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鄂教版】心理健康 第十六课《快乐假期》教案2

DOC
  • 阅读 9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21.681 KB
  • 2023-02-0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小学三年级【鄂教版】心理健康 第十六课《快乐假期》教案2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小学三年级【鄂教版】心理健康 第十六课《快乐假期》教案2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小学三年级【鄂教版】心理健康 第十六课《快乐假期》教案2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小学三年级【鄂教版】心理健康 第十六课《快乐假期》教案2.docx,共(6)页,21.681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910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三年级第十六课快乐假期【主题说明】与童年有关的记忆大多是发生在假期里的有趣事件。假期生活是小学生重要的休闲时间,在此期间,学生们可以灵活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不像上学期间那样受学校作息时间的限制,可以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玩耍时间,使自己得假期生活精彩纷呈,有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

。但是小学生自我控制和时间管理能力相对较弱,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假期生活,适当安排学习与娱乐活动,过一个充实且有意义的假期。【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合理安排假期生活的必要性。2、情感目标:帮助学生体验合理安排假期带来的愉快情感,并引发其对假期

生活的向往。3、行为目标: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假期生活,过一个充实且有意义的假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树立合理利用假期的意识。难点: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假期,学会规划自己的假期生活。【课前准备】1、教师:搜索收集有关假期有趣活动的图片、教学PPT。2、学生:纸、笔。【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环节目标过程反思观察岛(热身暖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1、老师用多媒体呈现假期小朋友们快乐玩耍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并回答: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片中的小朋友们是怎么度过假期的?你认为他们

开心吗?2、请同学们举手回答,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及时给予反馈和回应。3、教师反馈提问:我知道放假是很多同学都盼望的时刻,假期生活多姿多彩,你们的假期是如何度过的呢?怎么安排假期生活才最合理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吧!活动营(体验分享)通过自

己独立制定计划、小组交流讨论,帮助学生学会安排假期生活,以及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为何会计划受阻,帮助其反思自己的计划与行为。活动一:快乐假期总动员1、老师组织学生根据教材上的提示,来完成假期畅想,填写教材上的“家庭篇”、“学习篇”和“娱乐篇”。2、将学生按人数灵活分成若干组。3、老师组织学生在

组内分享自己填写的内容并交流讨论:哪个同学的假期最有趣?为什么?4、小组成员推荐组内最有趣假期同学在全班分享自己的假期生活。5、教师反馈总结:看来想要假期过得既有趣又充实,必须要学会合理安排假期,制定科学合理的假期计划,这样才能把学习、生活和玩耍协调好,才能

有一个更加多姿多彩的假期。分享屋(总结提升)归纳总结出合理安排假期的一些方法。1、教师引导:要想有一个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科学合理的假期计划至关重要,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假期计划更科学更合理呢?2、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

。3、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尽量多鼓励学生。4、教师总结反馈:想要实现快乐假期的愿望,就要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时间、多参加家人和同学的集体活动,同时时刻不忘“安全第一”,平安健康是一切活动的前提。拓展园

(拓展延伸)让学生制定详细的假期计划,领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1、教师组织学生为自己制定暑期计划。2、请学生举手发言交流自己的计划。3、强调这份计划要保留到暑假,和父母一起执行。【练习题】小红和明明因为谁也不愿做清洁而发生了争吵,正巧你经过看

见了这件事,你会怎么处理?【活动反馈】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2.学生是否学会了消气的方法3.学生是否能将消气方法运用到实际中。【教学参考素材】宝宝爱生气,给父母巧支招有些家长抱怨,孩子爱生气,有一点不顺心的事

就发脾气或哭闹,令人心烦。其实,孩子生气是一种渴望心理需求的表现。孩子由于年龄特性所致,对一些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仅仅是凭着自己的心情和兴趣来决定,往往会遭受挫折,所以会以生气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从性格特性上来说,生气是一种负面的、消极的情绪

,会使孩子变得不快乐,尤其在孩子早期的情绪冲动上,由于不会用其它方式来表达,只能选择哭泣、吵闹、发脾气等方式,使自己和家人都深受其害。导致孩子爱生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孩子自身的情感需求大部分情况下,孩子生气的真实愿望是要大人注意他的存在

,关注他的需求、帮助他解决问题。如果孩子天性敏感、缺乏安全感、依恋性强,那么这种“爱生气”的表现又会更加强烈一些。2、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孩子在2岁左右会处在第一个心理反抗期,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稍有不顺心的事情就会生气、发脾气,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是正常的,只是每个孩

子表现的程度不同。3、孩子向别人示威有些时候,生气只是作为孩子向他人示威的一种方式,当孩子受到攻击或想维护自己的尊严时,通常会用生气来表达自己的情绪。4、父母对孩子的示范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的环

境因素,如果父母的性格暴躁、易怒,这些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潜移默化中也会像父母一样,在遇到问题、处理问题时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5、孩子缺少关爱情感上处于缺乏状态的孩子与人交流、沟通的能

力较差,他们不懂得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技巧,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他们会故意做出一些反常的行为,包括生气、发脾气等。爱生气的孩子往往表面坚强,而内心敏感脆弱,易受伤。孩子生气的原因各有不同,生气的表现却是大同小异的,但不管何

种表现,父母都要用耐心和细心去理解、安抚他们,帮助他们舒缓不良情绪。1、给孩子一个拥抱:父母是孩子最依赖的人,当孩子生气时,给他一个拥抱,让他在父母的怀抱里感受关怀和温暖,让孩子找回安全感。2、采用移情式教育:移情教育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着想,体会到他人的感受,这样能够让孩子在与他人的

