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1-2022学年四川省自贡市荣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共(24)页,676.788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816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24页2021-2022学年四川省自贡市荣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1.下面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值和另一个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B.误差可以减少,也可以避免C.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D.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2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A.树、桥、楼在水中的倒影B.瀑布旁出现的彩虹C.草上叶脉被水珠放大D.树在墙和地面上的影子3.空气的密度是1.29𝑘𝑔/𝑚3,一间15𝑚2的卧室内空气的质量相当于下列哪个物体
的质量()A.一支粉笔B.一瓶矿泉水C.一名中学生D.一辆轿车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城市立交桥上安装的隔音墙,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接听电话时根据音色分辨对方第2页,共24页C.声音的频率越高,传播速度越快D.蝙蝠靠超声波
发现昆虫5.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A.B.C.D.6.小亮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
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A.B.C.D.7.如图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A.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始终垂直B.镜中的像将远离你C.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不变D.镜中的像变大第3页,
共24页8.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A.B.C.D.9.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
,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试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凸透镜焦距可能为20𝑐𝑚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焟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上移D.取走光屏,人眼仍可在某些位置看到像10.小明陪着妈妈在
大街上散步,拍了些远处的街景照片,如图是保持机位不动先后连续拍的两张照片,根据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第4页,共24页A.以树木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右运动的B.以自行车为参照物,路灯是静止的C.以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右运动的D
.以地面为参照物,轿车、大卡车、自行车中速度最小的物体是自行车1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物质是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约为47℃C.𝐵𝐶过程温度不变,说明该物质没有吸热D.该物质在
𝐶𝐷段处于液态12.如图是冰雕展中“火车头”冰雕作品。展出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以下,可是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熔化C.汽化D.凝华13.实验室备有甲、乙、
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𝑐𝑚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𝑓甲、𝑓乙、𝑓
丙的大小关系为()A.𝑓甲>𝑓乙>𝑓丙B.𝑓乙>𝑓丙>𝑓甲C.𝑓乙>𝑓甲>𝑓丙D.𝑓丙>𝑓乙>𝑓甲第5页,共24页14.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等的铝块、铜块和铅块分别放入这三个杯子里,水不溢出,水面最低的是(𝜌铝<𝜌铜<
𝜌铅)()A.放入铝块的杯子B.放入铜块的杯子C.放入铅块的杯子D.无法判断15.如图是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4:1B.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
C.若𝑉甲=𝑉乙则𝑚甲>𝑚乙D.若𝑚甲=𝑚乙,则𝑉甲<𝑉乙16.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如图所示完全一样,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用手摸镜片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
镜B.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老花镜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在镜片另一侧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D.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在镜片另一侧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17.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直线开始运动,它们的𝑠−𝑡图象分别如图(𝑎)、(𝑏)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车运
动的速度相等B.乙车可能比甲车运动快C.运动6秒时两车之间相距6米D.两车各通过6米路程所用时间差为3秒第6页,共24页18.“超级月亮”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
