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DOC
  • 阅读 9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3 页
  • 大小 676.643 KB
  • 2023-01-1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2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共(23)页,676.643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815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23页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1.小蒋同学参加体育测试,下列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A.铅球成绩为70𝑚B.立定跳远成绩为10𝑚C.200

𝑚跑步用时29𝑠D.跳绳1𝑠跳100次2.下列技术的应用中,属于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超声波碎石B.倒车雷达C.𝐵超D.声呐探测鱼群位置3.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翟志刚、王亚平

、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他们随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但我们在电视上看他们在天和舱内却觉得静止不动(如图所示),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的参照物是()A.太阳B.天和舱C.地球D.月亮4.试卷上的文字是黑

色的,这是因为()A.文字反射黑色光B.文字吸收黑色光C.文字反射所有光D.文字吸收所有光5.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冰雪消融B.薄雾缥缈C.露珠晶莹D.雾凇簇簇6.如图所示为一款创意手机魔方蓝牙音箱,可10𝑚内无线连接手机实现无线音乐播放。

关于该音箱的说法正确的是()第2页,共23页A.创意手机魔方蓝牙音箱发声不需要振动B.音箱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C.根据音调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发出的声音D.音箱发出的乐音也会成为噪声7.不同材料组成的𝑎、𝑏两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

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的密度关系𝜌𝑎>𝜌𝑏B.𝑏的密度是𝑎的两倍C.若将𝑏的质量减半,它的密度不变D.若将𝑏的质量减半,它的密度变为1.0×103𝑘𝑔/𝑚38.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在消失过程中,需要吸热C.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D.地面上的水消失,与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形成原理相同9.“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如图所示,当小车自斜面上端𝐴位置

时开始计时(时:分:秒),滑至底端𝐵位置时停止计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此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2𝑐𝑚/𝑠B.此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4𝑐𝑚/𝑠第3页,共23页C.此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0𝑐𝑚/𝑠D.斜面的倾斜度越大越好,可以节省实验时间10.如图

所示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𝑎)和图(𝑐)中的光现象原理相同B.图(𝑏)中的手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图(𝑑)中的云在水中游,“云”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由图(𝑒)可知,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1.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上金属锇

的密度为22.6×103𝑘𝑔/𝑚3;宇宙中的“中子星”,其1𝑐𝑚3的物质有107𝑡,“脉冲星”核的密度为1015𝑔/𝑐𝑚3,“超巨星”的密度是氢气密度的17万分之一。上述密度最大的物质是()A.“超巨星”B.“脉冲星”核C.“中子星”D.金属锇

12.如图甲是小车𝑀沿直线运动的𝑠−𝑡图像,图乙是小车𝑁沿直线运动的𝑣−𝑡图像,由图可知()A.𝑀、𝑁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𝑀、𝑁都以2𝑚/𝑠的速度匀速运动C.0~6𝑠内,𝑀通过的路程大于𝑁通过的路程D.𝑀的

速度越来越大,𝑁的速度不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2.0分)第4页,共23页13.如图甲所示是家用温湿度计,其中温度计的温度是______℃;如图乙所示,在练习使用量筒时,为了使测量结果更精确,应该

选用______(选填“𝐴”或“𝐵”)量筒。14.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形状、状态、温度和______的改变而改变,将铜棒拉成铜丝,质量______;用燃气灶煮饭时,液化气罐内的气体质量______(

后两空均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15.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钢琴、小提琴、二胡同时演奏同一歌曲,人们可以分辨出它们的声音,主要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的______不同,二胡演奏时,手指压着弦的

不同地方可以调节声音的______(后两空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6.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可用作火箭等高速飞行器的表面覆盖层,可见其具有很好的______(选填“导热”或“隔热”)性。该陶瓷材料在常温下的密度为1.8×10³�

�𝑔/𝑚³,从常温加热至900℃高温,体积收缩至原体积的90%,质量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此时其密度为______𝑘𝑔/𝑚³。17.如图是加热固体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______

现象,停止加热待冷却后,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放出热量,______(前两空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的碘,生活中______(选填“露”、“冰”或“霜”)的形成就与固态碘的形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相同。18.如图所示,岸上

的人觉得水中的游泳运动员“腿变短了”,这是光的______现象,此现象说明:光从______中斜射入______中时,折射光线将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法线。第5页,共23页19.小明身高1.8𝑚,当他站在平面镜前2𝑚处时,他在镜中

