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音版(五线谱)】六年级下册《转圈圈》教学设计1

DOC
  • 阅读 5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17.213 KB
  • 2023-02-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音乐【人音版(五线谱)】六年级下册《转圈圈》教学设计1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音乐【人音版(五线谱)】六年级下册《转圈圈》教学设计1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音乐【人音版(五线谱)】六年级下册《转圈圈》教学设计1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五线谱)】六年级下册《转圈圈》教学设计1.docx,共(6)页,17.213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989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转圆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转圆圈》是云南撒尼人(彝族的支系)的童谣,表现了撒尼儿童在皎洁的月光下,欢歌跳舞转圆圈时的生动情景。全曲只用了do、mi、sol三个音,但结构完整,表现力丰富,表达了热烈、质朴、欢快的情绪,而且曲调的进行又有着鲜明的民族

特点,有别于外国大调歌曲中主和弦的分解进行。歌曲开始的领唱犹如一位先出来的儿童在召唤小伙伴们出来玩,接着是大伙的呼应“月亮出来了,月亮出来了。”然后,欢乐的舞蹈开始了,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表现了歌声越唱

越欢、舞步越跳越快的情景。设计思路:1、这首歌曲涉及的知识点多,而且歌曲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不得不做一定的取舍。特别是它的两声部,节奏基本相同,高低声部旋律很相似,因此两个声部很容易串。对于六年级学生很容易一个声部随另一个声

部跑,要唱好两个声部有较大的难度。因此,这个课时只选了第一部分的两个声部进行教学,通过听、辨、唱、合等手段逐渐建立两个声部的音高概念,并唱好它。2、歌曲两个声部情绪、速度有较大的差别,对比鲜明,一次性教学全曲学生很难适应,因此采用先分别教学,再整体

感受延长的手段来教学,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3、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循序渐进,逐步解决的教学方式达到教学目的4、根据歌曲结构慢、快两部分,而且慢的部分很短,歌曲意境浓郁。歌曲以快板结束,如果把它处理一下加个慢的结尾会感觉更完整。因此对歌曲进行了发展,月亮出来了(慢A

)——大家出来玩(快B)_月亮回家了(慢A第一部分音乐的再现)。做了以上的处理,进一步完善歌曲意境。学生也有了发展音乐,创作作品的体验,并且通过给作品结构命名,初步接触曲式结构——ABA.5、通过做一定的歌曲律动及转圆圈,加强对作品的感受,体会彝族同胞欢快歌唱

舞蹈的愉悦心情!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转圆圈》,感受歌曲中所描绘的月光下儿童欢乐歌舞的情景,引导学生感知彝族音乐的民族风格,从而激发他们对生活和我国民族大家庭的热爱之情。2.进一步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并随音乐的节拍即兴表演,从中感受歌曲舞蹈性的明快节奏。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

反复聆听,感受歌曲中不同段落所表现的不同情绪。2.跟着录音哼唱部分词句。3.随音乐即兴表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图片:优美的夜晚、宁静的夜晚和皎洁的月光,导入新课的学习。教师:在美丽宁静、令

我们产生遐想的夜晚,云南撒尼族的小朋友们会做些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学生回答:在月亮底下跳圆圈舞。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在夜晚,彝族的人们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经常会在村寨的空地上点起篝火,拉起圈来唱歌跳舞。这首

歌曲就是表现了云南撒尼族小朋友拉起圈跳起舞的情景,歌曲的名字叫《转圆圈》。下面,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歌曲,听听这首歌曲什么情绪?歌中描绘了怎样的一种情景?二、寓教于乐1.初听歌曲《转圆圈》音频并思考:歌曲的情绪?学

生回答:优美、抒情、宁静等。教师:这首歌曲优美抒情,深受撒尼族小朋友们的喜爱。教师: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学生回答:歌曲描绘了月光下撒尼族儿童欢乐歌舞的情景。2.复听歌曲《转圆圈》音频。(1)出示歌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帮助学生理解歌词。(2)歌曲开始的领唱部分唱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月亮出来了。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好像一位先出来的儿童在召唤小伙伴们出来玩,紧接着大家一起呼应“月亮出来了,月亮出来了”。(3)请学生仔细听辨,欢乐的舞蹈开始后,速度、力度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教师:表现了怎样的情景?学生回

答:表现了歌声越唱越欢、舞步越跳越快的情景。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彝族儿童的歌声越唱越欢,舞步越跳越快,表达了他们热烈、质朴和欢快的情绪。3.学唱歌曲片段。(1)引导学生跟着琴学唱简谱。(2)分组演

唱。(3)学生跟着歌曲录音演唱。4.完整欣赏歌曲《转圆圈》音频。当听出歌曲不同的情绪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三、创造表现1.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简单的伴奏。(1)分组讨论,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简单的节奏。(2)分组汇报。2.即兴表演。(1)教师教学生学跳彝

族舞蹈动作。彝族基本动作:a.双脚交叉前脚掌着地,膝盖微屈并稍稍向两侧打开,双手自然下垂,双脚随音乐节拍左右摆动,身体随着自然摆动。b.双脚并拢,膝盖夹紧,双手侧平举位置,上身稍向前倾,双脚随音乐左右跳动,身体和头随音乐转向膝盖的同方向

。c.学生围成一圈双手拉起并随音乐向后画圈,右脚向右迈步左脚跟进,右脚再迈一步左脚向右前方踢出,再进行反方向。(2)学生用已学会的彝族舞蹈动作随音乐即兴表演,分别表现歌曲自由抒情的段落和热情欢快的段落。不求动作统一,只求与音乐合拍,表演自信大方,教师应启发、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

表演。(3)分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教学要求:学生用已学会的彝族舞蹈动作随音乐即兴表演,从中感受歌曲明快的节奏。四、拓展延伸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具有彝族舞蹈性民族风格的歌曲——撒尼童谣《转圆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了解彝族、了解撒尼啊?!1、了解撒尼:看相关撒尼的PPT,介绍其人文地理、服饰文化、

舞蹈音乐乐器。2、小结:(这首撒尼童谣《转圆圈》既有有2/4拍又有3/4拍。而且这首歌曲只用了domisol三个音为基础构成的。domisol三个音互相连接[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组合形成连续的跳进,使音乐具有活泼、跳

动的特点,加上明快的节奏,音乐显得分外的生动、活泼,富有舞蹈的韵律性。不少撒尼民歌都是由domisoL三个音所构成,独具特色。五、完美结课《转圆圈》这首歌曲表现了撒尼族儿童在皎洁的月光下,欢歌跳舞转圆圈时的生动情景。通过本课的

学习,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彝族的风土人情,而且还能随音乐的节拍即兴表演,从中感受歌曲舞蹈性的明快节奏。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加喜欢彝族歌曲。教学反思:《转圆圈》是一首撒尼族民歌,歌曲前两个乐句节奏自由、速度缓慢,勾勒了明月初升的宁静夜色。在这一课的教学过

程中,曾试过把歌曲中的一些音乐知识穿插在教学中进行巩固与教学。但这一课的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歌曲本身就分为快慢两部分,这样一来,就显的很乱,学生也找不到方向。2/4、3/4拍的交替也为歌曲的演唱和律动带来一定的难度。关于歌曲的律动以及2/4、3/4拍的有机结合做过很多的尝试,

经过多次修改,发现一定要把其他歌曲以外的其它都不讲,就是以最简单的、不同的方式反复地唱和听。通过多种手段去引导学生听、感受、唱歌曲,律动也是为进一步感受歌曲和表现歌曲服务。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73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