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19.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蜡焰跳舞”,说明声波具有__
____;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_____很大。20.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这属于光的______现象,我们通常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一种光学元件来研究此现象,如图.图中方框内的光学元件是______,实验中,位于光屏______处以外(选填“𝑎”或“𝑏”)
的光能使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光屏上呈现的红、绿、______三种色光称为光的三原色.21.今年初,许多城市出现了雾霾天气,雾霾中的霾主要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组成,大量吸入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而雾则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气
经______而形成的;太阳出来后,雾会慢慢散去,是因为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了______。(均填物态变化名称)22.如图是用一个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的情景,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判断,图甲成的是______像,图乙成的是______像。甲图的物距𝑢甲,乙图的物距𝑢乙,它们的大小关
系是𝑢甲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𝑢乙。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_____。23.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时,冰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熔化。一块体积是90𝑐𝑚
3的冰全部熔化后水的质量为______𝑔。(𝜌冰=0.9×103𝑘𝑔/𝑚3,𝜌水=1.0×103𝑘𝑔/𝑚3)第7页,共24页24.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探究”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中可知,水温度从2℃升到8℃的过程中,其密度变
化规律为______.25.牙科医生在诊断牙齿病情时,常常借助如图所示的一块小平面镜来帮助诊断,使用时常在火焰上先烤一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说明:(1)使用小平面镜的作用;(2)使用时在火上将小平面镜先烤一下的原因.26.请画出发光点𝑆经平面镜𝑀𝑁反射
后过𝑝点的光路图,并画出过𝑝点的反射光线在水面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27.如图,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_。(2)分析实验现象,运用______(推
理/归纳)的方法可得结论为______。28.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
:第8页,共24页入射角𝛼0°15°30°45°50°60°反射角𝛽0°15°30°45°50°60°折射角𝛾0°11°22.1°35.4°40.9°(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2)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和____
__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且折射角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③表中
的数据缺少当入射角为50°时的折射角的数值,请你根据上述规律,判断出此时折射角大小的范围是______。(填写序号即可)A.𝛾<35.4°𝐵.35.4°<𝛾<40.9°𝐶.𝛾>40.9°(3)若用激光沿𝐶𝑂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光路是_
_____(选填“𝑂𝐴”或“𝑂𝐵”);激光经过水面反射时的反射角大小等于______(选填“𝛼”、“𝛽”或“𝛾”).该现象说明了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的。29.历史悠久的龙岩沉缸酒(如图甲)多次获得国际全奖,是闽派黄酒的
代表,小华为了测定沉缸酒的密度设计以下实验:(1)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如图乙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2)实验步骤: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𝑚1B.向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酒的总
质量𝑚2C.将烧杯中的酒全部倒入量筒,测出其体积𝑉(3)实验时称得空烧杯质量为37.4𝑔,图丙所示的烧杯和酒质量为______𝑔,图丁所示酒精的体积为______𝑐𝑚3,则沉缸酒密度𝜌=______𝑔/𝑐𝑚3上述步骤测得的密度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你认为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是______(用字母表示)第9页,共24页30.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及不同。阅读下表,回答问题。已知在长为0.85𝑘𝑚的空金属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33𝑠(此时气温约为15℃)。问:(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
什么规律?(写出两条)(2)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要多长时间?(3)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一些介质中的声速𝑣/(𝑚.𝑠−1)空气(0℃)331冰3230空气(15℃)340铜3750
