞曲风格。歌曲节奏平稳,旋律采用重复的手法
构成以具有推动性的大跳音程起句,并由级进平稳的旋律接下去,弹性与抒情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最后一句完全改变了前面句法的进行方式,改用跳进音程波浪式旋律,从属七和弦的分解进行到主和弦完满地结束了全曲。作品多为一
字一音,只有最后一个乐句有两处一字多音。2歌曲《法国号》共有四个乐句,其中第一、三乐句完全重复,且本首歌曲所使用的节奏均为四分音符和附点二分音符,节奏非常简单。这样便使得歌曲简单易学,对于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学会此歌曲所需时间较短,课时时间为40分钟,这样学会歌曲所需时间与课时时间
存在矛盾。为了很好的解决时间矛盾,教师结合歌词特点,激发学生兴趣,为本曲加入简单合唱,将谱例改编如下:3(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授课班级为一2班,共有学生37人,其中音准好的15人,8人音准需教师指导后基本准确;其余14人音准
较差。节奏准的有30人,7人有待提高。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演唱歌曲;学过几首三拍子的歌曲,知道附点二分音符的时值、四分音符时值,知道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并能用律动表现,部分学生能听出三拍子歌曲的拍号,在演唱热情、欢快的歌曲时会出现喊唱的现象,缺少对声音的控制能力;学生通过听唱的方法
,很快就能唱会歌曲;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三)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学生喜欢音乐课,喜欢歌唱,但对声音控制能力不是很好。问题1:歌曲第四乐句旋律上下起伏变化较大,再加上一字多音,学
生不容易唱准。4解决方案:(1)教师范唱并做手势律动,学生观察旋律进行方向,再划律动拍演唱。(2)反复跟老师模唱第四乐句。问题2:在唱“嗡巴巴”时,由于旋律是由低到高的走向,学生容易把“巴巴”两字唱强、唱长。解决方案:(1)教师范唱,学生反复模仿。(2)点手
心,或划律动拍演唱(3)学生用点手和摊手的方法演唱歌曲。(4)学生自己分析用断音唱法还是连音唱法。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地参与本课的歌唱活动,乐于感受歌曲《法国号》所表达的快乐情感。(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体验、
模仿、合作的学唱过程中,通过对比演唱、模仿、律动等尝试多种表现形式,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运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的方法。(三)“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法国号》,并
简单模唱歌曲曲谱。2.尝试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增强协调与合作能力。3.认识法国号的外形,知道其名称及演奏姿势,熟悉其音色。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法国号》(二)教学难点:1.小二度的准确演唱2.第四乐句的准确演唱五、本课研
究点:本节课关注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在本课中让学生多听、多唱、多体验、多感受,通过跟老师一起做歌曲的律动,在律动中感受歌曲5的旋律、节奏、情绪的变化,提高歌曲的学习效率。六、教学过程(一)认识法国号
【阶段目标:认识法国号,激发学习兴趣。】【设计意图:通过观其形状、听其声音,模仿其演奏姿势来认识了解法国号,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活动1.1——认识法国号的外形课件播放法国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乐器的形状特征。教师导言:欢迎大家来到音乐小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认识它吗
?(它的名字叫做“圆号”。因为它的喇叭是圆的,号盘也是圆的,所以人们叫它圆号,由于法国人对他的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所以又叫法国号。)活动1.2——了解法国号的演奏姿势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模仿其演奏姿势。“圆号演奏用左手,右手伸
进喇叭口。”教师将圆号演奏姿势编成顺口溜,学生边说边动作模仿。活动1.3——听辨法国号的音色(柔和圆润)。引导学生欣赏法国号的演奏,思考法国号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柔和的还是明亮的?教师总结:圆号的音色是圆润优美的,是交响乐队中运
用最广的乐器。(二)基本练习【阶段目标:用自然的声音尝试演唱歌曲曲谱。】【设计意图:既是发声练习,又有效解决歌曲的音程大跳,为准确的唱好歌曲做下良好的准备。】活动2.1——音程练习6(1)学生借助音阶图跟老师模唱音阶。(2)学生随教师手势在音阶图上演唱下列音程师导言:我们就
用法国号这自然圆润的声音跟老师唱一唱。集体模唱与个人模唱相结合进行。活动2.2——曲谱模唱(无伴奏)学生看着五线谱上的唱名谱例,跟教师模唱歌曲曲谱。师导言:这些唱名跑到了五线谱上,你们还能唱吗?7活动
2.3——导入课题《法国号》大家唱的太棒了,这个曲谱它有一个有意思的名字,大家齐读《法国号》,(三)学唱歌曲【阶段目标:通过对比演唱的方式,引导学生用饱满的情绪,甜美的的声音演唱歌曲。】【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聆听出发,通过律动体验,对比演唱实践,学生在体验中主动发现、主动探究,发展学生的
音乐理解能力及演唱能力。】唱会歌曲活动3.1——初听范唱,感受节拍(1)学生听音乐自己律动,感受到三拍子,或者音乐的情绪师导言:我们来听一听这首歌,你们听音乐是几拍子的?活动3.2——聆听范唱,律动表现(1)教师律动,学生感受旋律。教师随音乐的节奏旋律变化手势,学生听音乐
观看,熟悉音乐旋律。(2)学生律动,体会歌曲的变化。学生随教师律动,体会音乐旋律的变化。(3)探讨教师的手势是根据什么变化的?学生再随音乐边唱边做。(起立做)活动3.3——第四乐句的演唱(解决难点)师:大家仔细观察,这首歌共有几个乐句?这回我