交往中变得更友好、宽容。3、教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孩子虽然小,但是也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也需要舒缓压力和不满,但是由于年龄的原因,常常不知道如何表达。父母可以教给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在孩子生气时,可以给他一个枕头或是塑料

锤子,让孩子进行宣泄。4、做最好的倾听者:孩子生气时,要让他们把心中的愤闷说出来,父母要做最好的倾听者,并适时地给予安慰和理解,帮助孩子放松心理。5、父母树立良好的榜样:父母是孩子最好榜样,家庭是孩子

学习最好的场所。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可以常常用玩笑来化解矛盾与冲突,孩子会认识到生气、不开心原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开心才是最重要的。6、针对孩子的气质进行针对性教育:孩子的天生气质类型有很多种,有的孩子是敏感、易怒型的,如

果没有很好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改变的话,父母要做好长期的准备,耐心引导,帮助孩子逐渐养成快乐、开朗的性格。生气和高兴、悲伤都一样,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但是不能听之任之,否则会对孩子的性格方面形成不利,所以爸爸妈妈要善于引导,让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来疏导情感。来源:太平

洋亲子网http://edu.pcbaby.com.cn/brain/character/1204/1100348.html【心理学背景知识】儿童情绪管理的策略第一、以认知策略增进儿童情绪的认知能力儿童是通过情绪与认知两套神经系统在学习控制情绪,因此长久处在被情绪控制的状态里

,会形成神经上的记忆而影响其认知学习。教师在协助儿童的情绪管理上,不仅要消除儿童的消极情绪,更要注重对儿童的积极情绪进行研究和培养。教师在儿童的情绪管理方面,要让儿童能够正确认识各种情绪,学会自己调节情绪以及培养儿童的积极情绪。Feshbach(1978)认为儿童情绪的认知成

份——辨别他人的情绪、取代他人的观点和角色的能力,它是儿童发展正向社会能力的重要成份。在道德发展理论上,同理心有助于儿童利他行为的发展,而且,如果儿童能感受到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他人的痛苦,这有助于攻击行为的抑止,因此

,同理心是儿童正向成长的重要基石。自一岁开始,孩子已能由他人情绪的反应中,领悟到怎样的行为能安抚他人、激怒他人、将快乐分享给他人,也能同理的回应他人的不舒服。当孩子渐长,其所表现的安抚行为越来越符合对方的需要,由儿童

与他人的互动的观察中,常常可以发现他们对他人所表现出的帮助、分享、肢体上的安慰、口语的同情、保护、担心等行为。第二、以行为策略增进儿童情绪表现的适当性行为策略是指从观察具体行为开始,运用行为主义理论的增强

及减弱作用,以改善不良行为,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以行为策略来增进务虚表现的适当性,可以是自发的,由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可以接受别人的训练。需要改进的儿童情绪行为必须是具体、可以观察的,整个改进的过程需采用渐进式,而且应在儿童的能力及意愿范围内。如果情

绪是为了帮助人的生存,是每个人从出生就会有的经验,那么怎样表达?人从一出生就拥有的生理结构,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自然发生变化,同时基于这套结构,人与社会、自然互动,经过个体的认知系统,形成个体的“心理系统”,再影响人的生理及其与外界的互动,因此,在谈及情绪表达时,学者多认为

情绪的表达是透过脸部表情、肢体动作与姿势、声调、语言来进行。儿童的情绪表达包括正向情绪反应、负向情绪反应和多重情绪反应。第三、以情感策略增进儿童情绪的感受能力情感策略是指塑造出一种安全、温馨、平和及完全被接纳的心理情境,使身处其中的儿童较自由、开放地进入同伴的情感世界,认识及理解自己的

情绪感受,才能被接纳、表达自己的感受,使某些原本正常的情绪感受不因压抑而变质,为某些不愉快的情绪感受找寻正当的出路。情绪无所谓对错,只有表现的方式是否被社会所接受。当儿童表现出不符合社会所强调的情绪表现方式时,若是一味

地否定,将使儿童丧失学习情绪无对错的机会。因此,当此情形出现时,应先给予儿童情感上的接纳,之后再进行处理。学会欣赏儿童情绪表达的多面性,儿童时而冲动、时而出现负面的情绪或正面的情绪,这些都是不压抑情绪的表现。情绪表达的各种面貌都蕴藏着情绪转化的可

能性。唯有正视情绪表达的所有面貌,健康的情绪发展才有可能。儿童的情感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只有真正地以完全尊重的态度理解这些情感的时候,生活才被真正重视。情感可能造成混乱,它可以使人不知所措、迷失方向,可以使人愤怒,也可以使人高兴,使人

伤心,它能给人带来安全感,也能使得到的安全感再次失去。同理心的情感成份是指儿童能分享他人的情绪感受。此反应的来源可能直接根据他人外显的情绪、行为表现,也可能间接的由对方的处境,立场来推知。当儿童对受伤的小动物、路边的小花

小草或陌生人表达关心与同情时,试着放下成人的价值或理性批判,体会孩子的感受,欣赏他们纯真的同理心。孩子的情感来自儿童的特殊思维方式,成年人的任务就是使自己设身处地地进入孩子们魔幻般的、充满图画和神话的思维中去。情感是我们交流文化的一个固定的组成部分,和孩子一起去寻找情感答案,就意味

着精心呵护我们的这种交流文化。参考文献袁宗金.儿童情绪管理的意义与策略.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01:42-46.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85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