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DOC
  • 阅读 12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3 页
  • 大小 363.140 KB
  • 2023-01-1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2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1-2022学年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共(23)页,363.14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816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23页2021-2022学年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普通铅笔的长度约为40𝑐𝑚B.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1𝑚/𝑠C.正常人

的体温是38℃D.一袋普通方便面的质量约为500𝑚𝑔2.我们描述一颗“北斗”卫星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可能是()A.太阳B.月球C.地面D.都可以3.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𝑚𝑚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𝑐𝑚、2.36𝑐

𝑚、2.37𝑐𝑚,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4𝑐𝑚B.2.35𝑐𝑚C.2.36𝑐𝑚D.2.37𝑐𝑚4.为了防止机动车的噪音对学校教学产生影响,交管部门应该选择如图所示的哪个交通标志牌安放

在校园及附近路段更恰当()A.禁止鸣笛B.限速C.禁止停车D.限重5.声音能传递能量,下描述中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是()A.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B.利用声呐探测鱼群C.美丽的歌声可以缓解疲劳D.利用𝐵超检查身体6.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第2页,共23页A.B.C.D.7.冬天,人在户外说话时呼出“白气”,“白气”形成的原因()A.凝华B.液化C.汽化D.升华8.我们常在衣柜里放些樟脑丸用来预防虫蛀,在樟脑丸逐渐变小直至消失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蒸发C.沸腾D.升华9.夏天游泳时,在水里并不觉得凉,而上岸后觉得凉,这是因为()A.水的温度比气温高得多B.上岸后,人身上的水蒸发时从身体表面吸收了热量C.人体热量一部分传递到空气中D.人刚上岸,还没有习惯岸上的环境10.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开凿隧

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C.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D.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11.如图所示,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倒

立的“烛焰”B.变幻的“手影”第3页,共23页C.“折断”的铅笔D.金色的“日环”12.下列情况中,铁块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A.铁块从地球运到月球B.铁块熔化成铁水C.铁块轧成薄铁片D.铁块磨掉一个角13.鸡尾酒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

酒调配而成的,经调配后不同颜色的酒界面分明,这是由于不同颜色的酒具有不同的()A.质量B.体积C.密度D.温度14.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一种碳纤维产品,各项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强度是钢的十倍

,它适合于制作()A.航空器部件B.食品包装盒C.打夯的重锤D.汽车的底盘15.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如图所示,则()A.甲瓶液体质量较大B.乙瓶液体质量较大C.乙瓶液体密度较大D.两瓶液体密度相等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3.0分)第4页

,共23页16.小魏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选填“𝐴”或“𝐵”),图乙所示秒表读数为______秒。17.常用温度计是利用___

___的性质制成的,温度的常用单位是______。18.在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实验室一般选用的仪器是______,物体放在______盘中,砝码放在______盘中(选填“左”或“右”)。19.冬季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鼓声是由于鼓面______产生的,然后通过______传播到现场

观众耳朵的。20.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会听到振动发出的声音.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______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____发生改变.(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1.如图所示,表示小欣同学用激光分别射向甲、乙两透镜后光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甲透镜应是

______透镜(选填“凹”或“凸”),乙透镜是______透镜(选填“凹”或“凸”),对光有_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22.工厂工人将一铁块放入燃烧炉中进行高温加热,铁块______(选填“吸收、放出

”)热量熔化成铁水,再将铁水倒入预制好的模具中,铁水最后______(“凝固、凝华”)成想要的铁制成品。23.如图所示,近视眼成因原理是______图,近视眼矫正原理是______图。第5页,共23页

24.如图,一束太阳光斜射到三棱镜上,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是光的______现象(选填“色散”或“反射”);𝑎、𝑏两条光线可能是红光或紫光,其中______是红光(选填“𝑎”或“𝑏”)。25.甲、乙两种