的像距平面镜为______𝑚,镜中像的高度为______𝑚;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______现象而形成的。当他在湖边树荫下乘凉时,发现树下有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______现象而形成的。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20.如图所示,发光点𝑆在平面镜𝑀𝑁中的像为�

�1,当平面镜转过一定角度后,它的像为𝑆2,请你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转动后平面镜的大致位置。21.如图所示,游客通过海底观光隧道观看海底的海洋世界。𝐴点是游客的眼睛,𝐵、𝐶两点分别是游客看到的鱼以及水中鱼的实际位置,请完成游客在𝐴点

看到水中鱼的光路图。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2.0分)22.按要求完成填空。(1)如图甲所示,把钢尺一端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听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然后改变钢尺______,再次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发现钢

尺振动的越快,音调越______(选填“高”或“低”)。(2)如图乙所示,将一硬纸板𝐸𝑂𝐹竖立在平面镜𝑀上,用激光手电贴着硬纸板沿𝐴𝑂方向入射,此时反射光线沿𝑂𝐵方向射出,若将纸板𝑁𝑂𝐹向后偏

折,纸板上将______(选填“能”或“不第6页,共23页能”)看到反射光线,如果将光线沿着𝐵𝑂方向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沿着𝑂𝐴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23.小水同学为了测量某品牌食用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1)测量前,

小水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进行调平,调平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请你指出小明调节天平的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______。(2)正确调平后,小永进行以下操作: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食用醋的总质量𝑚1=37.4𝑔。B.将

待测食用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醋的总质量𝑚2(如图乙所示)。C.将烧杯中食用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食用醋的体积𝑉(如图丙所示)。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填字母代号)。(3)由图乙

知烧杯和食用醋的总质量为______𝑔;由图丙知量筒中食用醋的体积为______𝑐𝑚3;食用醋的密度是______𝑔/𝑐𝑚3。24.小明和小华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并根据实验数据各自绘制出了如图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第7页,共

23页(1)关于图甲中纸板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A.减少热损失B.有助于固定温度计C.减少“水雾”的干扰,方便读数D.减小杯内气压,使水沸腾得更快(2)图乙是水______(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烧

杯中气泡上升的情况;由图丙可知,当前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3)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是依然要用酒精灯持续加热,说明水在沸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4)小明、小华采用相同的装置,将初温相

同的水加热至沸腾,但用时不同,可能的原因是______。(5)参考下表数据,本次实验所用温度计液泡内的测温物质应为______。物质凝固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935725.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𝐴和𝐵进行下列实验。第8页,共23页(1)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本实验最好在______(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______;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𝐴和𝐵,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2

)小明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𝐵,使它与𝐴所成的像重合,在蜡烛𝐵处做好标记,测得蜡烛𝐵到𝐴的距离为10𝑐𝑚,再移走蜡烛𝐵,将玻璃板平移到蜡烛𝐵位置,此时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前一次成像的大小比较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二次所成像到蜡烛𝐴的距离为_

_____𝑐𝑚。(3)如图乙所示,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成45°角并固定,让蜡烛𝐴沿着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将看到蜡烛𝐴在玻璃板后面的像______运动(选填“水平向右”、“水平向左”、“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4)若图丙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平面镜沿𝑀𝑁截成两半,并分别

前后移一段距离(一半向前,一半向后移动),则猫的头部通过前、后两半面镜子______(填字母)。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26.如图,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其正前方有一固定的超声波测速装置。该装置每隔1𝑠发射一束超声波脉冲信号,每个脉冲信号持续时间极短,超声波遇到轿车后立即返回,返回信号被超声波测速装置接收,经过计算机处理自动计算出车速。如图是该测速装置连续

发射和接收两次信号的波形图。已知发射第二个脉冲信号时第一个脉冲信号已被接收,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𝑚/𝑠,根据图象获得的信息计算:(1)第一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遇时,轿车距测速装置有多远?(2)该轿车车速为多少?第9页,

共23页六、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27.为响应“绿色出行”的倡议,小华每天都选择骑行共享单车上学,在学完密度知识后,他查询资料得知他上学骑行的这一款自行车钢质车架质量为15.8𝑘𝑔,橡胶轮胎的总质量为2.6𝑘𝑔,而钢质车架的体积和轮胎的体积相等。(𝜌钢=7.

