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答案.pdf,共(3)页,364.61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222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荆州八县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多维细目表1.D(“均为精品”错误.文中材料二只是列举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典籍里的中国»,以及故宫博物院利用丰富藏品进行现代方式的文创释义两个成功的例子
,并不意味着其余的也“均为精品”.)2.A(B项,“讨论形成的基本认识对今译工作始终有指导意义”错误.材料一第3段原文“正是这些基本的认识甚至是论争,使得30多年来的今译工作始终有着理论的指导与理性的思考”表明,“有
指导意义”的只是“30多年来”.C项,“学界大多认为应采取直译”错误.材料二第1段原文“纯粹的直译已为学界所不取”,表明学界并不看好直译.D项,“但其‘树德建言’‘自铸伟辞’的内容,是今人阅读的最大障碍”错误.材料三第1段原文“而古籍多用文言写成
,语言成为今人阅读古籍的最大障碍”表明成为“今人阅读古籍的最大障碍”的,是古籍的文言语言,而不是内容.)3.B(“分析了古籍今译诸多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错误.材料二并没有分析严复主张的“不足之处”,也没有分析鲁迅主张的“优点”.)
4.示例:①忠实于原文,文白对照必不可少.②取“汉学”“宋学”之所长,注释主要体现“汉学”方式,串讲主要体现“宋学”方式.③注、译、解三者并用,以适应各种文化程度的读者的需求.④引入多媒体,进行现代方式的文创释义.(每点1分)5.示例:①译文的语言是否准确.译文的
语言是否能够准确地传达出语言的历史变化和地域差异.②译文是否符合古籍的文体特点,尤其是能否充分展示出诗词含蕴的意味.③译文能否以现代汉语的规范语言将原文的思想与表意雅致地传达出来.(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3分,三点4分)6.C(“虽然他的母亲对儿子表示认
可”错误.原文“她很想责备儿子,但她没有这份勇气”,表明“她”并不“认可”儿子的做法.)7.D(“突出了劳利犹豫不决、多变的性格特点”错误.劳利是在妻子全力以赴保卫儿子的情况下,在亲情的羁绊下,才不忍心杀害自己可怜的孩
子,这并不表明他的性格特点是“多变”的.)8.示例:①嫉恶如仇.他痛骂与德国人勾搭的法国士兵,并表示自己的儿子要是这样,就要“拦腰砍他一刀”.②爱国爱家.他痛恨并怒骂不爱国的法国士兵,自己代替儿子服兵役前,把家庭的重担交给儿子.③有担当精神.
儿子没有服完兵役,他以55岁的“高龄”代子服役.(答对两点即给6分.每答对一点3分,性格特征概括1分,分析2分.)9.示例:①语言、动作描写.劳利怒骂那“五六个坏蛋”,既有义形于色的语言描写,也有推盘子、捶桌子的动作描写,体现了
他热爱祖国的特点.②场面描写.得知儿子当逃兵跑回来了,他“动作显得疯狂”地要杀死这个逃兵,塑造了一个大义灭亲的爱国者形象.③对比衬托.儿子吃不了苦当了逃兵,他却代替儿子去服兵役.(每点2分)10.D(原文标点: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可用排除法确定答案:“召”的宾语是“当偿者”,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A、B两项;“赐”的宾语是“诸民”,而“因烧其券”的主语是冯谖,据此可排除C项.)11.