煤油(25℃)1324铝5000水(常温)1500铁5200第10页,共24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𝐶【解析】解:𝐴、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而不是测量值和另一个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故A错误;B、误差可以减少,不可以避免,故B错误;C、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
实验方法,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减小测量误差,但不可以避免误差,故D错误。故选:𝐶。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
免。误差与错误在产生原因上,及是否能避免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应充分认识二者的不同。2.【答案】𝐴【解析】解: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树、桥、楼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瀑布旁出现的彩虹是由于空气
中有大量的小水滴,太阳光照在这些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草上叶脉被水珠放大,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树在墙和地面上的影子,是光沿
直线传播形成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被物体挡住后,在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𝐴。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
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第11页,共24页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3.【答案】𝐶【解析】
解:卧室的高约是3𝑚,则卧室内空气的体积𝑉=15𝑚2×3𝑚=45𝑚3;根据𝜌=𝑚𝑉可得,空气的质量:𝑚=𝜌𝑉=1.29𝑘𝑔/𝑚3×45𝑚3=58.05𝑘𝑔;A、一支粉笔的质量大约是4𝑔=0.004𝑘𝑔,远小于58
.05𝑘𝑔,故A不符合题意;B、一瓶矿泉水的质量大约是0.5𝑘𝑔,远小58.05𝑘𝑔,故B不符合题意;C、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𝑘𝑔,与卧室内空气的质量比较接近。故C符合题意;D、一
辆轿车的质量在1000𝑘𝑔左右,远大于空气的质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𝐶。估测出卧室的高,然后计算出卧室内空气的体积,根据公式𝑚=𝜌𝑉求出空气的质量;然后和选项中各物体的质量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本题考查单位换算和同学们对日常生活中物体质量的估测,所以一定要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
,多积累经验。4.【答案】𝐶【解析】解:𝐴、城市立交桥上安装的隔音墙,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B、不同人拥有不同的音色,接听电话时根据音色分辨对方,故B正确;C、声音的传播速度在相同介质中
是固定的,与频率、振幅都没关系,故C错误;D、声音可以信息,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故D正确故选:𝐶。(1)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2)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
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3)声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4)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可以传递信息。本题主要考查了防治噪声途径的应用,声音特性的辨别,声速的了解,以及对超声波应用的了解,属声学综合题,难度不大。5.【
答案】𝐵第12页,共24页【解析】解: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应该是𝐵瓶口,因为𝐵瓶口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故选:𝐵。凸透镜有会聚作用故又称聚光透镜。本题主要考查凸透镜的特点,常见题目。6.【答案】�
�【解析】解:当我们用眼睛看到水中的硬币,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的缘故;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光线是从硬币上发出的,故D图正确
.故选D.(1)当我们用眼睛看水中物体时,是物体所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才看清物体;(2)光的折射定律是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者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
向偏折.本题来源于生活中的折射现象,要求能够判断出折射现象,并且会根据折射定律判断光路是否正确,重点考查学生知识应用与实践的能力.7.【答案】𝐴【解析】解:𝐴、当你走向平面镜时,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仍然垂直,故A正确.B、当走向平面镜时,距镜子的距离减小,镜中的像将靠近你,故B错误;
C、你走向平面镜时,人的视觉近大远小,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人看到的像更清晰,故C错误;D、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人等大,当人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D错误;故选A.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
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去,还要注意的是不要把视觉感觉的像的大小误认为是真实的像的大小.8.【答案】𝐵第13页,共24页【解析】解:根据题意可知,使用平面镜