物质的𝑚−𝑉图象如图所示,则组成甲物体的物质密度为______𝑘𝑔/𝑚3,8𝑚3乙物体的质量是______𝑘𝑔,相同质量的甲、乙两实心物体的体积𝑉甲:𝑉乙=______。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26.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厚玻璃砖,在交

界面发生了折射,请画出这束折射光在玻璃砖中的大致传播路径。第6页,共23页27.请在图中作出𝐴𝐵关于平面镜所成的像。28.如图,点光源𝑆位于凸透镜一侧。在图中画出𝑆发出的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四、实验探究题(本大

题共3小题,共22.0分)29.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装置。(1)实验时,应该选用较______(选填“厚、薄”)的______(选填“半透明、透明”)玻璃板,且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保持______(选填“水

平、垂直”)。(2)实验时,点亮蜡烛𝐴,移动玻璃板后面没有点亮的同样的蜡烛𝐵到适当位置,直到看到𝐴的像与𝐵______,可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______(选填“相等、不相等”)。(3)进一步实验小明还总结得出:①当蜡烛𝐴慢慢靠

近玻璃板时,蜡烛𝐴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③平面镜中成的是______像(选填“虚、实”)。第7页,共23页30.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实

验时,试管里装有适量的______(选填“冰块”或“碎冰”),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冰受热均匀,而且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2)观察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3)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

:加热第1分钟时,该物质处于______(选填“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此时,该物质吸收热量,温度______(选填“上升”或“不变”)。(4)由图象还可以得出:冰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冰熔化

持续了______𝑚𝑖𝑛,第4𝑚𝑖𝑛时,该物质处于______(选填“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态”)。31.现有如下器材:光具座、焦距为12.5𝑐𝑚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小明根据上述实验器材,进行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实验前应将蜡烛、凸透

镜、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调到______,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该实验应在较______(选填“亮、暗”)的环境中进行。(2)如图所示,当把蜡烛放在刻度尺25𝑐𝑚处时,小明应将光

屏移动到______处(选填“𝐸、𝐹、𝐺”),才能在光屏上看到等大、______的像。(3)分别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𝐴、𝐵、𝐶、𝐷四个点对应的刻度线处,在______点能够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

最大的烛焰的像,在______点所成像的性质与放大镜成像的性质相同。(4)实验结束后,小明又将一只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第8页,共23页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将光屏远离凸透镜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又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由

此可知该眼镜片可用来矫正______眼(选填“近视”或“远视”)。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0分)32.一人站在山谷中某处向山崖大声呼喊,经过1𝑠后听到了回声,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𝑚/𝑠,求:(1)声音从发出到反射进入耳共传播的距离是多少米?(

2)人站立的位置离山崖是多少米?33.“十一”期间,小强一家开小车去广安市旅游,接近广安市时,看到路边标志牌如图所示(标志牌说明此处到广安市还有2𝑘𝑚,车辆最大速度不能超过60𝑘𝑚/ℎ)。此后小车用1𝑚𝑖𝑛匀速通过一段长为600𝑚的路段。求:(1)小车通过该路段的速度是多少?

(2)请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小车在该路段是否超速行驶?(3)若小车保持通过该路段的速度匀速行驶,从此标志处到到达广安市共需时间多少秒?34.质量为20𝑔的玻璃瓶中装有100𝑐𝑚3冰块,待冰全部熔化后,将一体积为30𝑐𝑚3的空心金属球放入瓶中,发现球沉入水底,水面恰好上升到与瓶口齐

平,测得此时瓶的总质量为170𝑔。(𝜌冰=0.9𝑔/𝑐𝑚3)(1)求冰全部熔化后水的质量;(2)求空瓶的容积;(3)若金属球空心部分的体积占球总体积的13,求该金属的密度。第9页,共23页答案和解析

1.【答案】𝐵【解析】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𝑐𝑚,普通铅笔的长度小于20𝑐𝑚.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𝑘𝑚/ℎ=4×13.6𝑚

/𝑠≈1.1𝑚/𝑠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较小,38℃为发烧状态.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一袋普通方便面的质量在50𝑔~100𝑔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B.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