B(“相同”错误.文中的“习”是通晓、熟悉的意思,“学而时习之”中的“习”是温习、反复练习的意思,二者意义不同.)12.A(“派人归属孟尝君”错误.原文“使人属孟尝君”,是托人请求孟尝君的意思.“属”同“嘱”,是嘱咐、托付的意思,不是“归属”的意思.)13.(1)孟尝君派人供给他母亲吃
的和用的,不使她穷困.于是冯谖不再唱牢骚歌了.(关键点:“给”“乏”“歌”每点1分,句意1分.“给”,供给;“乏”,匮乏,穷困;“歌”,唱歌,名词活用为动词.)(2)孟尝君担任几十年国相,没有细微的祸患,倚靠的正是冯谖的谋划啊!(关键点:“为”“纤介”、判断句每点1分
,句意1分.“为”,担任;“纤介”,细微;“者,也”,判断句,译为“是”.)14.示例:①为改善自己的待遇而呼号.②试探孟尝君是否真的尊贤重士.③以此决定自己是否值得竭力为孟尝君效劳.(答对一点得1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齐国有个名叫冯谖的人,家境贫困,难以养活自己,托人请求孟尝君,愿意寄食在他的门下.过了不久,冯谖就背靠柱子,弹剑而歌:“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左右把这件事告诉孟尝君.孟尝君吩咐说:“让他吃鱼吧,给他一般门客
待遇.”又过了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呀,我们还是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坐.”左右的人听了都觉得好笑,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车子,按照上等门客的生活待遇.”这样过了一段日子,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左右的人都厌恶他
,认为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2页共3页他贪得无厌.孟尝君问道:“冯先生有父母吗?”左右答道:“有个老母.”孟尝君派人供给他母亲吃的和用的,不使她穷困.于是冯谖不再唱牢骚歌了.后来,孟尝君出了一通告示,问门下食客:“请问哪一位通晓账务会计,能
替我到薛地收债呢?”冯谖署上名字说:“我能.”于是孟尝君替他备好车马行装,让他载着债券契约出发.辞别时,冯谖问:“收完债后,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回答:“先生看着办,买点我家缺少的东西吧.”冯谖赶着马车到薛地,派官吏把该还债的百姓都叫来核对债券,全部核对之后,
冯谖站了起来,假托孟尝君的名义将债款赏给这些百姓,并烧掉了那些券契文书,百姓感激得欢呼万岁.一年以后,齐王对孟尝君说:“我不敢用先王的旧臣为臣.”孟尝君于是回到封地薛,还差百里未到,当地百姓扶老携幼,在路旁迎
接孟尝君.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义’,今天方才看到.”冯谖说:“狡兔三窟,才可得以免死.如今您只有一个洞穴,尚未能得以高枕无忧,我愿替您再凿两穴.”孟尝君便给他五十辆车,五百斤金去游说梁国.冯谖西入
大梁,对惠王说:“齐国放逐了大臣孟尝君到诸侯国,诸侯谁先得到他,谁就能富国强兵.”于是梁王空出相位,让原来的相国做上将军,派出使节,以千斤黄金、百乘马车去聘孟尝君.齐王听到这个消息,君臣震恐,连忙派遣太傅带着一千斤黄金,两乘四马花车及宝剑一把,外附书信一封向孟尝君道歉
.冯谖回报孟尝君说:“三个洞穴都已凿成了,您可以暂且高枕而卧,安心享乐了!”孟尝君为相几十年,没有细微的祸患,倚靠的正是冯谖的谋划啊!15.B(“都是一片狼藉”错误.姚诗的最后两句,是说因白天观赏杏花的人太多,就选择晚间人少的时候去看,结果看到树上布满尘埃.而“布满尘埃”的原因,是
众多的观赏者造成的,是人气很旺的表现,不能理解为“一片狼藉”.)16.示例:①杜诗中的“杏园”是憔悴的,憔悴的原因,是众人攀折杏花插在头上用作装饰品所致.诗人借景抒情,批判世间的不公平现象.②姚诗中的“杏园”则是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诗人借杏花树上布
满尘埃,来反衬杏园白天热闹的场景.(每点3分)17.(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2)女娲炼石补天出石破天惊逗秋雨(3)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18.①艰难险阻②诲人不倦③鸿鹄之志(①语境前有“克服各种”,后有“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中间只能是表示“困难、危险和阻碍”之类的成语,可
填入“艰难险阻”.艰难险阻,指前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危险和阻碍,亦借指所经历的艰险.②语境是“为大学生们讲课”,张文裕作为老师“鼓励青年研究者”,因而应填“诲人不倦”.诲人不倦,指乐于教诲人而不知厌倦.③语境前有“要有志气”,后有“报国之志”,中间“立”后应填“鸿鹄之志”.鸿鹄之志,像鸿鹄一举千
里般的壮志,比喻志向远大.)19.示例:张文裕不顾工作繁忙,躬身力行地为大学生们讲课,给研究所内的工作人员讲解有关高能物理的前沿问题.(画波浪线句子有两个语病:一是搭配不当,“事必躬亲”是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的意思,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定
语,不能充当状语,不能与“为大学生们讲课”搭配,可改为“躬身力行”;二是成分残缺,谓语“讲解”后面没有中心词与之搭配,可在“前沿”后加“问题”.)20.示例:①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的追求比作滋润山峰的清泉、缠绕树木的藤萝,使得“追求”在人生中的重大意义更加具体.
