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上期高2023届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共(10)页,710.811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230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成都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上期高2023届一诊模拟考试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
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美学经过“第二次美学大讨论
”,从20世纪末到当下又形成了众多的美学学派。徐碧辉研究员认为,哲学已从认识论转向了实践论,此后,又转向了生存论。“人活着”,是哲学的出发点;“为什么活”,涉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问题,是伦理学问题;而“活得怎样”,则是美学问题。哲学的追问最后走向了美学,而历史的发
展也同样走向了美学。由此,徐碧辉提出了她的“实践生存论美学”。这是从历史本体到心理本体,从工具本体到情本体的为个体“立命”的审美。潘知常教授在1985年《美学何处去》的文章中,提出了生命美学的概念。此后逐渐形成了生命美学的理论。生命美学立足于“万物一体仁爱”的生命哲学,把生命
看作一个由宇宙大生命的“不自觉”与人类小生命的“自觉”组成的向美而生也为美而在的自组织、自鼓励、自协调的自控系统。生命美学强调“美者优存”“我审美故我在”的命题,以此区别于其他美学观点,认为审美活动是生命活动的必然与必需,其中包
含两个方面:审美活动是生命的享受;审美活动也是生命的提升。封孝伦教授也以人的生命需要为逻辑起点,以“美是人的生命追求的精神实现”为命题,形成了他的生命美学理论。生命美学打破了实践美学所处的美学主流话语局面,强调生命的本体地位,呼唤个体意识的
觉醒,倡导信仰救赎的理想。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价值所在。新世纪以来,生态问题被当代中国美学界所关注。“生态美学是对人类生态审美观念反思的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不能停留在环境污染、土地沙化等具体层面上。”美学以人的生态
审美观念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反思传统的审美观念,确立新的生态审美观。“生态美学从生态存在论出发,其核心命题是,自然事物以人类的审美知觉为通道,如其本然地显现其自身。这一核心命题可以概括为:美者自美,因人而显
;生态审美,生生不息。”生态美学从传统认识论发展成为唯物实践存在论,打破了以往美学研究中主客二分的对立思维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生态美学的兴起意味着“人类中心主义”的退场,转向“生态整体主义”,完成人的“诗意的栖居”。随着文艺学领域倡导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论展开
,《文艺争鸣》此后连续推出关于“生活美学讨论的专辑,生活美学已经成为中国当代美学的热点问题。“生活美学”要求回归“生活世界”,努力发掘生活世界中的美学特征,提升日常生活的审美品格,力求让当代人过上幸福美丽的生活,这被
认为是美学的新突破。生活美学也与当代中国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历史大势相成都石室中学一诊模拟考试·语文第1页命题人:成都石室中学语文备课组匹配,希望人人都成为自己的生活艺术家,以“美的生活”去提升“好的生活”。中国美学不同学派的出现和相
互之间的论争,说明“中国气派的美学”摆脱了“唯西方独尊”和“西方美学本土化”的局面,进入了方兴未艾的“中国美学世界化”的百年中国美学创新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摘编自张伟《百年中国美学的当代繁荣》)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徐碧辉认为哲学从“人活着”出发,涉及伦理学的“为什么活”,最终将走向美学的“活得怎样”。B.生命美学是立足于“万物一体仁爱”,向美而生也为美而在的自组织、自鼓励、自协调的自控系统。C.生态美学的兴起意味着“人类中心主义”转向了“生态整体主义”,体现着人与自然
的和谐统一。D.生态美学和生活美学流派的出现既是对当代中国社会重点关注的回应,也是美学发展上的新突破。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在论证生态美学时,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体现出生态美学的优越性。B.文章主体部分按与生活的关系,逐层递进地介绍四个有代
表性的美学学派。C.文章着重阐释了当下众多的美学流派并存以及相互之间论争的意义与价值。D.文章既有对不同学者流派观点的转述与阐释,也有自身观点的呈现与总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生命美学强调“我审美故我在”,呼唤个体意识觉醒
