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五线谱)《唱歌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doc,共(4)页,2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84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演唱歌曲,并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2.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美好的意境。教学重、难点1.用优美清晰、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并能用深情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意境。2.引导学生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
式,更好地表现歌曲内容。教材分析《美丽的夏牧场》这首歌曲为一段体,G大调,4/4拍,一段体。运用民歌旋律发展中最常见的手法,将第一、二乐句多次反复构成全曲。歌曲的音域不宽,只有六度,歌曲的旋律多次反复,六个乐句,除第五乐句外,一、三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二、四乐句的
旋律完全重复,第六乐句在旋律上与二、四乐句重复,在节奏上有所变化。歌曲旋律起伏流畅、优美动听,充分表现了新疆哈萨克夏牧场的美丽景色,唤起人们对新疆的热爱与向往。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一、导入新课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
能歌善舞的民族。她们跳的可比老师跳的好多了。我们一起来看,注意里面的乐器。你们觉得她们跳的怎么样?里面的乐器你们注意到了吗?那是冬不拉和手鼓教师介绍哈萨克族民族乐器冬不拉、手鼓。师:哈萨克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和手鼓。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哈萨克族的歌曲《美丽的夏牧场》二、学习歌曲1.聆听歌曲《
美丽的夏牧场》。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学生回答: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优美、赞美等等。2.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老师觉得夏牧场真是太美了,你们觉得那?美在那些地
方?3.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现在我们一起来按节奏读一下歌曲的歌词。师:同学们读的不错,歌曲表现了天山脚下的夏牧场的美丽景色和牧民们的幸福生活。歌曲是什么速度?学生回答:中速。4.现在我们用“啊”小声的跟唱歌曲。5.提问:旋律中哪个音出现的最多?哪两个乐句旋律相同?学生回答:旋律中“6”音出现的
最多,一二乐句旋律相同。师:以“6”音为主的旋律一般给人们感觉比较优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让歌曲更加抒情。我们加上歌词跟唱一遍歌曲。6.现在老师范唱一遍歌曲,请同学们认真听,谢谢同学们的掌声。7.你们跟着老师的伴奏唱一唱试一试。8.同学们唱的还可以,你们觉得那个地方比较难唱或是不
会唱的地方?歌曲中“啊”用连线“⌒”连接,显得尤为抒情。教师指导学生演唱“啊”(第三乐句),并在声音的运用上加以指导。9.难点指导完后,跟着老师的伴奏完整的演唱歌曲。10.在歌曲第二段的出现了“阿肯”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段歌
词中提到的“阿肯”是哈萨克族人民对民间歌手的尊称。阿肯能根据当时当地的情景即兴编词弹唱,这是其他歌手所不及的,所以他们受到哈萨克族人民的特别尊敬。11.了解完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优美、赞美的情绪跟着歌曲的伴奏完整的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伴奏。12.我们知道了哈萨
克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那里的人们不仅唱歌唱的好,跳舞也是非常棒,你们想不想看老师秀一段?希望同学们边看边模仿。13.谁能模仿老师几个动作?14.把学生模仿的动作放进歌曲。一起跳,同学们表演的真不错,你们就是我心中的“阿肯”15.有一群同学和你们一样,也特别喜欢这首歌曲,我们一起去
听一下他们的演唱,请欣赏合唱《美丽的夏牧场》16.少数民族的音乐非常奇妙动听,歌声带给我们这么多的快乐,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与了解,更加喜欢我们的民族音乐,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这节课就到这里,同学们,下课(播放五十六个民族)
①学生采用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例如:前四小节领唱,中间四小节由男声或女声齐唱,最后四小节为男女声齐唱。但是,也可以“逆向思维”,即前四小节由男声或女声齐唱,中间四小节领唱,最后四小节齐唱。②学生分小组进行展示。教学要求:学生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丰富歌
曲的表现形式。.欣赏《美丽的夏牧场》动画,并演唱歌曲。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为歌曲设计了多种的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现了歌曲的内容,从中感受到了哈萨克族民歌的音乐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