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4.3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设计1-八年级上册数学湘教版.doc,共(2)页,48.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15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4.3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内容简介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掌握不等式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能正确地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并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关键信息:1、以教材作
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首先知识回顾:1.什么叫数轴?请画出一条数轴.2.数轴有什么作用?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思考回顾,熟悉数轴,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方面的发展。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二、学习者分析: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②数轴的定义,能画数轴。③能解简单的不等式。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解
法(二)之前,学生已经能够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认识了数轴。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熟练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正确地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过渡到能熟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
,并给数形结合的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五)情感与态度: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勇气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的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通过观
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
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四、教学重点;正确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五、教学难点;正确地把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七、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八、教学和活动过程:(一)知识回顾:1.什么叫数轴?请画出一条数轴2.数轴有什么作用?(二)创设问题情境
:(动脑筋)1.写出不等式36x的解集。()2.你能在数轴上表示上题中不等式的解集吗?试试看(三)学生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如何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要注意些什么?结论:1.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2.有等号的画实心圆点,无等号的画空心圆圈。(四)师生合作:例2解
不等式12-6x≥2(1-2x),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例3当x取什么值时,代数式13x+2的值大于或等于0?先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然后求出它的正整数解.(五)运用知识,强化练习。1.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
)4x-3<2x+7(2)33524xx2.先用不等式表示下列语句,然后求出它们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1)a的12大于或等于2;(2)a与2的和不小于1(3)b与1的差不大于0(4)b与5的差大于-2;
(六)中考试题例1求不等式22123xx的正整数解.例2例3(七)谈收获,说体会。(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本节课,我们通过探讨、交流结果,能熟练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在知识
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团结协作共同取得了进步。(八)布置作业教材144页A组第二题(1)(2)(3)(4)已知且x>y,则k的取值范围是.32=3+143=1xykxyk---,,解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0+1216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