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健康教育【武汉版】五年级第二十九课《做遵纪守法好公民1》教案.docx,共(5)页,20.088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423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快乐成长——做遵纪守法好公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强。从小培养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本
课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和权力义务意识。培养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知法、懂法,有辨别违法、合法的意识,知道校园打架斗殴产生的严重后果,争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2.使学生懂得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树立守法观念,了解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争做守法小公民。教学重难点:1.培养法律意识,懂得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2.让学生对安全进行分析评判,学会自我保护,懂得生活处处有法律,让学生对法律
有重要性的认识。教学准备:收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而真实的案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经常看到在电视上或者网络上传播一些校园打架斗殴事件,对此事件你们有什么想法?(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我们在这
节课主要告诉大家,我们每个人都是受法律保护的,既不要触犯法律也要懂得用法律保护好自己。二、未成年人犯罪统计1、2015年7月1日《检察日报》统计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2、5月2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发布会,通报了这30年的相关情况。数据显
示,2003年至2015年,全国检察机关经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92万余人,不批准逮捕16万余人,起诉108万人,不起诉5万余人。3、出示幻灯片未成年人犯罪统计图。三、讲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意义为了让学生们能分辨是非,识别善恶,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正视法律的严重性。
四、分析案例(一)2007年,黑龙江省某市打掉了一个盗窃团伙。此次抓获的犯罪分子竟然是四个未成年的孩子,可就是这样小的年龄,他们却在短期内连续作案5次,盗窃钱物总价值6000余元,而盗窃原因只是因为嘴馋想吃好吃
的东西,然而最让人揪心的是,这四个孩子竟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法律。1、读完案例让学生说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2、让学生们懂得普及法律的重要性?(二)2002年6月18日,警方在北京抓住了两名纵火的男孩
,他们的年龄分别是13岁和14岁,俩人因为在网吧上网时与服务人员发生争执,于是便想报复。他们买来汽油于16日凌晨2点左右,携带汽油、打火机等作案工具,前往网吧纵火,造成20多人死亡,10多人受伤。读完案例回答问题1、面对这幕悲剧,你有何感
想。2、青少年犯罪能免受法律的惩罚吗?(三)不满18周岁的学生闫峰、石林,因抢劫广西浦北职业学校学生的55元钱,被广西浦北县人民法院依法被告人严峰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被告人石林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
币五千元。2012年3月17日下午18时许,被告人严峰、石林因没有钱花,合谋去浦北县职业学校抢学生的钱,二人搭乘出租车窜到职业学校内,寻找几个宿舍发现没有人,走到1栋三楼313学生宿舍,见到学生向林、刘华等人
在宿舍内打牌。被告人严峰便把刀放在腰间进入宿舍抢劫,被告人石林则在宿舍门口处望风。向林不肯交钱,被告人严峰打了一巴掌向林的面部,接着踢了一脚刘华的腹部,最后用宿舍内的一张四方凳子砸向林的肩膀,致使向林不敢
反抗,抢走向林的现金30元,之后又抢走了刘华现金25元。二被告人抢得财物后,即逃离现场,将所得财物用于吃饭、上网。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人严峰的家属代为退出赃款55元、支付医药费200元到本院转交给向林。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严峰、石林以非法占有为
目的,结伙以暴力方法劫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已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构成抢劫罪。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严峰、石林犯抢劫罪成立,法院予以支持。被告人严峰、石林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依法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被告人严峰、石林归
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认罪态度较好,依法也可以从轻处罚。被告人退出赃款和赔偿了被害人全部经济损失,可酌情从轻处罚。被告人严峰、石林失足,主要是贪玩和结交不良朋友所致,只要其加强学习,积极改造,是可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遂作出了上述判决。1、看完此事
件谈谈对此事件的看法?2、遇到此类事件该如何应对?(四)课件出示校园打架斗殴实践的图片,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利用法律做到自我保护。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和低龄未成年人严重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已成为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
心健康的社会问题。生活中,如何处理一些所谓的“熊孩子”着实让人头疼,他们要么实施了严重的刑事犯罪,却没有达到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要么虽然对被害人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社会影响恶劣,但是被害人不构成轻伤,从而不构成刑事犯罪……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使他们更加有恃无恐,实施更严重的违法犯罪,对他本
人、对社会都存在隐患。五、小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依法尽自己的义务,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学们,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遵守《小学生日22.1常行为规范》做起,学法、用法,争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六、课后反思我国中小学生大多处于7—15岁这一
年龄阶段,这是由儿童向青年过渡的生长时期,也是学生开始有独立意识到独立意识开始增强,有叛逆心里到叛逆心里加大,但同时又缺乏社会经验和分辨是非能力的时期。因此,加强对这一时期学生的道德素养,包括法制思想的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须的。但遗憾的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一向来唯分数论,很少真正顾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
育,更不用说法制思想教育了。即便是大谈素质教育的今天,才刚刚对加强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重视起来,法制教育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学生的法制思想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方法是否适当,轻者关系到一个学生的未来,重者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法学家管
仲就指出:“育幼无方,则民意绝,乱必滋生,而上位危也”。而今天,我们倡导的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法律思想教育也是其题中应有之意。国务院关于加强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第十七条就规定:“实施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
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这也为我们加强学生的法制思想教育提供了政策,法规的依据。加强学生法制思想教育不仅在理论上非常重要,在现实中也是非常迫切和必须的。因为,尽管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依法治国早已上升到国家治国方略的重要地位。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对广大普通百姓而言,法治观念,
权利意识还是比较淡薄的。而学生,本身年龄尚小,生活圈子又较狭窄,生活基本上都集中于“学校和家”这两点上。由于学校不重视学生的法制思想教育,而大多数父母亲本身法制思想就较淡薄,或忙于工作,无能力也无暇去关注子女的法制思想教育,而学生在他们同龄人那里,也几乎不可能学到任何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但在日常生活中,具备一些必备的法律知识却是必要的和有用的,它既能适当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学生做出一些明显是犯罪的行为。更何况,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们的法制思想,给他们贯输一种法律的权威意识,也有助于我们法治国家的真正实现。因此,法制教育进课堂是非常必要的。通
过法制教育,同学们可以深刻体会到知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学生会纷纷表示要用法律的知识武装头脑、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做一个遵纪守法、符合时代要求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