的生命需求,打破了实践美学所处的美学主流话语局面。B.习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的发言和本文生态美学研究的目标并不一致。C.生活美学不满足于“好的生活”,将文艺学导向“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论,发掘日常生活的美学特征,提升其审美品格。D.中国
美学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两次美学大讨论,从曾经的尊崇西方美学,到当下已进入“中国美学世界化”的历史发展新阶段。(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纵观中国航母的发展,每一艘航母的入列都实现了一个巨大的跨越。2012年“辽宁舰
”入列,实现了中国人民海军航母“从无到有”的突破;2019年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入列,标志着中国具备了自主研制大型航空母舰的能力。2022年6月12日,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在江南造船厂顺利下水,其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
水量8万余吨,就排水量而言,“福建舰”仅次于美国的“福特”级和“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领先于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常规动力航母和法国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等,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头号常规动力航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福建舰”在国内首次应用了电磁弹射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滑跃式起
飞方式,电磁弹射可以让战斗机满载燃料和弹药起飞,还可以满足大到运输机、预警机,小到无人机等各类机型在航母上的起飞条件。由于电磁弹射的研发难度高,此前只有美国掌握了这项技术,因此,福建舰”的下水无疑掀开了中国海军航母发展和远洋作战的新篇章,是中国航母驶向远海大洋的第一步。(摘编自高霈
宁《“福建舰”下水掀开中国海军航母发展新篇章》)成都石室中学一诊模拟考试·语文第2页命题人:成都石室中学语文备课组材料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飞机,都是螺旋桨飞机,机身轻,起飞速度要求不高,因此早期的航母只要有一
段甲板滑行就能满足起飞需要。五十年代后,喷气式飞机成为了战机主流,速度越来越快,装载的武器越来越多,起飞重量越来越大,而航母跑道不可能越做越长,于是出现了蒸汽弹射和滑跃起飞等助力起飞的方式。美国率先开发了成熟的蒸汽弹
射装置,最早装配在“小鹰”级航母上。蒸汽弹射技术很复杂,现在除了美国有十几艘航母采用这种装置,世界上只有法国“戴高乐”号航母采用了,其他国家受限于技术的复杂性都没有采用,而是采用滑跃起飞方式,这些国家包括俄罗斯、英国、意大利、印度以及早前只拥有“辽宁舰”和“
山东舰”的中国。所谓滑跃起飞方式,就是将舰首做成上翘的样子,利用舰载机本身的滑跑速度,沿着舰首上翘的斜坡冲出甲板,形成一个抛物运动,在战机被抛离舰首的瞬间,距离海平面更高,从而赢得短暂继续提速时间,以达到起飞速度。电磁弹射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直线推进技术,
电磁弹射器与蒸汽弹射器相比,不是用蒸汽而是用电来驱动活塞,在军事、民用和工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摘编自《大国重器福建舰的最大亮点在电磁弹射,这项技术为啥世界领先?》)材料三:电磁推进技术的原理早在19世纪初就已有人提出,后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研究
,人们相继研制出了各种电磁感应原理的直线发射装置或模型,但由于受相关研究领域技术的影响,上述模型的性能距工程实用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70年代以后,超大功率脉冲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电磁发射技术有了重大突
破:1978年澳大利亚的马歇尔等人用550MJ的单极发电机作为电源,采用等离子体电枢在5m长的导轨跑上把3g重的聚碳酸脂弹丸加速到了5.9km/s的初速度。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证明了用电磁力把较重的弹丸推进到高速
的可能性,由此也将电磁发射技术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1988年美国海军与卡曼航空航天公司联合研制航母舰载电磁弹射器模型,2013年10月11日,全球第一艘装备电磁弹射器的美军“福特”号航母下水。(摘编自《聚焦!新航母福建舰中的“大亮点”原来是这个新兴光电