是为了让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即反射光线是竖直向下的;所以,作图过程中的第一个步骤应该是过入射点作竖直向下的反射光线;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法线正好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所以第二步作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即为法线;由于法线垂直于镜
面,所以第三步作出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如下图所示:故选:𝐵。先过入射点作出反射光线,然后作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法线,根据法线和镜面之间的关系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反射定律的内容是解决有关光的反射内容的基础,有关计算及作图都要用到光的反射定律,要熟练掌握。9.【答案】�
�【解析】解:A、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此时𝑢>2𝑓,即40𝑐𝑚>2𝑓,焦距大小为𝑓<20𝑐𝑚,故A错误;B、能在光屏上成像,并且物距大于像距,只有𝑢>2𝑓,2𝑓>𝑣>𝑓,成倒立缩小实像,故B正确;C、因为经过光
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则蜡烛变短时,像应该向上移动,故C正确;D、凸透镜成像与有无光屏无关,所以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仍能成像,故D正确.故选A.(1)根据图示信息确定焦距大小;(2)能在光屏上成像,并且物距大于像距,只有𝑢>2𝑓,
2𝑓>𝑣>𝑓,成倒立缩小实像;(3)因为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则蜡烛变短时,像应该先上移动;(4)凸透镜成像与有无光屏无关.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注意物距条件的应用和把握,熟知成像规律是解题关键.10.【答案】
𝐶第14页,共24页【解析】解:𝐴、以树木为参照物,大卡车向左运动,故A错误;B、以自行车为参照物,路灯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错误;C、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向右运动,故C正确;D、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三者通过的距离,发现大
卡车通过的距离最短,所以大卡车的速度最慢,故D错误。故选:𝐶。①首先由图片判断出轿车和卡车的速度大小,然后根据参照物的不同,来判断树、骑自行车的人、卡车的运动方向.②以地面为参照物,观察自行车、卡车以及小轿车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根据速度公式分析大卡车运
动的快慢,据此解答.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决定于所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能不同。11.【答案】𝐶【解析】解:𝐴、𝐵、由图知,从第5分钟到15分钟,该物质的温度大约保持47℃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
,且熔点约为47℃,故AB正确;C、由图象可知,𝐵𝐶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C错误;D、𝐶点已经完全熔化,该物质在𝐶𝐷段处于液态,故D正确.故选C.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
但温度不再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进而可以判断出对应的熔点温度.根据图象分析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结论.此题通过图象分析,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在分析时特别注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晶体和非晶体在
熔化过程中的区别.12.【答案】𝐴【解析】解: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以下,达不到冰的熔点,故冰不会熔化;而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是因为冰由固态直接升华为气态,成为水蒸气。故选:𝐴。(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第15页,共24页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
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13.【答案】𝐵【解析】解:物距相同,甲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𝑢>2𝑓甲,所以𝑓甲<𝑢2=12𝑐𝑚2=6𝑐𝑚;乙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𝑢<𝑓乙;所以𝑓乙>𝑢=12𝑐𝑚;丙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𝑓
丙>𝑢>𝑓丙,所以12𝑐𝑚=𝑢>𝑓丙>𝑢2=12𝑐𝑚2=6𝑐𝑚;所以,𝑓乙>𝑓丙>𝑓甲。故选:𝐵。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𝑢>2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𝑓>𝑢>𝑓,成倒立
、放大的实像。𝑢<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本题根据各凸透镜成像性质确定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各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然后比较焦距的大小。14.【答案】𝐶【解析】解:因为𝑚铅=𝑚铜=𝑚铝,�
�铅>𝜌铜>𝜌铝,所以𝑉铅<𝑉铜<𝑉铝,因为这三个金属块都浸没入水杯里,所以它们排出水的体积都等于它们各自的体积,则𝑉铅排<𝑉铜排<𝑉铝排,所以放铝块的杯子水面最高。放铅块的杯子最低。故选:𝐶。要判断哪个杯子水面最低,就得需要知道哪个金属块的体积最
小,而要判断哪个金属块的体积最小,我们可根据密度公式𝜌=𝑚𝑉进行判断。第16页,共24页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应用,对于相同质量的物体,能否根据密度求出相应的体积。关键是要知道这三者密度
的大小顺序。15.【答案】𝐵【解析】【分析】从图象上选取一点,当体积相同时,比较质量的大小;选取一点,使其质量相同,比较体积的大小;再利用密度公式比较密度的大小关系。本题考查了密度概念及应用数学函数图象来分析解决物理
