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冀人版】科学二下第2课《改变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docx,共(4)页,43.16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729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改变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学科认识虽然尚未形成,但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很强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了解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逐渐养
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对力认识的启蒙单元,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体验,认识用力的两种主要方式,以及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对于儿童来说,力是不可见的,但可以通过用力以后物体的形状的变化,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获得感受,获得经验层面的积累。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
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2.科学探究通过对球形、方形、柱形等多种形状橡皮泥的挤压、拉伸,比较施力前后橡皮泥形状的变化,发现力有改变橡皮泥的形状的作用效果;通过对尺子、纸张、铁丝等更多材料的研究,分析
归纳出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3.科学态度、STSE激发学生探究力与物体形变关系的兴趣,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引发学生关注生活中力与形变相关的现象和问题,并尝试解释。二、教学重点通过对橡皮泥、橡皮筋、塑料尺等材料的挤压与拉伸,发现
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三、教学难点在比较与分析的过程中,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皮筋、纸张、塑料尺、铁丝及相关课件。学生准备:橡皮泥、笔、活动手册。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今天有哪些奇妙的科学等待我们去探索吗?那我们就赶
快开启奇妙的科学之旅吧!(板书课题)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橡皮泥)课件展示:由橡皮泥制作而成的各种工艺品图片。(二)新课学习活动一:改变橡皮泥的形状(1)提出问题:橡皮泥作品是怎样做成各种形状的?(2)做出
假设:手用力可以捏出来各种形状。(3)口述设计:这是一块橡皮泥,在不损坏它的前提下,给橡皮泥一个力,可以拉、压、拧或搓,看看橡皮泥会怎样?(4)动手实践:指导学生观察橡皮泥的形状变化。(5)记录:按照活动手册P2的表格,制作橡皮泥
作品,并记录。(6)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用力的?(7)继续实践:捏出各种形状的橡皮泥作品。(8)小结:力可以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活动二:其他物体的形变(1)提供其它材料继续研究:橡皮筋、纸张、铁丝、塑料尺
,分别挤压和拉伸这些物体,观察它们的形状变化并体会手的感受。(2)继续做好记录:填写活动手册P3的实验记录单。(3)交流:在挤压或拉伸物体时,物体发生什么变化?手有什么感受?(4)小结:力可以改变橡皮筋等物体的形状。(三)应用与拓展:生活中的形变
(1)师展示运动项目中的“力与形变”图片,观察图片中物体的形变。(2)描述图片中物体的形变。(3)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奇妙的形变?(四)小测试选择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的实例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谈话导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动手操作给橡皮泥一个力,可以拉、
压、拧或搓,看看橡皮泥会怎样?指导学生观察橡皮泥的形状变化,并会用语言描述。提供其它材料继续研究:橡皮筋、纸张、铁丝、塑料尺,分别挤压和拉伸这些物体,观察它们的形状变化并体会手的感受。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最后分析归纳出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在教学过程
中引发学生关注生活中力与形变相关的现象和问题,并尝试解释。在解释生活中力与形变相关的现象和问题时,学生的表达不够准确。我应在这方面加强指导,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并能把自己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板
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