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2.【答案】𝐶【解析】解:“北斗”同步卫星相当于太阳、月球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

,所以相对于他们是运动的,相对于地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相对于发射火箭是静止的,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

对性,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3.【答案】𝐶【解析】解:物体的长度为𝐿=2.35𝑐𝑚+2.36𝑐𝑚+2.37𝑐𝑚3=2.36𝑐𝑚。故选:𝐶。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题目中测量了物体的长度三次,计算出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第10页,共23页多次

测量取平均值时,最终结果要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有效数字,以保证相同的准确程度。4.【答案】𝐴【解析】解:𝐴、如图表示禁止鸣笛,防止笛声影响学生学习,符合题意。B、如图表示限速,汽车运动的速度对学生学习没有影响,不符合题意。C、如图表示禁止停车,

是否停车对生学习没有影响,不符合题意。D、如图表示限重,汽车是否超载对生学习没有影响,不符合题意。故选:𝐴。噪声对学生学习有影响,选择减弱噪声的符号。一些交通标志和物理计算有关系,例如限速和限重等。5.【答案】𝐴【解析】

解:𝐴、用超声波清洗物体,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将污垢振动而使它掉下来,说明声音传递能量,故A正确;B、利用声呐来探测鱼群,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故B错误;C、听到美丽的歌声,属于声音传递信息,故C错误;D、用超声波检测身体,

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A.(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𝐵超”等;(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此题考查的是声的利用,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声波传递能量和信息的性质可以应用

在很多方面.6.【答案】𝐵【解析】解:由图象知:A、是路程--时间图象,路程不随时间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B、是速度--时间图象,由图可见,速度不随时间变化,是匀速运动,故B符合题意;C、是路程--时间图象,由图可

见,路程随时间增大而增大,但路程与时间不成正比,所以是变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是速度--时间图象,由图可见,速度随着时间增大而增大,且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所以是匀加第11页,共23页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𝐵。(1)快慢不变,

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明确图象中的横、纵坐标代表的物理量,结合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进行分析。对于图象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物理含义,然后根据图象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7.【答案】𝐵【解析】解:“白气”

不是气体,而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是液化。故选:𝐵。首先我们要知道“白气”是什么状态的,然后看它是由什么状态形成的,从而得出结论。此题考查的是物

态变化现象的判断,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需要掌握。8.【答案】𝐷【解析】解:卫生球吸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而变小直至消失;这是升华现象。故选:𝐷。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知道卫生球由固态变为气态,知道升华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9

.【答案】𝐵【解析】解:𝐴、水要蒸发,蒸发带走热量,一般水温比气温低.𝐴不符合题意;B、上岸后觉得凉,这是因为身体上有水要蒸发,蒸发时成身体表面吸热,皮肤温度降低;𝐵符合题意;C、人体温度高于水温和空气温度,不但向空气中传递热量,在水中也向水中

传递热量.𝐶不符合题意;D、不习惯跟温度没有关系.𝐷不符合题意.故选B.(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是吸热的.第12页,共23页(3)夏天游泳时,在水里并不

觉得凉,而上岸后觉得凉,这是因为身体上有水要蒸发,蒸发吸热,皮肤温度降低.掌握汽化的两种方式,掌握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状态变化情况和吸热和放热情况10.【答案】𝐴【解析】解:𝐴、开凿隧道用

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故A正确;B、根据不同反射面对光的反射效果不同,物体对光的反射可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漫反射同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C、自行车的尾灯是一组

相互垂直的平面镜组成,靠光反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故C错误;D、紫外线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判别钞票的真伪,故D错误;故选:𝐴。(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光射到光滑的物体上发生的

是镜面反射,射到粗糙的物体上发生的是漫反射。它们的异同点主要从是否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反射面的差异、对平行光的反射效果等方面分析。(3)自行车的尾灯由一组相互垂直的平面镜组成,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4)紫外线的应用:合成维生素𝐷、使荧光物质发光、杀菌等。此题主要考查了的直线传播、光的