问题的能力。解决此类图象问题时,可采取控制变量思想,取相同体积来比较质量或取相同质量为比较体积。【解答】解:𝐴𝐵、由图象知,当体积都为𝑉=2𝑐𝑚3时,密度之比𝜌甲:𝜌乙=𝑚甲𝑉:𝑚乙𝑉=𝑚甲:𝑚乙=1𝑔:4𝑔=1:4,则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
乙物质小,故A错误、B正确;C、由图象知,在体积相同时,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即𝑚甲<𝑚乙,故C错误;D、由图象知,在质量相同时,甲的体积比乙的大,即𝑉甲>𝑉乙,故D错误。故选:𝐵。16.【答案】𝐷【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透镜对
光线的作用以及凸透镜成像,关键是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1)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同时凸透镜能使得光线会聚,能成像;(2)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同时凹透镜能使得光线发散;第17页,共24页判断凸透镜和凹透
镜的方法:比较中间和边缘的厚薄、阳光聚焦法、放大镜法、成实像的方法。【解答】A.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用于矫正近视眼,故A正确,不合题意;B.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放大镜,即是凸透镜,是远视镜,即老花镜,故B正确,不合题意;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
个大光斑,即能使得光线发散,所以是凹透镜,即是近视镜,故C正确,不合题意;D.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凸透镜,即是远视镜,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7.【答案】𝐷【解析】解:𝐴𝐵、由甲乙图象知,甲乙都在进行
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𝑣甲=𝑠甲𝑡甲=12𝑚6𝑠=2𝑚/𝑠;乙的速度:𝑣乙=𝑠乙𝑡乙=12𝑚12𝑠=1𝑚/𝑠,所以甲车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AB错;C、由𝑣=𝑠𝑡得,𝑠=𝑣𝑡,所以经过6𝑠,甲通过的路程:𝑠甲=𝑣甲𝑡=
2𝑚/𝑠×6𝑠=12𝑚;乙车通过的路程:𝑠乙=𝑣乙𝑡=1𝑚/𝑠×6𝑠=6𝑚;若甲乙沿同一方向运动,则甲乙相对距离为12𝑚−6𝑚=6𝑚;若甲乙沿相反方向运动,则甲乙相对距离为12𝑚+6𝑚=18𝑚;故C错误;D、由𝑣=𝑠𝑡得,𝑡=𝑠𝑣,所以通过6𝑚路程
,甲用的时间为𝑡甲=𝑠𝑣甲=6𝑚2𝑚/𝑠=3𝑠,乙用的时间为𝑡乙=𝑠𝑣乙=6𝑚1𝑚/𝑠=6𝑠,时间差为6𝑠−3𝑠=3𝑠;故D正确.故选D.(1)如图,甲乙路程和时间图象是正比函数图象,所以甲乙都在进行匀速直线运动.从图上找出任意一对时间和路程的对应数据,根据速度
公式求出速度大小.(2)求出甲的速度,知道甲的运动时间,利用𝑠=𝑣𝑡求甲通过的路程;求出6𝑠甲乙通过的路程,甲乙同向运动,二者之差可得甲乙相距多远;此处也可以根据图象读出路程的大小,计算出相距的距离.(3)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
公式𝑡=𝑠𝑣计算出甲、乙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算出时间差;也可以先第18页,共24页算出速度差,再算出时间差.掌握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象,从图上能得出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经过一段时间物体
运动的距离,经过一段路程物体用时多少等.18.【答案】𝐷【解析】解:𝐴.望远镜的物镜是使得无限远处的物体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而显微镜的物镜是为了使得载物片上的物体成一个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B.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使远处的物体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B错误;C.望远镜的物镜的目的是使得无限远处的物体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D.望远镜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故D正确.故选:𝐷。(1)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
镜,用来看清微小物体的;(2)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用来观看远处物体的。本题主要考查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相关知识,关键知道它们的组成和作用。特别是望远镜,种类
很多。19.【答案】能量响度【解析】解:(1)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蜡焰跳舞”,说明声波具有能量;(2)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响度很大。故答案为:能量;响度。(1)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
递能量;(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主要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了解声音的利用、声音的特性,可顺利解答此题,难度不大。20.【答案】色散;三棱镜;𝑎;蓝【解析】解: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
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第19页,共24页太阳光不是单一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故图中方框内的光学元
件是三棱镜,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红外线能使温度计示数升高很快,故实验中,𝑎处为红光,位于光屏𝑎处以外的光能使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彩色电视机画面上丰富色彩是有光的三原色按不同