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树木以人格,不仅使“追求”的意义生动形象,而且也增加了文章的文采.(每点2分,手法1分,解说1分,如果从对偶角度赏析,也可酌情给分.)21.B(文中画横线处的“所谓”是“所说的”的意思,用于复说、引证等,A、C、D三项中的“所谓”意思与此相同.B项中的“
所谓”是指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之意,与文中画横线处的“所谓”用法不同.)22.①就能识别出疾病的特征②智能手机大规模普及③据此检测疾病(第①处,前面讲的是“所有疾病都可能导致声音改变”“因此,
使用数字工具分析录音”,表明此处要填与“语音生物标志”相关的结论———“就能识别出疾病的特征”.第②处,由后文的“人们能够在任何地方录制和传输语音数据”可知,这是“智能手机大规模普及”的结果.第③处,由前面的“通过对有症状者和无症状者的
录音进行比较”,以及后面“或远程跟踪阳性患者”,可知此处是讲“比较”的作用,可填“据此检测疾病”之类的句子.)23.【写作指导】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人的财富在不断增加.那么,逐渐富裕起来的国人,特别是
具有可塑性的青少年,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财富观?这两则材料给了我们启示.材料一讲的是汉代著名教育家疏广的财富观.他认为,人的钱财过多,就会形成累赘:贤明的人意志会被削弱,愚蠢的人就会增加罪过.贤明的人的意志如何才不会被削弱、愚蠢的人怎样做才
不再愚蠢?答案是唯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加强个人的品德修养.材料二既可看作材料一的“佐证材料”,又起到把考生的思绪从古代引导到现代的作用,也使得考生的写作有话可说.因此,写作应该在“提高个人修养”上做文章.参考立意:(1)厚德载物,自强不息;(2)富而好礼,贫而乐道;(
3)品德流传久,诗书继世长;(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5)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3页共3页多维细目表题型题号分值考查角度学科素养关键能力预估难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
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A识记B理解C分析综合D鉴赏评价E表达应用F探究易中难选择题13筛选、梳理文本信息√√√选择题23根据文本信息,作出合理推断√√√选择题33理解、文本相关分析内容√√√简答题4
4结合文本分析问题√√√简答题54归纳、概括内容要点√√√√选择题63分析、鉴赏文本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选择题73分析、鉴赏文本段落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简答题86分析人物形象√√√简答题96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表达技巧√√√√选择题103文言断句
√√√选择题113识记、理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选择题123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简答题138理解、翻译文中句子√√√简答题143理解、分析文中内容√√√选择题153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简答题166分析诗歌的艺术手
法和情感内容√√√√填空题176名篇名句默写√√√填空题183正确使用成语√√√简答题194辨析并修改语病√√√简答题204分析修辞手法表达效果√√√选择题213辨析词语在句中的用法√√√简答题226语句补写
√√√作文2360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