反射现象、紫外线的作用等知识点,是一道章题目,比较简单,掌握基础知识便可正确答题。11.【答案】𝐶【解析】解:A.倒立的“烛焰”属于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手在屏幕上形成的手影,是光的

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C.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铅笔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光的折射造成的;故C正确;D.金色的“日环”,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𝐶。(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

日食和月食等;第13页,共23页(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如:海市蜃楼、色散、水中的筷子等;(3)光射到介质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凹面镜成像等。此题是光现象中的综合题,涉及到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直线传播等,

难度不大。12.【答案】𝐷【解析】解:𝐴、铁块从地球运到月球是改变了铁块的位置,铁块的质量不变,故A错误;B、铁块熔化成铁水是改变了铁的状态,铁块的质量不变,故B错误;C、铁块轧成薄铁片是改变了铁的形状,铁块

的质量不变,故C错误;D、把铁块切割掉一部分,铁块的质量会变小,故D正确.故选:𝐷.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以及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大小与外界条件

无关,只取决于物体本身所含物质的多少.13.【答案】𝐶【解析】解:A、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无论质量多少,不同的酒放在一起都会分层.不符合题意;B、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无论体积多少,不同的酒放在一起都会分层.不符合题意;C、因不同酒的密度不同,导致受重力不同而产生分层.符合题意.D、温

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与酒分层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鸡尾酒经调配后“不同颜色的酒界分明”,这说明每层受重力不同,可分析出每层密度不同,密度最大的在最下层.与比热、沸点、温度无关.此题可以根据物体的浮沉分析,假如三种酒混合在一起分成

三层,可以这样理解:以中间的酒为标准,上面的酒相当于漂浮,下层的酒相当于下沉.14.【答案】𝐴第14页,共23页【解析】解:𝐴.碳纤维产品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强度是钢的十倍,故可以制作需要质量轻,强度大的航空器部件,选项A符合题意;B.产品包装盒有的是由钢铁制

成,有的是由泡沫塑料制成的,达到一般的食品要求即可,选项B不合题意;C.打夯的重锤要求密度较大的材质,选项C不符合题意;D.汽车的底盘为了增加稳定性,也需要密度较大的材质制作,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𝐴。碳纤维产品其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在同体积的情况下质量较轻。强度

是钢的十倍耐磨,不易折断。航空器部件就需要用这样的材料制成。此题考查的是物质的物理特性:强度和密度。要熟记这些新材料的特性和运用,解题时要认真辨别,注意它们在某些特别场合的运用。15.【答案】𝐶【解析】【分析】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由图可知液体

的体积不同,天平平衡,说明液体的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分析即可得出结论。此题只要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同时也考查了天平的使用,有一定的综合性,是一道好题。【解答】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

的天平上,说明液体的质量相等,由图可知,甲瓶液体的体积大于乙瓶液体的体积,由𝜌=𝑚𝑉可知,甲瓶液体的密度小于乙瓶液体密度,故只有选项C正确。故选:𝐶。16.【答案】1𝑚𝑚𝐵337【解析】解:刻度尺上1𝑐𝑚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𝑐𝑚=1𝑚𝑚,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𝑚𝑚;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尺的刻线相垂直,由图可知,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𝐵;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𝑚𝑖𝑛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𝑚𝑖𝑛,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

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𝑚𝑖𝑛;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𝑠之间有10个小格,所第15页,共23页以一个小格代表0.1𝑠,指针在37𝑠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𝑠,即秒表的读数为5𝑚𝑖𝑛37𝑠=337𝑠;故答案为:1𝑚𝑚;𝐵

;337。(1)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物体末端所对刻度相垂直;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

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读取不同测量工具的示数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都要先明确测量工具的量程和