9×103𝑘𝑔/𝑚3)(1)早晨,小华骑车上学时地面上出现长长的影子,影子主要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2)钢质车架的体积为多少𝑚3?(3)橡胶的密度是多少𝑘𝑔/𝑚3?(4)若将车架的

材料更换为某种合金材料(合金车架由于管壁厚度增加,车架体积是钢车架的1.2倍),则合金车架的质量是多少𝑘𝑔?(𝜌合=3×103𝑘𝑔/𝑚3)第10页,共23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𝐶【解析】解:�

�、铅球成绩约为7𝑚,故A错误;B、立定跳远成绩约2𝑚左右,故B错误;C、200𝑚跑步用时约29𝑠,符合实际,故C正确;D、跳绳1𝑠跳2次左右,故D错误。故选:𝐶。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

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2.【答案】𝐴【解析】解:𝐴、利用超声波碎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A正确;B、倒车雷达,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错误;

C、𝐵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错误;D、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𝐴。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𝐵超”等;声音

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此题考查的是声的利用,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声波传递信息和能量的性质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3.【答案】𝐵【解析】解: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在天和舱内,随天和舱一起运动,航天员相对于天和舱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天和

舱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航天员与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以太阳、地球、月亮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故B符合题意。故选:𝐵。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

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第11页,共23页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4.【答案】𝐷【解析】解:根据物体颜色的判断规律可知,黑字吸

收所有颜色的光,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𝐷。不透明的物体物体的颜色由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可反射所有色光,而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本题考查了不透明的物体物体的颜色由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特点。对于白色和黑色,其形成原理恰好相反,值得我们注意。5.【答案】𝐷【解析】解:𝐴、冰雪消融是

冰雪熔化为水,故A错误;B、薄雾缥缈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B错误;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C错误;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D正确。故选:𝐷。物质由气态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

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6.【答案】𝐷【解析】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创意手机魔方蓝牙音箱发声需要振动,故A错误;B、音箱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越来越小,但传播速度不变,故B错误;C、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发出的声音,故C错误;D、音箱

发出的乐音,如果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也会成为噪声,故D正确。故选:𝐷。第12页,共23页(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变;(3)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4)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

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传播速度,声音的特性,以及乐音与噪音的区别,是一道声学综合题。7.【答案】𝐶【解析】解:𝐴𝐵.由图像可知,当𝑉𝑎=𝑉𝑏=2×10−3𝑚3时,𝑎、𝑏的质量分别为:𝑚𝑎=1𝑘𝑔,𝑚𝑏=4

𝑘𝑔,则𝑎、𝑏的密度分别为:𝜌𝑎=𝑚𝑎𝑉𝑎=1𝑘𝑔2×103𝑚3=0.5×103𝑘𝑔/𝑚3,𝜌𝑏=𝑚𝑏𝑉𝑏=4𝑘𝑔2×10−3𝑚3=2×103𝑘𝑔/𝑚3,所以,二者的密度关系为𝜌𝑎<𝜌𝑏,𝑏的密度是𝑎的4倍,故A、B错误;�

�𝐷.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所以,将𝑏的质量减半,它的密度不变,仍为2×103𝑘𝑔/𝑚3,故C正确、D错误。故选:𝐶。(1)根据图象读出𝑎、𝑏两物体的体积为2×10−3𝑚3时对应

的质量,根据𝜌=𝑚𝑉求出两者的密度,然后比较两者密度的大小关系;(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体积大小无关。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和密度的特性,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8.【答案】𝐵【解析】解:𝐴、吹风扇感到凉快,是因为是吹风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吸热,从而使人感觉凉快

,故A错误;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在消失过程中,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B正确;C、雪的形成是属于凝华现象,而凝华要放出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稍微变暖,故C错误;D、地面上的水消失,属于升华现象,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两者形成原理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𝐵。物质从固态变

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第13页,共23页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

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只要我们认真的观察就一定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9.【答案】𝐴【解析】解:𝐴𝐵𝐶、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𝑚𝑚,小车在𝐴点的刻度值为1.00𝑐𝑚,在𝐵

