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吹起羌笛跳锅庄》教学设计.doc,共(7)页,62.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797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吹起羌笛跳锅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的活泼欢快的情绪,并通过歌曲深切体会羌族儿女在祖国大家庭里对幸福新生活的赞美之情。2、通过听、看、唱、舞等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体验乐曲的民族风情。3、能清晰、正确的演唱歌曲,注意休止符、附点音符及重音记号处的准确演唱。在浓郁的音乐中简单了解羌族。教学重点: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教学难点:1、唱准八度大跳音程及区分唱准2·1│2·5│两个小节。2、有控制地唱好结尾处的高音,准确
使用八分休止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师:老师请大家听一首歌曲,听后说说这首歌唱的是哪个民族?歌中还唱到了该民族的一件乐器和一种舞蹈,请大家认真聆听,看谁能找到准确的答案。学生听歌曲
,听后回答是羌族歌曲。师:我们都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羌族是其中之一,让我们解一下这个民族。教师播放幻灯片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羌族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二、学习新课1、学跳锅庄舞师:你们想不想学跳锅庄舞呢?生:想师
:请同学们起立跟老师学习几个锅庄舞的动作。舞蹈中主要应用的节奏为:①“XX│XXX│”②“XXX│XXX│XX│XXX│”师生学习锅庄舞师:谁愿意到前面来跳锅庄?指名到前面跳锅庄(背景音乐《吹起羌笛跳锅庄》)2、分析歌曲并学唱(1)划分部分师:同学们听
歌曲,请按照歌曲的情绪将歌曲分成两个部分。生:从头到“怎能不歌唱呃”是第一部分,剩下的是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欢快,第二部分抒情,所以这样分。教师小结:羌族人民用歌声歌唱生活的土地,歌唱欢腾的节日,歌唱强大的祖国给他们带来的幸福生活。(
2)学习第一部分①学习歌词师:下面我们来学习歌曲的第一部分,在感受欢快情绪的同时,请大家找出具有羌族特色的衬词。教师出示第一部分歌谱,播放歌曲的第一部分。学生听后找到“呃”师:这个衬词放在了句尾,唱得非常轻,在衬词的后面还出现了八分休止符,所以衬词要唱得又轻又短。师:老师想来读读歌词,听后请你们也
像老师这样读歌词。教师用手打击节奏并读歌词。师:请你们试着读一读,老师为你们打节奏。学生读词,老师用①“XX│XXX│”②“XXX│XXX│XX│XXX│”的节奏为学生伴奏。②唱好十六分音符师:有几处
的歌词很密集,旋律非常婉转,体现了民歌的特点,你们看:教师出示带有旋律线的“羌笛哟”“庄啰喂”“土地上”。师:请大家看着旋律线,跟琴唱唱这几处歌词。老师弹琴,学生看着旋律线练习演唱。③学唱旋律师:请同学们填词唱唱第一部分,看看还有没有不会唱的
地方。教师弹琴学生小声填词唱,学生唱完教师做简单评价。师:现在我们用欢快的情绪演唱一遍歌曲的第一部分。学生随琴欢快地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3)学习第二部分①听旋律感受情绪教师播放歌曲第二部分,学生聆听。②学习歌词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二部分的歌曲,听老师来读歌词。教师手打节
奏读歌词。师:你们也来试试?学生在老师的伴奏下读歌词③学习容易混淆小节师:你们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重复出现、语气加重的歌词?学生找出重复出现的歌词“跳吧”“唱吧”。师:原来这几个小节中都出现了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在2/4拍歌曲中要唱多长的时值?生:一拍半的时值师:演唱时
一点要唱够时值。师:请同学们分别听听两个“跳吧”音高是否相同,两个“唱吧”的演唱是否一样?师:播放歌曲的第二部分。生:不同,两个“跳吧”音高相同,而两个“唱吧”的音高不同,第一个“唱吧”音低,第二个“唱吧”音高。教师弹琴,用手势画出旋律线,指导学生唱准这几个小节
。④学习结束句师:在这部分歌曲中,老师认为有一句很难演唱,就是结束句的旋律,我们听一听,听后分析一下该怎样唱好结束句呢?教师播放结束句师:我们分析一下在“方”的后面出现了八分休止符,以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是怎样解决的?生:用快速“吸气唱”的方法来解决师:较高的音我们就用轻声高位置的方法来演唱。
教师示范,学生学唱。⑤重音记号的学习师:细心的同学一定看到了音符上出现的重音记号,这一遍的演唱我们要把它表现出来。教师弹琴,学生演唱,重点体现重音记号。(4)完整唱全曲师:下面我们试着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看看是不是整首歌曲都学会了演唱。教师弹琴学生演唱,学
生不会的地方教师给予指导。(5)有感情唱全曲师:我们再来演唱一遍,这遍的演唱要正确使用休止符、重音记号唱准附点节奏。教师播放歌曲伴奏,学生跟着演唱。三、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师:这么好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用其他形式来表现呢?生:想教师出示节奏谱师:请大家随着音乐,按着节奏,跟着老师一起拍起手来。师
生随歌曲拍打节奏。四、用不同形式表现全曲师:现在我们用演唱、打节奏和锅庄舞的三种形式来表现这首歌,使这首歌既好听又好看。教师将学生分成三组来表现歌曲。五、教师小结在今天的这节课上我们学会了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创造了独具魅力的音乐文
化。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多彩的形式,展现在国人和世界面前。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用敏锐的耳朵聆听,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更多的优秀民族音乐文化,来增长见闻和开阔视野。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的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选自人教
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羌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体会羌族人民歌唱党、歌唱新生活的自豪心情。课后针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总结本课的优、缺点如下:优点:1、围绕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展开教学,注重聆听
,以各种方式,如:简短导入后的“开门见山”“听”、学跳锅庄舞时的“听”、划分部分后的分情绪“听”,各个环节都注重“听”,让学生在多听的基础上,自然而然记住了歌曲的旋律。2、根据歌曲的情绪,将歌曲分成两个部分来教学,并分别“提炼”出两个部分的主
要节奏为:①“XX│XXX│”②“XXX│XXX│XX│XXX│”在学跳锅庄舞环节,运用这两种节奏创编出锅庄舞动作,随着歌曲舞蹈;在学习歌词是用拍手打节奏的方式为有节奏读词伴奏;在最后分形式表现歌曲时以肢体动作的形
式表现歌曲。在教学中从始到终,巧妙利用歌曲的主要节奏,为学习歌曲“服务”,为突出重点教学“服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3、学跳锅庄舞环节,教师准确语言的讲述和肢体动作的示范,使舞蹈简单易学,让学生都参与到舞蹈中来,了解锅庄舞的特点,感受锅庄舞的魅力,同
时增添了课堂教学的气氛,让音乐课“动”起来。4、本课的难点有两个,唱准八度大跳音程及区分唱准2·1│2·5│两个小节。二是有控制地唱好结尾处的高音,准确使用八分休止符。第一个难点的解决我运用了手画旋律线的方法,直观的手势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旋律的起伏,唱
准了跳音。第二个难点,主要运用“快速吸气唱”的方法,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这个难点也很快得到解决。不足之处:因为学生第一次去录播室上课,课前让学生在唱歌时一定要控制音量,怕因声音过大出现噪音,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都是压低声音唱歌,致使演唱声音没有出
现最佳效果,这种现象下次一定会避免。我们在一次次备课中,深挖教材,拓宽我们的知识,在一次次的反思中,寻找不足,完善教学的不足之处,教学就是不断修改、提升,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你乐此不疲在其中,一定会体会到
为师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