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五线谱)《唱歌 牧童》教学设计.doc,共(5)页,4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884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牧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二声部合唱,并能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的意境。教学重、难点1.正确掌握歌曲的大跳旋律和切
分节奏。2.培养学生三度音程的二声部演唱的能力。教材分析:《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旋律流畅,节奏轻快,加上简单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把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展现在人们眼前。歌曲分为四个乐句,切
分节奏使音乐显得活泼、跳跃。一、二、四乐句节奏完全相同,演唱起来十分轻松。第三乐句连续运用切分节奏使音乐富有动感、充满活力。全曲旋律不断上行,形成歌曲热烈欢快的氛围。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歌曲意境,并用自己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活
泼的情绪。通过演唱歌曲,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田野在召唤》二、导入新课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牧童生活的歌曲,这是一首斯洛伐克的民歌,名字叫《牧童》。三、歌曲学习1.初听,说说歌曲是什么情绪的?2.仔细聆听歌曲,
同学们听到歌中唱了什么?是用什么形式来演唱的?学生回答:听到小牧童在吹笛子、放牛、放羊;歌曲采用合唱形式……四、学唱歌曲高声部1.教师带学生视唱高声部旋律。2.生自己唱高声部旋律。教师指导: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的音准
外,还要指导切分节奏的准确,让学生把切分节奏唱得活泼、跳跃。第三句连续的切分节奏要让学生唱得有推动感。最后一个乐句旋律下行,声音的位置不要落下来,时刻保持高位置。3.学习第一段歌词。(1)学生自己熟悉歌词。(2)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指导:学生轻快、有
弹性地读歌词。(3)跟琴演唱歌词。教师指导:用慢速演唱,声音要整齐、统一。(4)生自己填唱第二段、第三段歌词。五、学唱歌曲低声部1.教师带学生视唱低声部旋律。提问:听辨哪个乐句和高声部旋律不一样?标在谱例上。2.教师用琴带
着学生练习第二、三乐句的旋律。教师指导:重点指导第二乐句中出现的“”。多让学生练唱几遍这三个音。3.完整演唱低声部旋律。4.练唱低声部的三段歌词。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把低声部旋律练熟。五、二声部合唱1.用口风琴
弹奏高低声部旋律。(1)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弹奏高低声部。(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慢速的两声部演唱,一组同学唱谱,一组同学弹奏。2.合唱练习。(1)一组同学演奏高声部旋律,一组学生演唱低声部。(2)唱准后调换演唱和演奏。(3)两声部合唱。教师指导:教师指导低声部学生慢速演唱一遍,第二遍演唱时高声
部轻声进入进行演唱。如果学生演唱歌词有困难可以让两个声部演唱歌谱进行练习。纠正学生的音准,要求二声部声音准确、和谐。提示学生演唱时注意聆听,在唱自己声部的同时不受另一声部干扰。音色保持统一,声部间平衡、和谐。在学生能够唱准二声部并保持和谐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
活泼欢快、轻松的情绪。(4)在伴奏下多次练唱。(5)练习结束句。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单独练习歌曲最后的三个音,练习两声部和谐,最后一个音唱一拍,所有同学要唱整齐。六、完整演唱歌曲七、课堂小结草地上的牧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了欢乐的牧童,希望你们能够利用课余的时间多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牧童》教学设计东方红小学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