分度值,确定零刻度线的位置,视线与刻度盘垂直。17.【答案】液体的热胀冷缩摄氏度【解析】解:一般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温度的单位有常用和国际单位,国际单位是:开尔文,常用单位是:摄氏度。故答案为:液体的热胀

冷缩,摄氏度。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常用的液体温度计的原理,以及温度的常用单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温度计的原理以及温度的常用单位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8.【答案】天平左右【解析】解: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实验室一般选用的仪器是天平,物体放在左盘中,砝码放在右盘中。故答案为

:天平;左;右。在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实验室一般选用的仪器是天平;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掌握天平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虽然是基础知识,但是出现的频率很高,一定要夯实基础。19.【答案】振动空气【解析】解: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产生的,然后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故答案为:振动;空气。要解答

本题需掌握: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以及声音传播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第16页,共23页20.【答案】响度;音调【解析】解: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振动发出声音;用的力越

大时,塑料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大;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时,会使塑料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的频率不同,则声音的音调将不同.故答案为:响度;音调.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和频率有关,振动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影响频率,改变音调要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质量和体积也就是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响度跟振幅有关,用力大小能改变塑料尺的振动幅度.掌握声音产生的条件和声音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各特征的因素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1.【答案】凹凸会聚【解析】解:通过甲透镜的光线比起入射光线更加远离主光轴,所以甲对光线有发散作

用,因此甲是凹透镜。从图知,通过乙透镜的光线比入射光线向主光轴靠拢,所以乙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乙是凸透镜。故答案为:凹;凸;会聚。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与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要知道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

有发散作用。22.【答案】吸收凝固【解析】解:铁块放入燃烧炉中进行高温加热,吸收热量,从固态熔化为液态,再将铁水倒入预制好的模具中,冷却,放出热量,铁水最后凝固成想要的铁制成品。故答案为:吸收;凝固。(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熔化吸热;(2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固,凝固放热。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情况,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23.【答案】甲丙第17页,共23页【解析】解: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

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所以甲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丙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故答案为:甲;丙。解答本题需掌握:①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

镜矫正;②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24.【答案】色散𝑎【解析】解:太阳光经过棱镜时,在光屏上看到七种色光的色带,颜色依次是红、橙

、黄、绿、蓝、靛、紫,是光的色散现象,因为红光的折射率最小,所以𝑎是红光。故答案为:色散;红。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从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后发现,不同光的折射率不同,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紫光的折射率最大。太阳

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复色光。因为三棱镜对七种色光的折射能力不同,所以在光屏上才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25.【答案】5×1031×1041:4【解析】解:由图象可知,𝑉=4𝑐𝑚3时,𝑚甲=2

0𝑔,𝑚乙=5𝑔,则组成甲、乙物体的物质密度分别为:𝜌甲=𝑚甲𝑉=20𝑔4𝑐𝑚3=5𝑔/𝑐𝑚3=5×103𝑘𝑔/𝑚3,𝜌乙=𝑚乙𝑉=5𝑔4𝑐𝑚3=1.25𝑔/𝑐𝑚3=1.25×1

03𝑘𝑔/𝑚3;乙物体的体积𝑉乙′=8𝑚3时物体的质量:𝑚乙′=𝜌乙𝑉乙′=1.25×103𝑘𝑔/𝑚3×8𝑚3=1×104𝑘𝑔;相同质量的甲、乙两实心物体的体积之比:第18页,共23页𝑉甲:𝑉乙=𝑚𝜌甲:𝑚𝜌乙=𝜌乙:𝜌甲=1.25𝑔/𝑐�

�3:5𝑔/𝑐𝑚3=1:4,即𝑉甲=14𝑉乙。故答案为:5×103;1×104;1:4。由图象可知,𝑉甲=𝑉乙=4𝑐𝑚3时,甲乙物体的质量,利用𝜌=𝑚𝑉求出组成甲物体的物质密度;利用𝑚=𝜌𝑉求乙物体的体积为8𝑚3时物体的质量;根据𝑉=𝑚𝜌求出

