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欢乐颂》教学设计6.doc,共(2)页,58.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728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欢乐颂》【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欢乐颂》【教学目标】1、能够用圆润、连贯、平稳的嗓音激情地演唱歌曲2、了解贝多芬的生平。3、《欢乐颂》激发人们的生活热情,一起追求自由、和平、幸福、欢乐的生活。【教学重点】能用热情、庄重的情绪演唱歌曲《欢乐颂》【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欢乐颂》了解
贝多芬的生平、培养同学们抵御困难,乐观向上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一、1、教师课件播放《献给爱丽丝》2、简单介绍贝多芬引入《欢乐颂》3、播放《欢乐颂》歌曲4、跟琴顺唱歌词(3遍)口琴带唱、男女分组演唱5、让学生打击节奏合作演唱二、歌曲《欢乐颂》(一)
、介绍贝多芬贝多芬(1770-1827)出生于波恩,父亲是个宫廷乐团的男高间歌手,母亲是个厨娘。爷爷是宫迁乐团的团乐,父亲是宫迁乐团的男高音歌手,父亲很早已洞察儿子的音乐天份,四岁即开始让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希望把他培养成“莫扎特第二”。十
三岁贝多芬已受雇于波恩剧场,正式成为一名职业音乐家。(二)、欣赏歌曲:《欢乐颂》,熟悉歌曲旋律,体会歌曲感情。1、学生欣赏分析歌曲音乐特点:学生归纳:歌曲采用4/4拍子,旋律进行中较多地运用四分音符;歌曲中表现出平稳、自然、饱满的音乐形象。2、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是他“从黑
暗到光明、从痛苦到欢乐、从斗争到胜利”创作思想的总结创作背景:贝多芬一直在莫扎特的音乐中成长,以致开始创作时风格也酷似这位前辈。本课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部分。贝多芬22岁时就有把席勒的"欢乐颂"这首长诗全部加
以谱曲的想法,但当他53岁完成第九交响曲时,他仅挑选了诗的一部分作为末乐章的歌词。它是在贝多芬精神和物质生活都很困苦的日子里写就的,正如一位伟人所说:贝多芬自己并没有享受过欢乐,但是他把伟大的欢乐奉献给所有的人们。(三)学习歌曲《欢
乐颂》1、视唱练习,熟悉歌曲旋律:2、加入歌词练习,体会歌曲处理中感情的起伏变化,歌曲运用演唱力度的变化,表现人们思想感情3、老师归纳总结表现歌曲;歌曲采用谐和的发声,平稳的节奏,力度的起伏,声部的和谐统一,表现歌曲雄伟壮阔,热情激越情绪饱满的精神面貌。(
四)、再次演唱全班齐唱《欢乐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