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敬谱)】三年级上册《演唱 马兰谣》教学设计133.docx,共(10)页,313.54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153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马兰谣——小学三年级唱歌课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马兰谣学科音乐学段中年级三年级相关领域核心内容:歌曲《马兰谣》的演唱相关内容:歌曲《马兰谣》的识读乐谱;感受与欣赏领域之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表现要素。教材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三年级•上册•五
线谱)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年4月北京第1版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力图以“通过不同环节与意图地聆听,结合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轻声高位置的演唱歌曲《马兰谣》,并在演唱过程中表现出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培养其良好的演唱习惯。”为指导思想。(二)理论依据以《音乐
课程标准》相关理念为理论依据,即义务教育201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第三部分课程内容表现领域中对3—6年级的演唱要求是:“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用
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并能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反应。”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歌曲内容简介《马兰谣》是广东词曲作家陈小奇创作的《阳春组歌》中的一首歌颂了阳春市的美丽风景,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音乐特点分析歌曲为c小调,变换拍子,
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第一、二乐句的旋律在低音区平稳进行,词曲紧密结合,仿佛悠然漫步在小河田边,描绘美丽的田野风光。第三、四乐句一开始的四度大跳,使歌曲情绪高涨,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歌篇如下:(3)地位及作用分析《马兰谣》是本套教材学唱歌曲中具有民歌风格特点的创作歌曲,歌词通俗易懂。曲调流
畅自然,易于上口。歌曲中多次出现的曲折旋律线、一字多音、大跳音程等演唱技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有过类似技巧的学习经验。《小毛驴》三度、四度跳进三年级上册《小船》三度、四度跳进、一字多音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四度、五度跳进、
一字多音三年级上册《草原就是我的家》曲折旋律线、五度、八度跳进、一字多音三年级上册《小小牵牛花》曲折旋律线、一字多音三年级上册《北京四合院》三度、四度曲折旋律线、一字多音三年级上册《原谅我》曲折旋律线、五度跳进三年级上册《夏》三度、六度、八度跳进、一字多音三年级上册(二)学
生情况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于音乐的基本知识中节奏和识谱有简单的认识,对二、四、八分音符都比较熟悉,对五线谱上间线关系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如:“朋友”“邻居”关系,能够结合字母谱熟读简单乐谱。学生已经初步学过用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连贯、有弹性的)。对于这首歌曲,需要学生巩固原有知识,在理解歌曲
的基础上控制气息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尤其是作品后半部分音区偏高的部分的演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轻声高位置的演唱。(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说明:1.柯尔文手势、字母谱的运用,帮助学生熟悉曲谱,为学唱歌曲做准备2.充分聆听音乐、律动参与感受歌曲节拍特点与情绪特征3.多次聆听试唱的过程中解决一些比较简单
的问题4.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学习解决难点问题5.慢速模唱,唱准困难乐句(三)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1.前期教学状况:基于授课班级前期的训练和学习,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歌唱方法,音色比较统一。歌曲的情绪、速度体会对学生而言难度不大
,但通过气息的控制准确地表达歌曲情绪对孩子而言有一定的难度。2.问题与对策目前二年级学生对于唱名的识别、音准、节奏型的掌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初步完成作品的准确演唱是本节课的目标,存在的难点比如:节奏型密集处的音准状况,音区偏高时的
歌唱声音状态还需要引导树立正确的歌唱理念。做到准确科学的歌唱。问题一:在连续的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中音准的准确掌握,一字多音的准确演唱。对策:教师通过慢速范唱来讲解一字多音、连音线等问题。问题二:学生容易在高音区并
且是闭口音咬字的声音状态上出现问题。对策1:首先要提示学生在高音区的声音状态要积极,提眉抬眼打哈气的状态,吸气,要善于利用气息与咬字的配合。对策2:通过运用气息读词的方式帮助学生字与气息的配合。对策3:通过哼鸣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高位置的轻声歌唱问题,树立正确的声