相同质量的甲、乙两实心物体的体积之比。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和密度公式的应用,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26.【答案】解: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厚玻璃砖,先垂直于界面作出法线,然后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解析】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

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据此作图。本题考查了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属于基础题。第19页,共23

页27.【答案】解: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端点𝐴、𝐵在平面镜中的像点𝐴′、𝐵′,用虚线连接𝐴′、𝐵′即为物体𝐴𝐵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

等、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成像为虚像,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据此作出物体𝐴𝐵的像。作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时,常用方法是: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像点得到物体的像

。28.【答案】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解析】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

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29.【答案】薄半透明垂直完全重合相等不变相等虚【解析】解:(1)因为半透明的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𝐴蜡烛像的同时,

还可以透过半透明的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𝐵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像与物是关于镜子对称的,实验时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如果不垂直,成的像就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蜡烛是摆在桌面上的,不论怎样移

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2)点燃𝐴蜡烛,小心地移动𝐵蜡烛,直到与𝐴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发现像物大小相等;第20页,共23页(3)①当蜡烛𝐴慢慢靠近玻璃板时,蜡烛𝐴的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始终相同,所以像

的大小不变;②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在𝐵的位置放置一个光屏,光屏上接收不到像,这说明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故答案为:(1)薄;半透明;垂直;(2)完全重合;相等;(3)不变;相等;虚。(1)做平面

镜成像实验,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应选择玻璃板来代替镜面;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玻璃杯的厚度;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否则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成的像完全重合;(2)(3)当蜡烛𝐵和蜡烛𝐴的像完全重合时,表明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操作相关问题,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

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30.【答案】碎冰−2固态上升晶体3固液共存态【解析】解:(1)实验时,试管里装有适量的碎冰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冰受热均匀,而且温度上升较慢,

便于记录。(2)观察图乙,液面在0℃以下,温度计的示数为−2℃。(3)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加热第1分钟时,物质没有熔化,所以该物质处于固态,此时,该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上升。

(4)由图象还可以得出:冰是晶体,熔点为0℃,冰熔化持续了3𝑚𝑖𝑛,第4𝑚𝑖𝑛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故答案为:(1)碎冰;(2)−2;(3)固态;上升;(4)晶体;3;固液共存态。(1)为了使固体受热均匀,应使用固态粉

末或碎冰。(2)温度计读数时,看清分度值和零刻度线的位置。(3)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4)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点),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理解受热均匀的做法,准确读取温度计示数,理解晶体熔化的特点,能够根据熔化图像获取信息,可解答此题。31.【答案

】同一高度暗𝐹倒立𝐶𝐷近视第21页,共23页【解析】解:(1)实验前应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调到同一高度;环境越暗,烛焰相对越亮,烛焰成像会越清晰,为

使实验现象更明显,该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2)如图所示,当把蜡烛放在刻度尺25𝑐𝑚处时,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像距也等于二倍焦距,所以小明应将光屏移动到𝐹处,才能在光屏上看到等大、倒立的像;(3)凸透镜成

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越大;物体在𝐷点处,物距小于1倍焦距,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到,此时的成像原理与放大镜相同;对于物体在𝐴、𝐵、𝐶三点处时成实像,𝐶点物距最小,所成的实像最大,故选C;(4)将一只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

糊,将光屏远离凸透镜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又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镜为凹透镜,由此可知该眼镜片可用来矫正近视眼。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暗;(2)�

�;倒立;(3)𝐶;𝐷;(4)近视。(1)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调到同一高度,这样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成像的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并且越亮,物体成像越清晰;(2)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像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

等大的实像;(3)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越大;(4)将一只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将光屏远离凸透镜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光

屏上又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镜为凹透镜;用纸把透镜下半部分遮住了,不会影响透镜成像。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要求,一定要注意实验前的调整工作,为使像成在光

屏的中央,应使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同时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要注意理解应用。32.【答案】解:(1)根据𝑣=𝑠𝑡得声音从发出到反射进入耳共传播的距离为:𝑠=𝑣�

�=340𝑚/𝑠×1𝑠=340𝑚;(2)人站立的位置离山崖是:𝑠′=𝑠2=340𝑚2=170𝑚。第22页,共23页答:(1)声音从发出到反射进入耳共传播的距离是340𝑚;(2)人站立的位置离山崖是170𝑚。【解析】(1)根据𝑣=𝑠𝑡算出声音

从发出到反射进入耳共传播的距离;(2)人站立的位置离山崖是声音传播的距离的一半。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回声测距离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好题。33.【答案】解:(1)已知小车通过该路段的路程𝑠=600𝑚,

时间𝑡=1𝑚𝑖𝑛=60𝑠,小车通过该路段的速度:𝑣=𝑠𝑡=600𝑚60𝑠=10𝑚/𝑠=36𝑘𝑚/ℎ;(2)根据标志牌上的数据可知,这段路程限速60𝑘𝑚/ℎ>36𝑘𝑚/ℎ,因此小车没有超速行驶;(3)根据标志牌上的数据可知,此标

志处到广安市的路程为𝑠′=2𝑘𝑚=2000𝑚;由𝑣=𝑠𝑡可得到达广安市的时间𝑡′=𝑠′𝑣=2000𝑚10𝑚/𝑠=200𝑠。答:(1)小车通过该路段的速度是10𝑚/𝑠;(2)小车没有超速行

驶;(3)从路牌到达广安市的时间为200𝑠。【解析】(1)已知路程和时间,直接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即可求出小车通过该路段的速度;(2)根据标志牌的含义得出这段路程行驶的最高速度,然后与计算出的速度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3)根据

速度的计算公式即可求出从此标志处到达广安市所需的时间。本题考查了对速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结合生活实例,应用物理知识解决。34.【答案】解:(1)由𝜌=𝑚𝑉可得,冰块的质量:𝑚冰=𝜌冰𝑉冰=0.9𝑔/𝑐𝑚3×100𝑐𝑚3=90𝑔,因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所以,水的

质量:𝑚水=𝑚冰=90𝑔;(2)冰全部熔化成水时水的体积:𝑉水=𝑚水𝜌水=90𝑔1.0𝑔/𝑐𝑚3=90𝑐𝑚3,第23页,共23页将一体积为30𝑐𝑚3的空心金属球放入瓶中,发现球沉入水底,水面恰好上升到与

瓶口齐平,则空瓶的容积:𝑉容=𝑉球+𝑉水=30𝑐𝑚3+90𝑐𝑚3=120𝑐𝑚3;(3)金属球的质量:𝑚金=𝑚总−𝑚水−𝑚容=170𝑔−90𝑔−20𝑔=60𝑔,由题知,金属球空心部分

的体积占球总体积的13,则金属球实心部分的体积(即金属的体积):𝑉金=23𝑉球=23×30𝑐𝑚3=20𝑐𝑚3,该金属的密度:𝜌金=𝑚金𝑉金=60𝑔20𝑐𝑚3=3𝑔/𝑐𝑚3。答:(1)冰全部熔化后水的质量为90𝑔;(2)空瓶的容积为120𝑐𝑚3;(3)该金属的密度

为3𝑔/𝑐𝑚3。【解析】(1)知道冰块的体积和密度,根据𝜌=𝑚𝑉求出冰块的质量,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据此求出水的质量;(2)根据𝜌=𝑚𝑉求出冰全部熔化成水时水的体积,将一体积为30𝑐𝑚3的空心金属球放入瓶中,发现球沉入水底,

水面恰好上升到与瓶口齐平,水的体积加上金属球的体积即为空瓶的容积;(3)瓶子的总质量减去水和容器的质量即为金属球的质量,根据金属球空心部分的体积占球总体积的13求出实心金属的体积,利用𝜌=𝑚𝑉求出金属的密度。本

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和密度的计算,正确得出金属球的质量和体积是关键,要注意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43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