技术》)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航母的发展虽然起步晚,但是进展快,短短10年间,已经从无到有,进而发展到完全自主设计建造,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B.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取代螺旋桨飞机而
成为战机主流的喷气式飞机因速度快、装载武器多等特点促进了舰载机助力技术的进步。成都石室中学一诊模拟考试·语文第3页命题人:成都石室中学语文备课组C.舰载机的滑跃起飞方式被大多数国家的航母采用,虽然技术更简单,但在战斗机载荷方面却比不上蒸
汽弹射和电磁弹射技术。D.作为一种新兴的推进技术,舰载机电磁弹射技术受限于原理的迟迟未突破而研发困难,直到2013年才由美国掌握并投入实用。6.先后入列的“山东舰”和“福建舰”有哪些显著差异?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6分)(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文本一:看护孙犁一九四三年冬季,日寇在晋察冀“扫荡”了三个月,对在晋察冀的部队和人民来说,这是一段极端艰难的时间。那一两年里,我们接连遇到了灾荒。反“扫荡”的转移,是在“九一八”下午开始的,我们在沙滩上行军,
不断地蹚水过河。情况一开始就很紧张,来不及穿鞋,就手里提着。接连过了几条小河,队伍渐渐也就拉散了,我因为动作迟缓,落在了后面。回头一看,只有一个女孩子,一只脚蹬在河边一块石头上,眼睛望着前边的队伍,匆忙地穿上鞋,就很快地跟上去了。这女孩子
有十六七岁,长得很瘦弱,背着和我一样多的东西,外加一个鼓鼓的药包,跑起路来,上身不断地摇摆,活像山头那棵风吹的小树。我猜她准是分配到我们队上来的女看护。“快跑,小鬼!”我追在后面笑着喊。“反正叫你落不下!”她回头笑了一下,这笑和她的年岁很不相称。她幼小的生活里一定受过什么压抑。我注意她
的脚步,这孩子缠过脚,我明白了为什么过河以后,她总是要穿上鞋。前面的队伍正蹚过一条大河,爬到对面高山上去。头上是宽广的蓝天。忽然听到飞机的叫声,立时就开始了扫射。我看见女孩子急忙脱了鞋,卷高裤腿,跑进水里去,河水搭到她的腰那里,褂子全都湿了,却用两只手高高举起子药包。
她顺着水流斜斜地前进,没走到河心,就叫水冲倒了,我赶紧跑上去,拉起她来,扯过河去。刚登上岸,我觉得脚上一热,就倒了下来,血冒在沙滩上。敌人的飞机一直低飞着,扫射着河滩和岩石,扫伤了我的左脚。女孩子低着头,取出一个卫生包,替我裹伤。扎住伤口,女孩
子说:“你把东西放下吧,我给你背!”“哪里的话,你这么小的人,会把你压死了哩!”我勉强站立起来,女孩子搀扶了我。挨上山去。我们在山顶走着,飞机走了,宽大清澈的河流在山下转来转去。有时还能照见我们的影子。山上两旁都是枣树,正是枣熟枣掉的时候,满路上都是渍田蜜汁
来的熟透的红枣。我们都饿了,可是遵守着行军的纪律,不拾也不踏,咽着唾沫走过去。队上的医生老康跑上来说:“刚一出发你就负伤了!”“可是并不光荣。”我说,“正在用腿用脚的时候,你看多倒霉!”“每天宿营下来,我叫刘兰去给你换药!”他说着替女孩子搀扶着
我,刘兰才有工夫坐下去倒出她鞋里的沙土和石块。“这孩子很负责任,”老康接着小声说,“她是一个童养媳,婆家就在我们住过的那个村庄,从小挨打受气,忍饥挨冻。这次我们动员小看护,她坚决参加。起初她婆婆不让,找了来。她说:‘这里有吃的有穿的,又能
学习上进,你们为什么不让我进步?’婆婆说:‘……你吃上饱饭,可不能变心,你长大成人,还是俺家的媳妇!’她没有答话。”从这天起,每天晚上到村庄找好房子,刘兰就背着药包笑嘻嘻地找了我来,替我洗好伤口换好药,才回去洗脸休息。情况越来越紧,可
是我的伤口并不见好,组织上决定要把我坚壁到远处一座高山上去,叫刘兰跟随。我心里有些焦急,望望刘兰,她却没有怨言。我们接路线出发,天明进入了繁峙县的北部。这是更加荒凉的地方,山高水急,道狭村稀,在阴暗潮湿的山沟里转半天,看不见一个村庄,遇不见一个行人,听不见一声鸡叫。成都石室中学一诊模拟
考试·语文第4页命题人:成都石室中学语文备课组在苍茫的夜色里我们看到了山顶的村庄,有一片起伏的成熟的莜麦,像流动的水银。还有一所场院。我同刘兰就住在这小小的山庄上。进村以后,她去找上关系,打扫房子,然后把我安排到炕上。接着她又做饭,烧炕,洗净吃饭的锅,煮
刀剪,消毒药棉……弄到半夜,她才到对过妇救会主任老四屋里去睡觉。老四匹是一个童养媳,十四岁上成的亲,今年二十四岁了,还没有小孩。老四告诉刘兰,这山顶顶上的人家,就是难得有个娃,要不就是养不下,要不就是活不大!刘兰说:“这是因为我们结婚太早,生活苦,又不知道卫生,以前我也是个童养媳
……”因为刘兰还不会做莜面,老四就派了两位妇女来帮忙。她们都穿着白粗布棉裤、黑羊皮袄,她们好像从来没洗过脸,那两只手,也只有在给我们和面和搓窝窝的过程里才弄洁白,那些脏东西,全和到我们的饭食里去了。刘兰对我说:“你身体好些的时候,多教我认几本字
吧,我要给她们讲讲卫生课。”不多几天,她这讲习班就成立起来,每天晚上,有十几个青年妇女集在老四屋里,对河兰讲的问题发生很大的兴趣。“你看刘兰多干净!”妇女们笑着说,“我们向你学习心从此,我看见这些妇女们,每天都洗洗
