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教案1-小学四年级

DOC
  • 阅读 8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19.000 KB
  • 2023-01-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主题班会《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教案1-小学四年级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主题班会《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教案1-小学四年级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主题班会《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教案1-小学四年级.doc,共(5)页,1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377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教学目标:1、为全面推动我校安全教育工作,杜绝学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发生。2、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学习防溺水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提高自救自护的能力。3、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学生提高安全意识。4

、学习后,能改变自己在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教学重难点:学习防溺水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有人说:“生命的绿洲在与安全”,是啊!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父母给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我们每

个人都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时刻注意安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珍爱生命预防溺水》1.了解溺水死亡数据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近年来溺水死亡的数据统计。(课件出示2)观看课件后让学生谈自己的心情是怎样的。生答。师:这些数据使我们震惊,平均每两个溺水身亡的人中就有一个是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看了这些数据你作何感想?生答:伤心、悲伤等。2.回忆溺水死亡事例。师:生命是宝贵的,但它很脆弱,任何一点点伤害都有可能让生命残缺或终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些真实的例子。(课件3----16)同学

们在其他校园曾经有一些同学因去游泳未经家长同意发生了溺水死亡,我们听到这些溺水事例,不会感到轻松,但我们会感叹、惋惜,一个生命就这样消失了。今天是5月9日,5月5日立夏正式进入了夏季,夏天的天气多变,雨水多,河里、小溪里经常会涨水,很多同学喜欢去河边、溪

边玩水,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而且,夏天天气很热,有的同学就悄悄地去河里、池塘里洗澡,而发生溺水身亡的事件。3.专家建议。师:现在我们就来听一听专家的建议,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课件17)4.讨论可不可以游泳?(可以)但要选择正确的场所。(课

件出示18-20)5.发生溺水事件的客观原因是什么?(1)、不小心落入水中。(课件出示21)(2)、水中滑倒无法站立或水中嬉戏难以自控。(3)、准备不充分,急于下水;或水中逞强,过度疲劳。(4)、突然呛水,

不会调整;浮具受损沉入水中。(5)、游泳技术没掌握,碰到意外,惊慌失措。6.严格遵守。无论在炎热的夏季还是秋季,同学们都喜欢游泳,但因为缺少安全常识而溺水死亡,再加上某种因素导致溺水死亡,学生喜欢到有水的地方去玩,会引发溺水事故,教师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六不”。二、防溺水知识教育(

一)、游泳小常识:(五点)1、必须在家长(监护人)的带领下去游泳。单身一人去游泳最容易出问题,如果你的同伴不是家长(成年人),在出现险情时,很难保证能够得到妥善的救助。2、身体患病者不要去游泳。中耳炎、心脏病、皮肤病、肝、肾疾病、高血压、癫痫、红眼病等慢

性疾病患者,及感冒、发热、精神疲倦,身体无力都不要去游泳,因为上述病人参加游泳运动,不但容易加重病情,而且还容易发生抽筋、意外昏迷,危及生命。传染病患者易把病传染给别人。3、参加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跳进水中游泳,尤其是在满身大汗,浑身发热的情况下,不

可以立即下水,否则易引起抽筋、感冒等。4、被污染的(水质不好)河流、水库、有急流处、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以及落差的河流湖泊,均不宜游泳。一般来说,凡是水况不明的江河湖泊都不宜游泳。5、恶劣天气如雷雨、刮风、天气突变等情况下,也不宜游泳。(二)、溺水自救方法具体方法是采取仰面位,头顶向后,口向上方,

努力使口鼻露出水面,进行呼吸。呼气浅而吸气深,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等待救援。也可憋住气尽量不吸气,以免呛水。不可将手上举或挣扎,因举手反使人下沉。若因腓肠肌痉挛而致淹溺,立即呼救,自己将脚趾屈伸,并采用仰面位,浮出水面。师:他人溺水

