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心理健康【鄂教版】一年级全册第十三课《父母的小帮手》教案(表格式).docx,共(3)页,13.746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440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十三课父母的小帮手【主题说明】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教育,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带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但随着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大,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存在一种补偿心理
,导致孩子容易变得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本节课力图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帮助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知道自己是家庭一员,应当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主动承担
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做他们的小帮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父母等家庭成员的辛苦,了解自己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家庭成员的家庭责任感和热爱劳动的意识。3.行为目标:学生能够主动承担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做父母的小帮手。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父母等家庭成员的辛苦;了解自己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难点:培养学生家庭成员的家庭责任感和热爱劳动的意识。【课前准备】1.视频故事《能干的小帮手》。2.课前学生需做的小调查:爸爸妈妈的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作内容是什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环节
目标过程建议观察岛(热身暖心)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观察岛”中的四幅图片(也可播放故事视频《能干的小帮手》),思考:这些小学生的做法对吗?为什么?由观察图片逐步联系到学生自己,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家的情景。2.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阐明自己的判
断并说明原因。3.教师总结: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自己做,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做爸爸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妈妈的小帮手。导入本课课题。活动营(体验分享)引导学生了解父母等家庭成员的辛苦,了解自己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愿意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主动承担家务,培养学生的
家庭责任感。活动一:你会怎么做1.教师呈现爸爸妈妈在家中忙碌的情景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如:妈妈在做饭,爸爸在忙工作的事情,准备开饭了,“我”会怎么做呢?2.请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3.教师总结:爸爸妈妈平日
上班很辛苦,回家还要照顾我们的饮食起居,我们还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分担些什么呢?导入活动二。活动二:能干的小帮手4.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分享自己最熟悉的家务活儿。5.组织学生分小组交流还有哪些家务活儿可以学会,组内成员做小
老师。6.学生分享学习做家务的体会。7.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并及时给予反馈。心理引导: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家务劳动的细致和繁琐,体会父母的辛苦,从而增强主动承担家务的意识。1.活动一重在引导学生了解父母等家庭成员的辛苦;活动二
重在激发学生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主动承担家务的家庭责任感。2.学生发言时教师要给予反馈。学生小组交流时,教师要巡视。3.本环节用时约20分钟。分享屋(总结提升)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1.引导学生回忆第一次做家务时家庭成员的反应及自己的感受。2.学生分享
。3.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4.引导学生朗读儿歌,让学生体会到做家务也是一种学习,是生活技能的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心理引导: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1.总结归纳一定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2.本
环节用时约10分钟。拓展园(拓展延伸)强化学生做家务的愉快体验,为“教学目标”服务。1.组织学生分享受到爸爸妈妈、同学及老师表扬的故事与心情。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成就感、自豪感等积极情感。2.鼓励学生回家之后和父母交流自己的感受。心理引导:将课堂的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学
生在和父母、老师、同伴的交流中体会其中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1.教师可以通过自我暴露的方式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2.本环节用时控制在5分钟以内。【活动反馈】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
兴趣。2.学生是否能在课堂上通过同学的帮助学会一件以前不会的家务活儿。3.学生是否觉得应该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做父母的。【练习题】我第一次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是,做完后我感到。A.高兴B.害怕C.骄傲D.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