音观念和科学的发声方法。从而更好的为歌曲的准确演唱,提供声音技巧上的帮助。(四)技术准备1.使用打谱软件制作乐曲的曲谱。2.用MicrosoftOfficePowerPoint软件制作课件。3.使用爱剪辑编辑视频文件。
4.绿色降调软件裁音频。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参与本课的实践活动,喜欢用歌声表达歌曲热爱家乡的情感。(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验基础训练、聆听感知、学唱歌曲、拓展提升学生欣赏、感受、演唱、合作等环
节的教学过程,初步学习在高音区上轻声高位置的歌唱方法。(三)知识与技能1.能够比较准确的演唱歌曲《马兰谣》。2.能够有意识的运用轻声高位置、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马兰谣》。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马兰谣》(二)教学难点1
.一字多音的准确演唱。2.高音区上闭口音的松弛歌唱。五、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环节【环节目标:听辨、模唱旋律片段,引导学生轻声高位置的准确演唱曲谱,为学唱歌曲做准备。】活动1.1——识谱模唱训练(1)模唱调式音
阶教师出示谱例,并借助科尔文手势引导学生准确视唱教师提示坐姿及声音位置,学生随教师手势模唱(2)模唱音组老师在音阶谱例上指出下列旋律片段,并唱出第一个音高,学生听后试唱整个音组,谱例如下:(3)教师轻声带唱音组,学生再次识谱模唱(4)学生分组接唱旋律片段教师出示谱例如下:学生在教师的引
导提示下演唱旋律片段。(二)聆听感知【环节目标:能积极地参与聆听、演唱等音乐实践活动;感知音乐情绪,并能有意识地跟随音乐自由律动】活动2.1——谈话导入《马兰谣》教师介绍著名作曲家陈小奇的家乡广东省阳春市马兰村引出所学歌曲《马兰谣》活动2.2——初听歌曲感受作品情绪以
及歌词。聆听教师范唱,感受聆听音乐情绪以及作曲家眼中的家乡。活动2.3——复听歌曲体会节拍类型复听音乐范唱录音,聆听感知作品节拍类型,并做出选择。活动2.4——随音乐节拍类型律动学生随范唱录音划简易的四拍子
指挥图示并律动。(三)学唱歌曲【环节目标:能积极地参与《马兰谣》这首作品的演唱等音乐实践活动,并能有意识地运用作品的休止符、连音线以及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来表现作品内在风格。】活动3.1——学唱歌曲第一乐段(1)轻声跟随钢琴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教师钢琴慢速试唱歌曲的第一乐段。(2)根据课堂生成问题具体
指导。(3)音乐情绪的准确把握。要求提示同学们运用轻快有弹性、活泼的音色来完成。教师用两种不同的音乐情绪来范唱对比,让学生感受更真切。预设问题1:学生对于第二乐句最后一小节唱不准确。谱例如下:解决方案:教师单独就这一节奏型进行识读范唱,配合节拍划分让学生准确表现前八
后十六节奏型并且与歌词配合。预设问题2:学生对于第一、二乐句轻快有弹性的音乐感觉表现不够明显。解决方案1:在第一二乐句的演唱中加入弹舌,帮助学生表现第一、三小节末尾处轻快短促的音乐感觉,同时丰富歌曲的表现力。解决方案2:教师引导学生提着气息用轻而短的声音演唱“呀,走,边”。解决方案
3:带学生轻声高位置的朗读歌词,从而轻快有弹性的演唱第一段歌词。活动3.2——学唱歌曲第二乐段(1)聆听第二乐段录音,感知音区的变化。(2)跟随钢琴慢速试唱第二乐段歌词。通过慢速的带唱落实每一个音准、节奏型以及聆听可能存在的问题,
及时解决。(3)高音区声音状态难点解决教师轻声用气息带着歌词念的方式,让学生感知声音与气息的配合,随着音高的逐渐升高,到达指定音之后再带唱,这种方式对于学生更容易接受。预设问题1:学生对于第三、四乐句较高音区的音唱不准确。解决方案:教师单独就这两乐句引导同学们带着气息识读范唱,强调提
眉抬眼积极的歌唱状态,气息与咬字的结合。预设问题2:学生对于第四乐句最后一小节,闭口音“青”字声音状态不松弛。谱例如下:解决方案1:教师单独就第四乐句引导同学们带着气息识读范唱,强调提眉抬眼积极的歌唱状态,气息与咬字的结合.解决方案2:借助哼鸣的发声方法帮
助学生运用轻声高位置的状态去唱。(4)第二乐段完整演唱。跟随教师的钢琴伴奏慢速跟唱。(5)纠正错误及发问“小老师”答疑环节。(6)师生接唱第二乐段歌词(7)纠正错误及发问“小老师”答疑环节。活动3.3——完整演唱全曲(1)跟随
钢琴伴奏完整演唱全曲跟随教师钢琴伴奏慢速跟唱,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检验学生的熟悉程度和存在的问题。(2)学生随视频演唱歌曲《马兰谣》(四)拓展提升:【环节目标:能积极地参与演唱活动,在作品演唱熟悉之后加入领唱与念白,拓展学生不同的演唱形式配合演唱一起演绎歌曲《马兰谣》,引导学生抒发对于家乡
的热爱之情。】活动4.1——领唱与齐唱借助这首作品拓展学生关于不同演唱形式的感受与体验。跟随钢琴伴奏请一名学生到前面领唱第一乐段,集体演唱第二乐段。活动4.2——念白与齐唱在领唱与齐唱的基础上加入拍手念白,给歌唱带来生动活泼的演唱效果,学生易于接
受,表现力强。活动4.3——总结提升教师用简单的语言阐述作曲家歌颂家乡的美好感情。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在基本练习环节,通过新作品吊事骨干音你的提炼科尔文手势模唱方式,测评学生对于旋律的熟悉程度,同时进一步熟悉乐曲的旋律。在学唱歌曲环节,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展开学习,教师和学生在对比聆听
的基础上,辨别歌唱成果。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同时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改进方法,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七、教学设计特点(一)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语言引导学生用聆听感知画面
,激发学生好奇心。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歌曲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有感染力的表演歌曲。(二)引导学生体验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聆听、演唱、律动、表现等音乐实践活动,通过充分的聆听音乐,扎实有效的唱歌指导,提升学
生的音乐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