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花城版】六年级上册《孟姜女哭长城》教学设计2.docx,共(4)页,16.428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8800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孟姜女哭长城》教学教案知识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孟姜女哭长城》,能够对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兴趣,并了解长城的历史以及传说。2、能用婉转、流畅的歌声演唱江苏民歌《孟姜女哭长城》。3、通过学唱歌曲,划分歌曲的乐句,
学习分析歌曲“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能力目标:能有感情、有表情地用婉转、流畅的歌声学唱歌曲《孟姜女哭长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学唱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并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
有表情地用婉转,流畅的歌声学唱江苏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教学难点:分析曲式结构,了解歌曲音乐中“鱼咬尾”的创作手法以及歌词的“四季体”的写法。教学内容分析:《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传统民歌之一。各地都有它的踪迹,这首民歌的源头在江苏。歌曲采用了“起承转合”
的四句式结构,结束音为“商—徵—羽—徵”,徵音的两次出现,保留了两句式向四句式过渡的痕迹。前一句的尾音是后一句的始音,这种创作形式叫“鱼咬尾”,是我国民间音乐中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歌词采用了“四季体”的写法,
曲调流畅柔丽、情绪压抑而悲伤、叙述了秦始皇时期一对新婚夫妻生离死别的故事。千百年来,人们用歌曲传诵着这个动人的故事,倾注了对主人公深切的同情,也借以抒发受压迫者内心的悲怨。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汉服、教学用琴、2只木鱼模型、打击乐器歌曲新授——《孟姜女哭长城》一、“图片
+歌曲《孟姜女》教师范唱”导入1、教师出示“新婚之喜”、“被抓服役”、“缝制寒衣”、“千里寻夫”、“哭倒长城”5幅图画,请学生看图,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讲图画表现了什么事情?2、教师着汉服有感情有表情地演唱完整版江苏民歌《孟姜女》,课件同步展示歌词,学生结合图片聆听感受,谈
谈歌曲的内容。3、教师小结,引出新课——《孟姜女哭长城》。二、学唱歌曲《孟姜女哭长城》(一)、听听、找找1、初听歌曲,听完请个别学生说歌曲的情绪(压抑、悲伤、愁怨)2、再听歌曲,提醒学生们注意歌词在编写上有什么规律。(歌词按照“春
夏秋冬”四季的顺序编写而成,这种写法称为“四季体”)(二)、唱唱、分分1、随琴哼唱旋律,边哼唱边划分乐句。(哼鸣式进行)【歌曲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四句式结构。】2、观察一下歌曲由哪些音符构成?(56..1235)是五声调式中的哪些音?(5.徵6.羽1宫2商
3角5徵)让学生把音符排列为音阶,由乐曲结尾的主音往高音排列,想一想属于五声调式音阶中的哪个?(五声徵调式)3、跟琴视唱歌谱,从乐句再到乐段循序渐进。注意:在学唱歌谱的过程中要注意唱准附点十六分音符、前倚音,把握好休止符等的识唱。提醒学
生用带有弹性的声音和高位置的歌唱状态进行学唱。(三)、唱唱、找找随琴演唱歌谱,找一找乐句之间前一乐句的尾音与后一乐句的始音有什么特点?(前一乐句的尾音与后一乐句的始音都是同一个音,这种旋律发展手法称为“鱼咬尾”,是我国民间音乐中常用的一种
创作手法。)(四)、听听、读读听师范读第一乐段歌词,生按节奏完成剩余乐段歌词的朗读。提醒生有感情有表情地进行。(结合伴奏进行)(五)练练、唱唱师生齐唱第一乐段,渐渐由生完成剩余乐段歌词的套词演唱。注意:提醒学生结合歌曲的创作背景,用婉转动听的声音表现歌曲流畅柔丽而又压抑的
情绪。(六)、唱唱、奏奏、演演师请学生挑几件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结合歌表演的形式集体进行。三、课堂小结、升华随着歌曲《孟姜女哭长城》的学唱,我们了解到秦始皇时期一对新婚夫妻生离死别的故事。大家谈一谈这座用劳动人民血泪修筑而成的长城对劳动人民生活带来
什么的影响?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力量的结晶?通过问题讨论形式激发升华学生的爱国热情。四、课后作业1、有感情有表情地背唱歌曲《孟姜女哭长城》。2、介绍长城建筑的各个朝代。3、说说长城都跨过了哪些省市。4、介绍长城景点“山海关”、“嘉峪关”“八达岭”。5、谈谈你对长
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