手脸,有的并且学着我的样子,在棉袄和皮衣里衬上一件单褂。我觉得刘兰把文化带给了这小小的山庄,它立刻就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并给她们的后代造福。不久就下了大雪,接到大队来信,要我转移,当夜刘兰去动员担架。她拄着
一根棍子,背着我们全部的东西,头上包着一块手巾,护住耳朵和脸,在冰雪擦滑的路上,穿着一双硬底山鞋,一步一个响声,迎着大风大雪跟在我的担架后面……(有删改)文本二:为什么说《荷花淀》等作品是经典?就因为《荷花淀》这样的小说骨子里是高贵的,是一种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美学升华,其中的人物也好,所描写
的生活也好,是一个时期的精神结晶。缺少这个根本点,仅靠所谓时尚元素是靠不住的。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内心藏而不露的高贵之心在起作用。生活中,有的人靠时尚可以装点一时,但能为人的一生幸福庇佑的显然非时尚所能,而
是经典性的因素。孙犁因为感受到文学的温暖,而永远让自己的生命与中国文学事业结为了一体一温暖,肯定是一种让人感动的经典品质。沈从文和汪曾祺都曾反复强调这种品质。这是面对苦难的一种方法,毕竟人是需要慰藉的,人在寒冷之中,你告诉他寒冷并没什么用,但如果给予一点温暖,就不至
于让他冻死。所以,在我看来,温暖是慈悲,是智慧,因而是经典的内在要素之一。(摘编自周思明《我们怀念孙犁什么?理想主义之光还在我们心底公?》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题目“看护”,看似普通,实则巧
妙,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也交代了女主人公的身份,同时暗示了文章的主旨。B.“我”是小说的重要角色,也是故事的叙述者,通过“我”的叙述视角讲述了刘兰护理伤员的故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C.小说巧妙地借助了细节描写来暗示反“扫荡”战斗的艰难,山高水急、道狭村稀,荒
凉、阴暗和潮湿的环境更凸显出抗日战争的残酷。D.小说借老康的话,自然而然地介绍了刘兰的身世经历,解释了前文她的笑和年纪不相称的原因,也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8.简析文本一中刘兰的人物形象。(6分)9.文本二提到孙犁感受到一种“文学的温
暖”,这是“一种让人感动的经典品质”。你认为文本一是怎样来体现这种“温暖”的?(6分)成都石室中学一诊模拟考试·语文第5页命题人:成都石室中学语文备课组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
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由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攘辕及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
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户其地;欲强兵
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
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
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
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及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B.对曰/亲魏善/楚下兵王川/塞轘辕及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C.对曰_亲魏善楚_下兵三川_塞轘辕及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D.对目亲魏善楚下
兵三川塞/赣辕及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图籍”意思是地图和户籍,“籍”与司马迁《鸿门宴》“籍吏民”中的“籍”含义不同。B.“不听”意思是不听从、不服从,“听”与《苏武传》“今不听吾计”中的“听”
含义相同。C.“市朝”意思是市场和朝廷,与《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中的含义相同。D.“从事”意思是行事、处理事务,与后来用作参与某项工作或职业的“从事”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仪认为,应趁魏、
楚出兵三川之际诛杀有罪的周天子,得到象征王权的九鼎,从而令天下百姓服从,若只顾着和偏远的蜀地相争则会事与愿违。B.司马错提出,君主想要富国强兵成就王业,就一定要扩充自己的领土、富裕百姓,并且还要在天下广施恩德,而当前秦国正有地小民贫
的忧患。C.司马错提出,攻取蜀国容易且有利,以平乱为由在舆论上站得住脚,而伐韩则存在引发诸侯联合抗秦的危险,最终秦惠王听从了司马错的建议。D.张仪主张伐韩,司马错主张伐蜀,二人针锋相对,各陈已见。在论证各自的主张时,都紧紧扣住“利弊”二字,充分地
