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五线谱)】三年级上册《演唱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1.doc,共(5)页,8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994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说明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人音版音乐教材第5册第3课的内容。因为音乐是综合性的情感体验。所以,我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差异等为基本理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
心理念,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多种教学形式和丰富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创造音乐、享受音乐,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智。在互动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成为学生们的合作伙伴,平等中的首席者。通过本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使师生间达到共识、共赏、共进。二、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2、表演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三、教学目标1、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初步感受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2、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
己的情感,背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并进行表演。3、引导学生用舞蹈表现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舞蹈表演的能力。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难点:
通过本课蒙古族民间音乐的听、唱、舞、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一地区音乐的民族风格。五、教具准备:电脑、录像片段、电子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情境导入——蒙族风情的渲染:1、师:“今天呀,我们要
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游玩,那里的人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最有意思的是他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马’,你们猜出这是哪里了吗?”2、同学们真聪明,已经猜出来了。下面就让大家一起走进蒙古吧!首先我们来看一些图片,同学们仔细看蒙古草原是什么样的?(出示蒙族人民的生活骑马和载歌载
舞场景,在视觉中引起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兴趣)师:班里来了一位小客人,欢迎小牧民来坐客,跟大家打个招呼。好,谢谢你,请上位。-2-3、从画面中你都看到了些什么?你们看到的蒙古是怎样的?(过渡语:“草原上的景色真美啊,你听,草原上的小朋友们在载歌载舞欢迎我们呢!”)三、欣赏《我是草原小牧民》,朗读
歌词。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蒙古族的舞蹈。你们想看吗?边听边看。初听《我是草原小牧民》范唱。(教师随歌曲表演)2、师:欣赏了歌舞表演,同学们是不是仿佛看到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乐欢唱的情景?3、介绍歌曲。(课件2,前2幅)4、再次聆听一遍。(第3幅)随歌曲拍手并思考:a、歌曲的节拍
?b、情绪?生答:2/4拍(2/4拍的强弱规律及打法)强弱情绪(欢快地)四、歌曲的学习1、节奏练习。课件出示:X0X0IXXXXII(右侧箭头彩笔标箭头)\/\/\/\/(过渡语:你们想不想用优美的声音来
描绘美丽的草原?)2、师:让我们带着感情来朗读歌词。比一比,谁读得更神气。(第4幅)a、读词。b、在歌页中划分乐句。师:说出歌曲分为几个乐句。(过渡语:听到你们的朗诵,老师也特别高兴,接下来,想不想听老师为你们演唱这首歌曲呢?)3、教师范唱。4
、模唱旋律。师:请同学们身体坐正,跟琴用“la”模唱新歌旋律。(过渡语:听到你们唱的这么自豪,同学们也想来当一回小牧民吗?5、教师弹琴,分句教唱。(师:加上词唱一唱。)6、提示重点:唱准八分休止符、前倚音。a、大家再认真用你那双机灵的大眼
睛,找找有没有我们以前没见过的音符宝宝?谁说说歌曲里没见过的音符宝宝是什么?生:在“草儿”的上面多了两个零、在歌词“肥”字上出现的小音符。师:我们看看它都出现在哪句歌词上?老师把它放大在屏幕上。“草儿青青,羊儿肥”歌谱上出现
的这两个符号叫休止符(0),遇到休止符要停一停,在这里我们要唱半拍,在演唱-3-时要有跳跃的感觉,在“肥”字的谱子上面出现了小音符,它是前倚音,我们唱的时候要拐个弯(老师范唱)。b、老师来演奏一下,你们分辨哪个是加了休止符和前倚音的。(教师分别弹两种,学生认真分辨)c、师