的比例合成的.故答案为:色散;三棱镜;𝑎;蓝.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2)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强,太阳光向地球辐射热,主要依靠红外线.(3)光的
三原色是红、绿、蓝,彩色电视是按照三原色的不同比例合成各种色光.此题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色光三原色的灵活考查,同时也考查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属于光学基础知识的考查.21.【答案】液化汽化【解析】解: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
低的空气,形成小水珠,即形成雾;经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消散在了空气中。故答案为:液化;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此题考查的是物
态变化的判断。分析物态变化时,首先要分析生成物的状态,然后再分析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从而判断出是什么物态变化。22.【答案】虚实小于幻灯机【解析】解:甲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是放大镜的原理;乙图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是幻灯机的原理;由以上分
析可知,甲图的物距小于乙图的物距,即𝑢甲<𝑢乙;故答案为:虚;实;小于;幻灯机。凸透镜成像规律:①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②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③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⑤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第20页,共24页实像。此题主要考查
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定熟练掌握成像规律的内容,要搞清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并能做到灵活应用。23.【答案】不能81【解析】解:(1)冰是晶体,熔点为0℃,正在熔化的冰温度保持0℃不变,将其拿到0℃的房间时,由于不能继续吸热,故冰不能继续熔化;(2)由𝜌=𝑚𝑉可得,90𝑐𝑚3冰的质
量𝑚冰=𝜌冰𝑉冰=0.9𝑔/𝑐𝑚3×90𝑐𝑚3=81𝑔,因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状态无关,所以冰全部熔化后水的质量𝑚水=𝑚冰=81𝑔。故答案为:不能;81。(1)晶体的熔化条件:达到熔点,持续吸收热量;(2)知道冰的体积和密度,根据𝑚=𝜌
𝑉求出冰的质量,根据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状态无关求出冰熔化后水的质量。本题考查了晶体熔化的条件和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质量的属性,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换算1×103𝑘𝑔/𝑚3=1𝑔/𝑐𝑚3。24.【答案】先变大再变小【解析】解:水的质量保持不变,根据公式𝜌
=𝑚𝑉可知,体积变大,密度变小,体积变小,密度变大,水的体积先变小后变大,所以其密度的变化特点是先变大后变小.故答案为:先变大再变小.从图象可以看出,水的温度从2℃升到8℃的过程中,体积先变小后变大,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密度的变化特点.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和根据图象分析问题,关键
是判断出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特点,还要知道水的质量不随水的体积、状态、位置等的改变而改变.25.【答案】解:牙齿在口腔的内部,牙医无法直接看清楚牙齿,特别是牙齿背面的具体情况,为了观察牙齿背面的具体情况,用小平面镜进入口腔内,通过观察牙齿在平面镜中的
像来观察牙齿.一般情况下,口腔内的温度高于室温,即高于平面镜的温度,当温度较低的平面镜进入到口腔内时,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面会液化成小水滴而吸附在平面镜上,这样就不会看清楚牙的情第21页,共24页
况.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将小平面镜先用火烤一下.故答案为:(1)利用平面镜成像,便于看到牙齿的背面;(2)平面镜在火焰上烤一下后温度升高,可以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在镜面上发生液化现象而使镜面模糊.【解
析】牙医诊断病情时要看清楚牙的具体情况,由于牙的特殊位置,平面镜的作用就是帮助牙医看清楚牙的状况.从口腔内外的温度查差较大以及口腔内空气的湿度大这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得到产生的现象,即可得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在此题中,对于用酒精灯烤一下平面镜这个
过程,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易产生消毒的错误认识.26.【答案】解:作出𝑆关于平面镜𝑀𝑁的对称点𝑆′,即为点光源𝑆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𝑆′𝑝与镜面交于𝑂点,即为入射点,连接𝑆𝑂就得到入射光线,𝑂𝑝为反射光线;反
射光线𝑂𝑝射到水面,过入射点垂直水面画出法线,根据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反射光线好像是由像点发出的,由物与像关于镜
面对称,作出像点后,连接𝑆′𝑝,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完成反射光路。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画出折射光线。本题考查了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
和折射规律作图,掌握好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规律是关键。27.【答案】变小推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第22页,共24页【解析】解:(1)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小;(2)此实验