阐明了观点、表达主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D(10分)(1)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2)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成都石室中学一诊模拟考试·语文第6页命题人:成都石室
中学语文备课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4~15题。读书陆游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①。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②蝇头二万言。读书辛弃疾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注】①元元,同“黎元”“黎庶”。②课:阅读。1
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诗和辛诗题目相同,都把文人读书这件平常之事作为写作的主要内容。B.陆诗重言志,辛诗重抒情,但陆诗和辛诗均以主观感受引出读书的情景。C.陆诗透
露出诗人可能年岁已老,辛诗暗示出诗人在现实中可能屡屡碰壁。D.陆诗中的“犹课”和辛诗中的“细较量”均可看出诗人坚持苦读的情状。15.这两首诗中,诗人笔下的读书情景不同、缘由各异,请结合诗句简要概述。(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离骚》中的“▲”两句以“绳墨”为喻,形象地批判了当时随意歪曲法律,竞相苟合、取悦他人的不良社会风气。(2)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说:“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也暗含类似的人们常常忘却历史之意。③古诗词中“酒”字一出现,常与愁相伴,如“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维护科普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
尊重科学事实,是开展一切科普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单一刻板、①式的科普固然不受欢迎,但为了迎合流量而失真夸大的“速食科普”危害更大。尤其在健康医疗、食品安全等话题上,科普的趣味性首先应为准确性服务。不够严谨的科普,恰如②一样美好而虚幻,甚至可
能误导人们,使原本的科学传播舞台让位于一些科学流言。有位多年从事科普的科学家说:“我去讲课,满头白发的院士们‘直勾勾地’听,因为他们对自己专业之外的东西也很感兴趣。”在学科交叉和知识爆炸的时代,个体认知是有限的,只有认识到科普对象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分清楚做的科普到底给谁看,
才能_③_,针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语言风格、表达范式,做出特色,提升效果。科学普及充满创造性,需要把艰深的知识用_④_的方式讲出来。科研人员是科普里的重要一环,擅长科普的科研人员不仅能帮助受众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往往还能生动地传播最基本的科学事实。
为此,从机制上激发科研人员的科普热情,从方法上引导科研人员掌握科普技巧,是科技界需要努力的目标。成都石室中学一诊模拟考试·语文第7页命题人:成都石室中学语文备课组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①_▲②_▲_③_▲④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19.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第一段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被誉为“中国电磁弹射之父”的马伟明再一次成功地引发了人们的热烈关注。B.我想我一定使母亲做过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
我想想”。C.我们的一生就在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的事物。D.阅读小说《祝福》时不仅要关注祥林嫂这个人物,还要关注一些“次要人物”。(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编钟是一种古老、庄严而神秘的大型打击乐器
,在古代,它不仅是各种大型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乐器,①_。当王公贵族举行祭祀征伐的仪式或觥筹交错的盛宴时,就会“请出”编钟进行一场气势磅礴的演奏,以彰显主人尊贵的地位。因此,古人也常常用“钟鼎之家”来形容富贵宦达之家。新郑郑国祭
祀遗址出土的编钟,同坑出土一套24件,分三层悬挂于木架上,上、中层各列悬10枚钮钟,用来演奏旋律;下层列悬4枚铸钟,用来演奏和声。铸钟和钮钟,_②_:铸钟的音色略显深沉浑厚,而钮钟的音色则清澈明亮,犹如泉水浪花一般。编钟能够发出动听而又准确的音