:这些音乐符号的加入,让我们感觉好像青青的草儿跳起来了,肥壮的羊儿扭起来了。d、学生把这一句完整唱一遍。7、师:下面让我们跟着琴声一句一句的演唱。(我弹完一句,你们再跟着唱一句)8、学生轻声带词完整的演唱。师:下面让我们跟着伴奏,用悄悄话的声音完整的演唱一遍
,注意前奏。9、师:通过唱词,同学们感觉哪里不太好唱?生:“啊哈,啊哈嗬”等。(师生共同帮助解决)师:(大歌页出示这句歌词)X·XIXXXI“啊·哈啊哈嗬”在第一个音处出现了大附点节奏,要唱得长一些,后面的音要唱得短一些。(老师边打
拍子边示范唱)10、我们一起边打拍子边唱一唱。要唱出欢快、自豪的感觉。11、学生轻声演唱。师:我听到很多同学都会演唱这首歌曲了,是不是啊?请说说我们应该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唱呢?(自豪、喜悦))下面,让我们跟着老师高兴地用轻声来唱一唱这首《我是草原小牧民》吧。(课件3)(过
渡语:同学们的演唱都很精彩。)五、学习蒙古舞蹈《我是草原小牧民》。(课件4)1、蒙古人民能歌善舞,他们的舞蹈动作大多来源于生活。骑马动作就经常在蒙古族舞蹈里出现。A、现在,同学们每个人都摆个骑马的动作,看谁的小马跑得快。B、手位:蒙族六个基本手位(前、旁、前、旁、斜下、斜上)提
压腕。C、师:(老师做双手上举硬腕动作)大家看这个动作叫做硬腕,跟老师一起做(原地、转圈)2、跟口令练习完整动作。(要求:学生随歌曲3处过门:做骑马挥鞭动作。)-4-前奏骑马,第1、2句手位组合,甩羊鞭,第3、4句提压腕,衬词
硬腕转圈,结尾同3句。过门骑马。3、播放范唱,学生跟跳。(起立)(过渡语:我现在有一个想法,如果跳舞时伴随着同学们的歌声进行表演。那一定会更加的自豪,你们能行吗?)六、分演唱组(单列)、舞蹈组(双列),一起表演。师:“好,现在就让我们合唱
组同学自豪的跟小牧民们有感情地唱起歌(边唱边拍手)。舞蹈组起立,我们拉好缰绳,摆好姿势,跟着小红马一起跳起来吧!”(过渡语:小朋友的表演就像草原上一个个神气的小牧民。)七、拓展:体验不同民族的歌舞,感受各民族的艺术风格。(课件5)。同学们,如果说蒙族的小朋友是草原小
牧民,那么,我们就是淮河花鼓娃。说起淮河,不得不提起花鼓灯。(课件5前4幅图)淮河两岸风景秀美,流传着美丽的东方芭蕾——花鼓灯,这是我们家乡独特的艺术瑰宝。加上我校又是传统艺术校园。大家就共同来感受一下汉族和蒙古族不同的艺术魅力!请校舞蹈队的同学们把花鼓扇、手绢花准
备好,跟老师一起来跳一曲咱们家乡的花鼓灯健身操——《石榴花开》。(课件第5幅)。比较两首歌的不同韵味与相似处:(课件第6幅)蒙族《我是草原小牧民》欢快地汉族《石榴花开》更加热情、奔放这两首歌旋律都很活泼。八、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学习了蒙古族民歌《我是草
原小牧民》,感受到了小牧民活泼的性格和对家乡的热爱!我国56个民族,亲如一家人,聪明的各族人民都有各自不同的艺术文化。孩子们,让我们课下一起去努力学习、探索更多的民族音乐知识吧!宣布下课,师生再见!九、在集体歌表演中结束本课。让我们再次带着自豪
、喜悦的心情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来结束今天的课。(课件第7幅)-5-教后反思本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带有浓厚草原风格的儿歌,旋律流畅自然,朗朗上口;情绪热烈、欢快;节奏跳跃性强,非常具有舞蹈的律动感,表达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喜悦自
豪的心情。这是一节新授歌曲教学,通过蒙古族民间音乐的听、唱、舞、奏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一地区音乐的民族风格。本节音乐课在教学设计上:关注了音乐要素,遵循了音乐的认知规律、遵循了教师自身的优势,遵循了教学的规律
。在教学中,本课着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以及舞蹈带来的律动感,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蒙古族舞蹈中的常用动作,所以在课前我让学生简单做了一些准备,查阅了一些蒙古族风土人情的资料,课堂基本的程序就是:节奏练习——歌曲学
习——表演歌曲。在内容上把握了课堂教学的原则。能够做到:一、关注音乐本体,更多的回归音乐。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三、注重唱歌教学过程。四、教学内容选材多元,教学资源运用丰富合理。五、教师个人才艺突出,自身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较高。对于教
材资源的理解深刻全面,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能轻松驾驭整体课堂,对“新课标”教学理念有实践执行能力。在教师课堂用语方面能做到:提问指向性明确,没有背记得痕迹,说的少,听的多,唱的多,体现了音乐的完整性。以唱真
情引领,用舞丰富课堂,用指挥渲染、鼓舞学生,用灵活构建活泼生动的课堂。存在的问题:缺少互动。由于没弄清上课准确时间,导致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没来及上。值得改进的问题:识读乐谱要落到实处。通过这节课,我思考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音乐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其育人功能,它绝不是简单
的唱、跳、奏。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象、表现的机会,从而能够充分展示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