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从而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故答案为:(1)变小;(2)推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需要学生根
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也是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28.【答案】反射折射增大小于𝐵𝑂𝐴𝛾可逆【解析】解:(2)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②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故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当入射角为50°时的折射角的数值应在入射角45°和60°的折射角之间的范围内,即35.4°<𝛾<40.9°;(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若用激光沿𝐶𝑂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则激光在空
气中的光路是𝑂𝐴,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大小等于𝛾.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故答案为:(2)①反射;折射;②增大;小于;③𝐵;(3)𝑂𝐴;𝛾;可逆。(1)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
射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③根据表中信息分析;(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光从水中斜射如空气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此题考查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9.【答案】右85.8500.968偏大𝐵𝐶𝐴第23页,共24页【解析】解:(1)调节天平横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左侧质量偏大,因此,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3)已知空烧杯的质量:𝑚1=37.4𝑔,图丙中,标尺的分度值为0.2𝐴,游码对应的刻度为0.8𝑔,所以,烧杯和酒的总质量:𝑚2=50𝑔+20𝑔+10𝑔+5𝑔+0.8𝑔=85.8𝑔,则酒的质量:𝑚=𝑚2−𝑚1=85.8𝑔−37.4𝑔=48.4
𝑔,由图丁知,量程的分度值为1𝑚𝐿,酒的体积:𝑉=50𝑐𝑚3,酒的密度:𝜌=𝑚𝑉=48.4𝑔50𝑐𝑚3=0.968𝑔/𝑐𝑚3;在将烧杯中酱油倒入量筒中的过程中,烧杯中不避免的有
酱油残留,则测量的体积偏小,根据𝜌=𝑚𝑉可知,测量的密度偏大;为了避免将烧杯中的酱油倒入量筒时,烧杯壁上沾有的酱油影响体积的测量,导致体积偏小,实验时,应先测烧杯与酱油的总质量,再将其倒入量筒中测量体积,再测烧杯及剩余酱油的质量,这样可减小误差的产生,故正确顺序为:𝐵𝐶𝐴
。故答案为:(1)右;(3)85.8;50;0.968;偏大;𝐵𝐶𝐴。(1)测量前天平的调节,应将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向移动;(3)测量烧杯和酒总质量,在读取天平示数时应将砝码质量与游码对应的示数相加;由烧杯的质量,可计算出酒的质量,读出酱油的体积;从实
验过程可以看出,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将酒从烧杯中向量筒倒时,会在烧杯壁上残留一些,致使酒的体积测量偏小,根据𝜌=𝑚𝑉判断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从这一角度考虑改进实验方案。本题测定酒的密度,考查天平的调节、读数、密度的计算以及对实验误差的分析及对实验方案的改进,是中考的热点题型。30.【答案】
解:(1)从表格数据获得信息:①不同介质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②同种介质,温度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③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传播速度,在液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传播速度。第24页,共24页(2)由𝑣=𝑠𝑡得,敲击声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时间:�
�=𝑠𝑣=850𝑚340𝑚/𝑠=2.5𝑠。(3)两声相隔△𝑡=2.33𝑠,所以声在金属中的传播时间:𝑡′=𝑡−△𝑡=2.5𝑠−2.33𝑠=0.17𝑠,声在金属中传播速度:𝑣′=𝑠𝑡′=850𝑚0.17𝑠=5000𝑚/𝑠,根据表格数据知,金属可能是铝
。答:(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规律:①同种介质,温度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②同种介质,温度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③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传播速度,在液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传播速度
。(2)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需要2.5𝑠。(3)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000𝑚/𝑠。该金属管可能是铝制成的。【解析】(1)声速跟介质种类有关,跟介质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传播速度,在液体中传播速度大
于在气体中传播速度。(2)金属管的长度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根据速度公式进行计算。(3)求出声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求出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时间,知道金属管的长度,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声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根据表格数据确定金属的材料。本题通过一个生活现象考查了声的传播速度、速度
计算,并且考查学生对于数据的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