律,这与钟体的合金比例有着密切的关系。郑国编钟是用合金铸成,其中含锡量在14%左右,并含有少量的铅,试验表明这样的合金比例比较合理,使编钟的音色与耐用度都会更好。_③_,钟声就会变得单调尖锐;过高,钟体变脆容易破碎。而含有的铅可以加快钟声的衰退,有利于演奏。2
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与文中“钟鼎”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何以
解忧,唯有杜康。D.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如今,在体育竞技中,现代科技的运用愈发普遍,越来越多数字化技术的介入为比赛提供了更加客观的判断依据,让裁判得以对比赛进行更加精准公平的判决。比如
在2022年的卡塔尔世界杯上,阿根廷队上半场的3次单刀球破门因为“半自动越位判定”技术系统(SAOT)的介入而被判定无效,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科技力量的介入减少了竞技胜负判断中的干扰因素,同时也对人们认为漏判误判等本身就是竞技比赛的合理组成部分的传统思
维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事实上,今天的时代的确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新的现象、新的事物、新的技术和新的力量正在向人们涌来,对此人们必须面对,也必需思考。这样的一个新时代,呼唤着怎样的新一代中国“新青年”呢?请你写一篇文章谈谈对此的认识。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
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成都石室中学一诊模拟考试·语文第8页命题人:成都石室中学语文备课组成都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上期高2023届一诊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B(“生命美学是⋯⋯自控系统”错误。)2.D(
A.“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体现出生态美学的优越性”错误,没有运用对比论证手法,并未表明其优越性;B.“逐层递进”错误,四个美学流派的介绍是并列展开的,不是递进;C.“着重阐释了⋯⋯相互之间论争的意义与价值”错误。)3.C(“将文艺学导向‘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论
”错误。)4.C(“较长继续提速时间”错误。)5.D(“受限于原理的迟迟未突破而研发困难”错误。6.①飞行甲板不同:“山东舰”飞行甲板在舰首上翘,“福建舰”飞行甲板平直通长。②舰载机起飞方式不同:“山东舰”舰载机采用滑跃起飞方式。“福建舰”舰载机采
用电磁弹射技术起飞。③排水量不同:“山东舰”满载排水量小于“福建舰”,后者以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成为世界头号常规动力航母。(每点2分,总说1分,分别说明两者的差异1分。)7.C(“暗示”“环境更凸显出抗日战争的残酷”错误。)8.①要求进步,积极进取。部队动员小看护,刘
兰不顾婆婆阻拦坚决参加,投身抗日洪流中,在斗争中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②任劳任怨,尽职尽责(顽强坚韧,勇于担当)。一路搀扶负伤的“我”,两次转移时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悉心照料,没有一句怨言。③关爱他人,引领进步(热心主动,
助人为乐)。虽然有过悲惨的童养媳的人生经历,但她依然主动热心帮助老四等村庄中的青年妇女,改变她们的生活陋习,为她们的后代造福。(每点2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王9.①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体现出令人鼓舞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小说塑造了以刘兰为代表的英勇战士以及在艰苦环境中
乐于学习、追求进步的农村女性群像,表现了中国军民对抗战坚定的信心和对幸福安宁生活的向往;②借助小说主旨表现令人感动的人性善和情操美。虽然是抗日战争题材,但是却不渲染战争的残酷、命运的苦难与心灵的重负,而是着意表现普通农村
女性们的勇敢、进步和内心无比珍贵的心灵美;③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和描写营造出令人宽慰的诗化意境美。小说中的几处景物描写,鲜活优美,又蕴含着一股不可征服的力量,给人以生机蓬勃的美好感受。(每点2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10.C11.C(“能谤讥于市朝”中的“市朝”是偏义复词,指
