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8课《学习需要好习惯》教案1-【北师大版】心理健康四年级上册.doc,共(6)页,32.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483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心理辅导专题讲座贵港市港南区新塘乡三岸小学林伟凯专题讲座的意义:好习惯形成一辈子受用;同时坏习惯形成了,那么也要一辈子受折磨,受牵累。鲁迅先生很爱惜时间,他一生撰写和翻译了3640万字的著作,平均每天写2000字,为我国的文化宝库,留下了及其丰
富文学遗产。他所以这样高产,因为他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把写作当做是一种乐趣。一、什么是习惯?习惯是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习惯有好坏之分。小学生良好的习惯主要包括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二、培养良好习惯的意义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
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孔子的话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作了很好的解释。俄国的一位教育家把良好的习惯比作存在银行里的一大笔钱,你随时可以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把坏习惯比作欠了别人的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
最后逼得走入歧途。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叶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
养成良好的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2-三、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括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一)良好的学习习惯1、学会倾听的习惯。(①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②认真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③要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2、善于思考的习惯(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②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③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3、善
于提问的习惯(①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②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讲普通话,声音要洪亮。)4、与人合作的习惯(①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②与同学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5、自主读书的习惯(①
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②乐于读书,愿意和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③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的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的网站。④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6、认真书写的习惯(①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睛离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头,执笔处离笔尖一寸。②书写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文字和符号都要规范,格式要美观。)7、自评互评的习惯(①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3-8、搜集资料的习惯(①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②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9、动手操作的习惯(①学生能独立完成
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操作步骤正确。)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①能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②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二)良好的行为习惯1、举止文明的习惯(①热爱祖国,升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②见到老师、客
人主动问好。③自觉使用礼貌用语。④在接受别人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⑤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⑥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⑦人给同学起外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⑧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2、诚实守信的习惯(
①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②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③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3、尊重他人的习惯(①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②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③听到别人的批语批
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④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⑤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⑥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能随便告诉别人。)4、守时惜时的习惯(①晚上按
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②放学后按时回-4-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③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④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5、懂得感恩的习惯(①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②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
。③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④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⑤要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6、勤俭节约的习惯(①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②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③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④节约
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⑤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7、遵守秩序的习惯(①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②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③购物、上车
时自觉排队,不加塞,集会时提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④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8、勤于动手的习惯(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子,自己洗衣物。②利人利已,用
过的东西放回原处。)9、锻炼身体的习惯(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上好“两操两课”。②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③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5-10、讲究卫生的习惯(①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服,
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②饭前便后洗手。③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④爱护环境,要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果皮箱里。⑤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⑥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四、
如何培养(一)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渗透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中,教师必须联系实际,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如上课前准备的习惯,上课时认真听课的习惯,读的习惯,发言以及倾听的习惯;与人合作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另外,教师根据教材
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习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二)榜样示范,言传身教,启发自觉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对小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
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上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如课前要有候课的习惯,教师要言出必行等,不能使自
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身上。(三)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反复训练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在严格的要求下才能完成的。因此,教师对学生必须严格要求,充分调动学生-6-的主观能动性,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制定班规,付诸实施,奖优罚差,确保
每一位同学的习惯养成在严格的自律与他律的监控约束下进行。另外,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好的行为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活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班级管理的实际,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四)家庭学校配合教育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
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全不同的表现。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介父母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权威性,基础性的特点;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使家庭教育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另外
,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对此,我们要经常向学生家长了解并向学生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希望家长能配合教师的工作,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人。同学们,人生最昂贵得代价就是都在等待
明天,但明天永远不会再来。因为来的时候已是今天,只有今天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只有今天才是我们生命中唯一可以把握得一天;只有今天才是我们唯一用来超越对手,超越自己的机会,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明天,希望永远就在今天,就现在!养成良好习惯演讲稿。总之,良
好的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长期培养,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