点的刻度值为7.00𝑐𝑚,则由𝐴运动到𝐵通过的路程为𝑠=7.00𝑐𝑚−1.00𝑐𝑚=6.00𝑐𝑚;由𝐴运动到𝐵所用的时间为𝑡=15:03:05−15:03:00=5𝑠,由速度公式可知,该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为𝑣=𝑠𝑡=6.00𝑐𝑚5𝑠=1.2𝑐𝑚

/𝑠,故A正确,BC错误;D、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小车运动得慢些较好,即斜面的倾斜度小一些,故D错误;故选:𝐴。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𝑚𝑚,根据小车在𝐴、𝐵点的刻度值确定路程,由两个时刻的差值确定运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平均速度;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小车运动得慢些

较好,据此分析解答。本题考查刻度尺的使用、平均速度的计算的知识,谈到平均速度,需明确哪段时间内或哪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10.【答案】𝐴【解析】解:A、海市蜃楼、水中折断的铅笔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所以图(

𝑎)和图(𝑐)中的光现象原理相同,故A正确;B、图(𝑏)中的手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C、图(𝑑)中的云在水中游,“云”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D、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故选:𝐴。海市蜃楼、水中折断的铅笔是由于

光的折射产生的;手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云在水中游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相同,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光照射到表面粗糙的物体上会发生漫反射,第14页,共23页漫反射遵循反射规律。本题要注意,云在水中游,是天上的云通过湖面成的虚像,与平面镜成像原理

相同,像随物动,不能误认为是光的折射现象。11.【答案】𝐵【解析】解:地球上金属锇的密度为22.6×103𝑘𝑔/𝑚3;宇宙中的“中子星”的密度𝜌中子星=𝑚𝑣=103𝑘𝑔×10710−6𝑚3=1016𝑘𝑔/𝑚3“脉冲星”核的密度𝜌脉

冲星=1015𝑔/𝑐𝑚3=1018𝑘𝑔/𝑚3“超巨星”的密度是氢气密度的17万分之一,即𝜌超巨星=0.09𝑘𝑔/𝑚3×1170000=5.3×10−7𝑘𝑔/𝑚3由此可知“脉冲星”的密度是最大的。故选:𝐵。根据密度计算公式

求出中子星和超巨星的密度,同时将密度的单位换算统一进行比较。此题考查的是密度的计算和密度单位的换算,密度单位的换算是比较简单的,但出错的比较多,这就需要我们换算单位时一定要细心认真。12.【答案】𝐵【解析】解:由

图知,𝑀车的𝑠−𝑡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𝑀的路程逐渐的变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𝑀车做匀速运动;𝑁车运动的𝑣−𝑡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𝑁的速度不变,所以�

�做匀速运动,速度为2𝑚/𝑠。𝐴𝐵𝐶、由图可知,𝑀、𝑁两车都做匀速运动;由图甲可知,𝑀车的速度为𝑣𝑀=𝑠𝑀𝑡𝑀=10𝑚5𝑠=2𝑚/𝑠;由乙图可知,𝑣𝑁=2𝑚/𝑠;所以𝑀、𝑁都以2𝑚/𝑠匀速运动,故B正确、AD错误;C、0~6𝑠内,根据𝑣

=𝑠𝑡可得𝑠=𝑣𝑡,𝑀、𝑁速度相等、运动时间相等,路程相等,故C错误。故选:𝐵。物体的𝑣−𝑡图像若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物体的𝑠−𝑡图像若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

速运动。(1)由图可知,𝑀、𝑁两车都做匀速运动;(2)由图甲、乙可求𝑀、𝑁车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𝑀、𝑁6𝑠内运动的路程,并比较得出路程大第15页,共23页小。根据图像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像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

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强。13.【答案】28𝐵【解析】解:(1)图甲温度计的量程是−30℃~50℃,分度值为1℃,此时的温度是28℃。(2

)图乙中图𝐴中量筒的分度值是5𝑚𝐿,图𝐵中量程的分度值是2𝑚𝐿,为了使测量结果更精确,应该选用如图所示的𝐵量筒。故答案为:28;𝐵。(1)温度计的量程为−30℃~50℃,分度值为1℃,根据指针位置读数。(2)明确量筒的分度值,分度值较小的量筒测量更精确。本题考查了温度

计的读数和量筒的使用,是基础题。14.【答案】位置不变变小【解析】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将将铜棒拉成铜丝,铜棒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其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改变,所以质量不