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12.A(“诛杀有罪的周天子”曲解原文。)13.(1)(攻打蜀国)会使士兵疲惫使百姓劳苦却不足够用来树立名声,(即使)夺取了那里的土地也不能够用来谋得利益。(“弊”“劳”“成名”各1分,句子大意2分。)(2)蜀国归附以后,
秦国更加强盛富足实力雄厚,轻视其他诸侯国了。(“属”“益”“轻”各1分,句子大意2分。)14.D(“均可看出诗人坚持苦读的情状”错,辛诗看不出来。)15.情景不同:①陆诗中末两句惟妙惟肖地描写出诗人在夜灯
之下,眼神不如以前却仍然奋力阅读蝇头小字的情景;②辛诗中末两句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诗人读到可笑之处便掩卷起身,揉着肚子大笑,在长廊里来回踱步的情景。缘由备异:①陆诗中前两句点出自己读书的缘由是为天下黎民百姓谋福祉;②辛诗中前两句点出自己读书的缘由是对生
活中的是非得失感到迷茫,想从读书中得到启迪。(情景4分,每点2分:绿曲2分,每点1分。)第1页共2页16.(1)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3)示例一: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示例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
二使安西》)示例三: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17.①照本宣科②空中楼阁③有的放矢④通俗易懂18.示例:科研人员是科普传播链条里的重要一环,擅长科普的科研人员不仅能生动地传播最基本的
科学事实,往往还能帮助受众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画线句语病有:一是“科研人员是科普里的重要一环”搭配不当;二是语序不当,“不仅⋯⋯还”是递进连词,“帮助受众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层次更高。每改对一处得2分。)19.C(
与文中第一段的引号都表示特殊含义。A.特定称谓:B.引用:D.强调。)20.①还是身份地位的象征;②具有不同的音色;③如果含锡量过低。每处2分。)21.A(“钟鼎”使用的是借代手法,A是比喻,“樊笼”比喻俗世、高场。)22.略附参考译文: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进行了一场争论,司马错想要攻打蜀国
,张仪说:“比不上攻打韩国。”秦惠王说:“请让我听听你的看法。”张仪回答说:“先与魏、楚两国表示亲善,然后出兵(韩国的)三川地区,堵塞住轘辕山、缑氏山两个隘口,挡住通向屯留的路,让魏国出兵切断南阳的通路,楚国派兵逼
近南郑,而秦国的军队则攻击新城和宜阳,来兵临二周的近郊,声讨周君的罪行,(随后乘机)侵占楚、魏两国的土地。周王室知道自身已经不能被拯救,一定会交出象征王权的九鼎这样的宝器。我们占有了九鼎(九鼎:象征九州的传国之宝。商代时,对表示王室贵族身份的罪,
曾有严格的规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诸侯用七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掌握了地图和户籍。(就可以)假借周天子的名义来号令诸侯,天下没有人敢不听从命令的,这才是霸王之业。如今的蜀国,是西边偏僻(落后)的国家,戎狄这
样的野蛮人的首领,(攻打蜀国)会使士兵疲惫使面姓劳苦却不足够用来树立名声,(即使)夺取了那里的土地也不能够用来谋得利益。我听说:‘争名的人要在朝廷上争,争利的人要在集市上争。”现在的三川地区和周王室,正是整个天下的市场和朝
廷,大王不去争夺,反而只去争夺戒狱这样的落户地区,这就距离帝王之业很远了。”司马错说:“不是这样。我听说,要想使国家富庶,务必扩张领土;想使兵力强大,必须使人民富足;要想得到天下,一定要广施恩德。这三个条件具备了,那么王业就会随之实现了。现
在大王的土地少百姓穷,所以我希望大王先从容易的地方做起。蜀国,是西边偏僻的小国,而且是戎狄之邦(落后地区)的首领,恰好有像桀、纣一样的内乱,用秦国的军队前往攻打,就好像用豺狼驱赶羊群子样容易。攻取它的土地就足够用来扩大秦国的疆域,
得到它的财富资源就是够用来使我们的百姓富足,整治军队又不伤害百姓,蜀国已经自动归服了一所以(即使)秦国夺取了蜀国,但天下人不会认为我们暴虐;取尽了西方的财富,诸侯国也不认为我们贪婪。这就是我们用兵一次但是能名利双收,而且还能得到除暴平乱的好名声。如果去攻打韩国、胁迫天
子,胁迫周天子,是会招致坏名声的,而且不一定能得到什么好处,反而落得一个不义的坏名声。攻打天下人都不赞同攻打的国家,这是很危险的!请允许我讲明这个缘由。周王室,是天下共尊的王室;齐国,是韩国、周国的同盟国。(如果)周天子知道自己要失去九鼎,韩王知道自己要丧失三川,那么两国一定齐
心合力,来通过齐、赵两国,让楚、魏两国解除与他们的敌对关系。周天子会把九鼎送给楚国,韩玉会把土地送给魏国,大王是没有办法禁止的。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比不上攻打蜀国可保万全。”秦惠王说:“好。我听取你的意见。”秦国终于出兵攻
打蜀国。用了十个月占领了蜀地,然后控制了蜀国的局势。把蜀国君主的名号改称为侯,并且派遣陈庄去做蜀的相国。蜀国归附以后,秦国更加强盛富足实力雄厚,轻视其他诸侯国子。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