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教学设计2-八年级上册数学沪科版

DOC
  • 阅读 6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96.000 KB
  • 2022-11-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教学设计2-八年级上册数学沪科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教学设计2-八年级上册数学沪科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教学设计2-八年级上册数学沪科版.doc,共(4)页,9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93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5.4角的平分线(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角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2.使学生了解能利用角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证明角或线段相等。3.渗透点的集合的数学思想。从事物特殊性入手,总结归纳事物的一般性。体现在研究问题时注

意纯粹性与完备性,准确、全面地思考问题。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2)点到角的边的距离要强调垂直关系。2.难点:(1)分清文字命题中的题设(已知)和结论,掌握证明题格式

。(2)把角平分线看作点的集合。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索、研究问题,归纳结论的方法。四、教学手段利用投影仪、教具(等腰三角形纸片)使教学反馈速度快、直观。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角平分线的概念,角平分线与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区别和

联系。2.点到直线(或射线)距离的意义。(二)引入新课第一节课已经介绍过角的平分线的概念,那么它有什么重要性质呢?怎样找到这个角的平分线?同学们首先看(教具)。(1)有一张剪好的纸片,怎样找这个角的平分线?(引导学生回答)。NMP图3-49图

3-48(2)大家知道,只要把纸片对折,使角的两边叠合在一起,把纸片展开后的折痕就是这个角的平分线,如图3-48。如果我们把对折的纸片继续折一次,然后把纸片展开,就会出现两条折痕,如图3-49中的PM和PN,不难发现,这两条折痕的长相等,而且这种等长的折痕我们可以找出无数对。由此可见,角的平分

线除了有平分角的性质,还有其它的性质,这节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三)讲解新课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要向学生讲明,证明这个定理,首先要分清题设和结论,既为写已知、求证做准备,又为引入逆命题及讨论原、逆命题的关系打基础,然后把条

件和结论具体化,符号化,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题设:一个点在一个角的平分线上。结论:它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已知:OC是∠AOB的平分线,点P在OC上,PD⊥OA,PE⊥⊥OB,垂足分别是D、E,(如图3-50)图3-50OPEDCBA求证

:PD=PE。证明:∵PD⊥OA,PE⊥OB(已知),∴∠PDO=∠PEO=90°(垂直的定义)。在△PDO和△PEO中,∠PDO=∠PEO(已知),∠AOC=∠BOC(已知),OP=OP(公共边),∴△PDO≌△PEO(AAS)。∴PD=P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

边相等)。定理应用所具备的条件和定理的作用:条件有三个,角的平分线,点在该平分线上,垂直距离。作用是证明线段相等。如图3-51,填写使BC=BD成立所需的条件:,BC=BD。CDBA图3-51猜想图3-51中,由BC⊥A

C于点C,BD⊥AD于点D,BC=BD,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用文字语言概括上述猜想,并说明这个命题与定理1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引导学生分析条件、结论,画出图

形,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已知:PD⊥OA,PE⊥OB,垂足分别是D、E,PD=PE,如图3-52。求证: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ABCDEPO图3-52证明:经过点P作射线OC。∵PD⊥OA,PE⊥OB(已知),∴∠PDO=∠PEO=90°(垂直定义)。在Rt△PDO和Rt

△PEO中,OP=OP(公共边),PD=PE(已知),∴Rt△PDO≌Rt△PEO(HL)。∴∠AOC=∠BO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OC是∠AOB的平分线。想一想:在一个角的内部,除角平分线上的点以外,还能找到“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吗?并说明为什么?在角平分线上

,是否有“到角的两边距离不相等的点”呢?为什么?由定理1、2可知,在一个角内,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都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反过来,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于是得到下面的结论: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

的集合。此结论为以后研究轨迹打下基础。例:已知:如图3-53,四边形ABCD中,AB⊥BC,AD⊥DC,B、D为垂足,线段AC平分∠C,求证:BC=DC。4321D图3-53OCB分析:要证BC=DC,须证点C在∠A平分线上

,须证∠1=∠2,即证90°-∠3=90°-∠4,这由已知条件线段AC平分∠C便可得证。(例题讲解利用投影仪PPT展示)(四)课堂小结:(1)定理1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只要证出一射线是某角的平分线,就可知道它上面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利用它可以证明线段相等;定

理2是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只要证出一个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就可以判定该点与顶点联线是这个角的平分线,利用它可以证明角相等。(2)用这两个定理,一定具备两个垂直距离(即点到直线的距离)。证明过程中要直接应用这

两个定理,而不要去寻找全等三角形(这样作实际是重新证了一次定理)。(五)布置作业:1.课本习题15.4第2,3两题。2.课后练习题完成。六、教学反思: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616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