了,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课件出示27-31)师:游泳,是广大少年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然而,不做好准备、缺少安全防范意识,遇到意外时慌张、不能沉着自救,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意外溺水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首要死因,10个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0~14岁儿童中,有近6个是因为溺水身亡的。当儿童

溺水时,2分钟后便会失去意识;4~6分钟后身体便遭受不可逆反的伤害。(三)、如何救助溺水者。一:清除口鼻内的异物,帮助倒水。将溺水者救上来以后,马上就清理其口鼻内的杂物,将其舌头拉出,以免舌头堵住喉管,解开衣领

,保持呼吸其通畅。然后抱起溺水者的腰部,使其背部朝上,头朝下进行倒水,注意千万不要学影视剧上的直接按压腹部。二:对呼吸已经很微弱,或者已经停止了的溺水者,要马上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嘴对嘴吹气,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下面是人工呼吸的具体方法:⑴一侧托

起溺水者下巴,捏住溺水者鼻孔,深吸一口气,然后往溺水者嘴里缓缓吹气。⑵:眼睛余光注意溺水者胸腹部,当溺水者胸部有起来时,放松其鼻孔,并且用手压其胸部帮助Ta呼吸。⑶:人工呼吸要有规律的进行,并且要长时间的坚持,不能弄到一半就放

弃。三:对心跳快要停止或已经停止的溺水者,要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下面是具体步骤:⑴:将溺水者仰躺着放平,头稍微后仰,于溺水者一侧,右手掌平放在心脏下端,左手放在右手背上,手臂伸直,垂直向下有规律的按压⑵:按压时,借助自身身体的重量但不

要用太大力按压,然后,松开力,但手不离开其身体,反复的按压。⑶:注意当在做心脏按压时,同时与人工呼吸交替进行,一般是心脏按压四到五次,人工呼吸一次。四:马上将溺水者送往医院。现场只是简单处理,做完简单救治后不管效果如何,都应立刻将溺水者送往医院,交给专业人士。如果是救护车来了,就交给医生

护士,如果是自己送的,在途中也要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千万不要停。师:学了这么多的知识,是该考一考大家了。(课件出示)三、小结最后把一首安全童谣送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朗读。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手里,希望通过这次的学习,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安

全原则的好习惯。祝每一位同学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教学反思每年溺水死亡的案例特别多,因此,在溺水高发的夏季马上来临之际,选这个主题,教会学生对于溺水的防治,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了。本节课我

采用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教师的讲解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本次教学的目标定为以下三点:1、提高安全意识,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2、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提高安全防范意识。3、学习游泳时遇到危险情况时如何自救并

知道如何选择正确的方法救护他人。教学重点是提高安全意识,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教学难点是学习游泳时遇到危险情况时如何自救并知道如何选择正确的方法救护他人。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首先由近期发生在我们自己身边的溺水案例谈起,直接抓住学生的注

意力,使学生首先意识到溺水问题不但非常的严重,而且离我们自己的生活是如此的近,并不是和自己无关的问题。接着提出游泳中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学生分组讨论以后,教师进行总结。得到游泳要严格遵守“六不”: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

;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野外的水库、池塘不去。接着举近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溺水而导致死亡的事故,然后组织学生共同分析发生溺水事故的原因,教师做总结得出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抽筋或突发病尤其心脏

病等;盲目游入深水漩涡;至此整节课的主题得到升华。画图片的使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了:怎样防止溺水事件的发生,怎样正确的对溺水人员作出正确的救护,甚至了解了近期不同地方学生发明的防溺

水器具。至此,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得到解决和凸显。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绝对会自发的去注意,去防治溺水问题,不但能做到自救自护,而且一定在遇到有溺水事件发生时会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处理,从而救治其他人。由此看来,我认为本节班会课是有效的,是一节成功的主题班会课。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安排学生朗读

,让所有学生先通过动作来感知所学知识,再在全班范围展示总结,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将传统讲授、学习和多媒体技术运用相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效率。本节课存在的主要问题1.课件出现了一点小问题,但通过我及时处

理,使课正常进行。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6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