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3.doc,共(3)页,3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4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第5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课时5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回顾复习东南亚的人口、矿产资源、经济作物等各要素;2、回顾复习中东的位置、工业、水资源等各要素;3、能识记亚洲的海陆位置,半球位置;4、能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点
,及相互关系;5、能区分六大亚区。教学重点1.亚洲的地形,水系;2.亚洲的气候;3.亚洲的位置。教学难点1.亚洲的地形;2.亚洲的气候。教学过程一、【回顾复习】: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有关东南亚地区的气候,人口等继
续引入关于东南亚的经济及其经济作物的自然环境优势;2、复习有关中东的位置,矿产资源,水资源,引导学生如何解决中东问题。二、【教学过程】:1、提出本章的复习目标,复习重点和难点;2、以练习的方式提示学生本章讲述的内容;3、根据考点逐点复习;4、图文结合讲述
本章知识点。(期间均以问答的形式提问学生做答)三、【讲授新课】:1、读图,指出亚洲所在的海陆位置及其于相邻大洲的具体分界线;2、识记后完成亚洲相关练习题;3、围绕考点一:亚洲的地形地势,图文结合识记亚洲具体的半岛,群岛,边缘海,高原,平原;4、引导学生根
据亚洲的地形地势再次总结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中部高耸,四周地势较低;5、围绕考点二:亚洲的河流,图文结合辨认亚洲的主要河流,了解亚洲的内流河和外流河,引导学生总结注入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的河流有哪些;6、引导学生根据亚洲地形地势特征再次总结亚洲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
和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入海;7、识记后完成亚洲相关练习题;8、围绕考点三:亚洲的气候类型,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辨识亚洲东部、东南部沿海的季风气候→内陆的大陆性气候;9、根据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三条线辅助了解亚洲复杂
的气候类型;10、了解亚洲最显著的季风气候及其带来的影响;11、围绕考点四:亚洲的六大亚区,以口诀识记法引导学生辨认六大亚区;12、识记后完成亚洲相关练习题。四、【自主学习】:1、找出亚洲被哪些大洋和大洲包围及其洲界线;2、找出亚洲具体的半岛,群岛,边
缘海,高原,平原,河流(内外流河);3、试着总结亚洲的地形地势特征;4、找出亚洲的气候类型具体有哪些;5、找出六大亚区分别分布了哪些国家。五、【小组讨论】:1、亚洲的地形地势的特征是什么?引导结合亚洲的地形地势图总结得出。2、
亚洲的河流流向哪里?引导学生学生结合亚洲的地形地势图总结得出。3、亚洲的气候类型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气候有何差异?引导学生思考东部沿海和内陆地区谁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当堂训练PPT展图练习温馨提示上、下学途中注意交
通安全。天气火热勿到江河、山塘、水库等地方游泳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复习亚洲重要的一节课,所以特别注重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引,通过上节课的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的学习、分析,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并把这个能力放在本节课上进行运用,从这个环节看是成功的。在进行亚洲的地形
地势的讲述分析上,学生亚洲平原、高原,河流,半岛,群岛等的具体分布,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己总结出亚洲地形地势的特征以及河流流向的分布特征。其次,讲述亚洲的气候类型时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技巧并且能根据海洋和陆地,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进行区分和了解亚洲的气候类型,
再次,学生对于河流,能结合亚洲的地形地势自主分析其特征的能力很值得表扬,。在六大亚区中学生亦能采用口诀识记法熟悉亚洲各国所在的具体亚区。但本节课中,仍有小部分学生对于知识点掌握程度不够,课后仍应督促其尽快完成相关知识的了解,争取达到更好
的教学效果,帮助同学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