们边做律动体会第几乐句的旋律走向发生了变化?预设问题1:歌曲第四乐句旋律上下起伏变化较大,再加上一字多音,学生不容易唱准。解决方案:(1)教师范唱并做手势律动,学生观察旋律进行方向,再划律动拍演唱。(2)反复跟老
师模唱第四乐句。活动3.4——演唱全曲歌词(1)提示有没有不认识的字?8(2)找出重复的乐句在演唱时,一三乐句注意完全一样。第二乐句跟那两句旋律走向很像,只是音稍稍低一些,(观察老师手势对比唱一二乐句,让学生体会找出答案)(3)慢速演唱全曲(清唱)(4)不准的地方教师带唱。(5)多种形式练习巩固。
(分组演唱)(6)总结歌曲节奏规律,感受节拍特点学生找出全曲基本节奏并朗读,感受三拍子的强弱特点。全曲的节奏基本相同,XXX︱XXX︱XXX︱X--︱教师在黑板上出示节奏卡片。唱好歌曲活动3.5——唱出三拍子的强弱规律(1)学生复习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教师边唱边在强拍下贴上红点卡片。
(2)学生跟老师手势唱出每小节的强拍。活动3.6——探究如何唱好这首歌曲(1)教师对比范唱,学生判断选择教师用前断后连与整句都用连音唱法进行比较。师:请大家听一听哪种方法更加能体现小号手练习吹号时快乐的心情和有趣的感觉(2)练习有弹性的演唱“嗡巴巴,嗡巴巴”预设问题2:在唱“嗡巴巴”歌词时
,由于旋律是由低到高的走向,学生容易把“巴巴”两字唱长、唱强。解决方案:(1)教师范唱,学生反复模仿。(2)点手心,或划律动拍演唱(3)学生用点手和摊手的方法演唱歌曲。(4)学生自己分析用断音唱法还是连音唱法。活动3.7——多种形式练习演唱并背歌
词9(1)男女生演唱,分组演唱,教师及时指导。(2)师生接龙演唱。教师手里拿两个颜色的卡片,绿灯亮学生演唱,红灯亮教师演唱。(3)加入身体律动演唱,身体向前、后、左、右移动。活动3.8——打击乐器伴奏(1)教师悄悄加入打击乐器三角铁(2)学生加入两个三角铁演
奏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全曲。活动3.9——展示评价(1)教师出示歌曲表现的评价标准,明确活动要求出示唱好歌曲评价要点:PPT:表情美、动作美、声音美(先断后连)(2)学生上台个别展示。语言引导,鼓励学生积极表现。教师引导学生,对同学的表现做正面鼓励
评价。(四)拓展提升——合唱练习【环节目标:尝试合唱歌曲】【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体验合唱的丰富的表现力,培养合作意识】活动4.1——教师与个别小组示范合唱《法国号》。10(1)教师请两名唱的好的同学到前面跟老师合唱,其他学生
听教师演唱内容的变化。(2)再请一些人到前面加入二声部的演唱。一、二声部的学生都可加手势律动。注意声部间的配合,谁也不能喊唱,听哪个声部的歌声最美。“嗡巴巴”要弱一些。(3)集体都到前面合唱。教师用不同指挥
动作提示两个声部的演唱。(4)教师小结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时间安排非常合理,重难点处理得当,课堂上教师关注了大多数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语言及动作上的积极评价,关注了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当然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下面针对这节课我谈谈自己的一些
做法和想法。首先基本练习设计为模唱音程5.3、5.2、234、123,学生首先借助音阶图进行模唱,然后通过观看五线谱上的唱名谱例,采用多种形式模唱《法国号》曲谱。本环节既是发声练习,又有效解决歌曲的音程大跳,小二度的
难点演唱,同时加强了学生对唱名的复习巩固,及唱名在五线谱线间位置上的感知,从视觉、听觉、演唱三方面进行音乐能力的巩固提升。11唱会歌曲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在感知歌曲节拍后,通过跟老师一起做歌曲的手势律动,在律动中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情绪的变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很快能够准确的演唱
歌词。练习中学生通过律动找出与其它乐句旋律走向不同的第四乐句,并用手势提示此乐句歌曲的演唱练习,从而解决难点乐句的演唱;通过聆听找重复出现的乐句和判断第一、二乐句旋律的高低,培养学生的听辩能力及分析曲谱的能力等等。唱好歌曲我从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入手,通过教师对比范唱,学生判断哪种演唱方法声音最好
听,并认真加以演唱练习。这样学生在体验中主动发现、主动探究,发展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及声音的控制能力。拓展提升环节我设计了一个简单地合唱练习。教师首先与个别学生在台前示范,其他学生找出师生演唱的不同,再请一些人到前面加入演唱,最后集体都到前面合唱,教师用律动指挥提示
。这个活动一下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纷纷踊跃举手到台前演唱,而且合唱效果非常理想。通过演唱学生体验到了合唱的丰富表现力,合唱能力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在这节音乐课上,我想学生收获的决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当中,而且参与的很精彩,参与的很融洽,参与的很开心,不但学生的听辨能力、演唱
能力、演奏能力、对歌曲的分析能力、对音乐的理解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从课堂上感受到了合作的愉悦,有了更多更美的音乐体验。当然本课还有一些不足,首先是提出的个别问题指向性不明确,如“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什么
规律”,结果导致学生不知如何回答,应改为“这四个乐句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在以后备课时我会更精心设计的设计每一个问题;还有到前台表演的学生声音不够洪亮,这是平时集体演唱时我一直强调声音的统一,而忽略了个性声音的发展,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