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五线谱)】六年级下册《火把节(节选)》教学设计1.docx,共(2)页,37.913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981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曲《火把节》片段教学目标:能听出《火把节》片段中演奏的乐器音色,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打击乐器、旋律线等方式表现旋律的特点及音乐中的独特效果。教材分析:《火把节》片段,选自王西麟交响组曲《云南音诗》第四乐章《火把节
》中的片段。创作于1963年,2003年修改,全曲有四个乐章,《火把节》是其中的第四乐章。也是最后一章。(前三章分别为1.茶林春雨2.山寨路上3.夜歌)。火把节是云南少数民族的喜庆节日之一,表现身穿盛装的男女青年载歌载舞的情景。《火把节》现在经常被国内外著名音乐团体单独演
奏,是带着强烈中国元素走进了世界音乐殿堂里为数不多的作品之一。教学重难点:1.认识乐器双簧管,能够听辨出双簧管的音色。2.能够听辨出乐曲的乐段间情绪变化的不同。3.能够用不同形式表现乐段间情绪的变化。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边观看
少数民族舞蹈《火把节》,边跟随画面一起跳起来。二、学习1、聆听管弦乐曲《火把节》。2、教师简介云南重要的传统节日《火把节》。3、学生分享聆听感受。4、分段聆听(1)音乐基本主题部分。a聆听音乐基本主题,看曲谱学唱。b看黑板上的三种节奏,让学生用不同乐器配合演奏,为音乐基本主题伴奏
。(2)聆听与基本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第二主题。a聆听过程中,猜独奏乐器名称,表达独奏乐器音色特点。b教师公布答案:双簧管,并向同学们进行简单介绍。c师生探讨如何表现双簧管的柔美。d用领巾代表火苗,随音乐起舞,表现双簧管的柔美。e再听一段音乐,仔细听与前段的相同与不同。f学生通过两遍聆听,分
析出两段音乐的相同点与不同点。g教师带领学生边聆听音乐边画旋律线。h演唱管弦乐队伴奏的音乐的第二主题。(3)教师对整首音乐进行乐段分析。5、完整聆听全曲。三、扩展学生自主选择用打击乐伴奏、舞蹈等不同形式身临其境地
感受、表现火把节。四、德育渗透教师对本节课所欣赏乐曲《火把节》片段的作者王西麟及其所出自的交响组曲《云南音诗》进行简单介绍。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遵循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通过聆听、
探讨、分享、学唱、表演、节奏练习、打击乐伴奏、对比聆听、旋律线等形式体会感受音乐带来不同情绪的变化,从而体会音乐段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