变;用燃气灶煮饭时,液化气罐内的气体质量变小。故答案为:位置;不变;变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都没有关系,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此题考查质

量及其特性,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15.【答案】振动音色音调【解析】解: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钢琴、小提琴、二胡同时演奏同一歌曲,人们可以分辨出它们的声音,主要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二胡演奏时,手指压着弦的不同地方可以调节声音的音调。故答案为:振动;

音色;音调。(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第16页,共23页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理解声音的产生条件,区分声音

的三个特征,可解答此题。16.【答案】隔热不变2×103【解析】解:(1)火箭高速飞行时与大气摩擦,表面温度急剧升高,将这种新型陶瓷材料用作火箭等高速飞行器的表面覆盖层,可见其具有很好的隔热性;(2)材料体积变为原来的90

%,其质量不变,由公式𝜌=𝑚𝑉可知高温时的密度与常温下的密度关系为:𝜌′=𝑚𝑉′=𝑚0.9𝑉=109𝜌=109×1.8×103𝑘𝑔/𝑚3=2×103𝑘𝑔/𝑚3。故答案为:隔热;不变;2×103。(1)火箭高速飞行时与大气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

内能,温度急剧升高,为了保护火箭内部结构,其表面覆盖层应具有很好的隔热性;(2)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质量的大小与形状无关,体积变为原来的90%时,其质量不变,由公式𝜌=𝑚𝑉可求得其高温时的密度。本题考查新材料的应用、质量、密度的计算,难度

一般。17.【答案】升华凝华霜【解析】解:在烧杯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固态碘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发生了升华现象;过一会儿,碘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附着在玻璃片上,发生了凝华现象;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

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冰是水凝固形成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屋顶及地面形成的;所以,生活中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故答案为:升华;凝华;霜。(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在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

凝华,在凝华过程需要向周围放出热量。掌握六种物态变化,以及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会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18.【答案】折射水空气远离第17页,共23页【解析】解: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

于入射角,人们逆着光线看去,看到的是物体变浅的虚像,所以,岸上的人觉得水中的游泳运动员“腿变短了”。故答案为:折射;水;空气;远离。光的折射规律可概括为“三线同面,两线分居”,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大于入射角。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光的折射定律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定律内容,属于识记性的内容,要求学生不但能够牢记,而且要学会熟练应用。19.【答案】21.8光的反射直线传播【解析】解:(1)因为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

距相等,此时物距为2𝑚,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平面镜也为2𝑚;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所以1.8𝑚的人站在平面镜前2𝑚处,他在镜中的像大小也为1.8𝑚;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而形成的;(2)树叶间有空隙,形成一个个小孔,树荫下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经小孔成

的实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答案为:2;1.8;光的反射;直线传播。(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而形成的;(2)影子的形成、日

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平面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非常常见,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活学活用。20.【答案】解:过平面镜𝑀𝑁作𝑆1的对称点,即为点光源𝑆的位置;连接𝑆𝑆2,画出

其垂直平分线,即转动后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第18页,共23页首先根据𝑆1找出发光点𝑆的位置,当确定了𝑆与𝑆2的位置,根据平面镜

成像的特点,找出转动后平面镜的位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具体关系是: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左右相反。21.【答案】解:上方水中鱼反射的光线由水斜射入下方空气发生折射后进入𝐴处游客的眼睛,且折射角大

于入射角,游客逆着折射光线看到鱼的虚像,而鱼的实际位置在𝐵处,人看到鱼的像在𝐶处,连接𝐵𝐴的连线与界面的交点为入射点,𝐶与入射点的连线为入射光线,入射点与𝐴的连线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解析】根

据题意知,上方水中的鱼反射的光,斜射到水和空气的界面时发生折射,折射后进入𝐴处游客的眼睛,游客逆着折射光线,沿直线看到是鱼的虚像,据此作出人眼看到鱼的光路图。本题考查根据折射规律作图,根据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确定入射点是关键。22.【答案】伸长桌面的长度高不能可逆的【解析】

解:(1)把钢尺一端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听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然后改变钢尺伸长桌面的长度,再次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伸长桌面的长度越短,发现钢尺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则音调越高;(2)当𝐹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

度时,则呈现反射光线的𝐹板和呈现入射光线的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𝐹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但是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仍然在同一平面内;如果将光线沿着𝐵𝑂方向射向平面镜

时,反射光线沿着𝑂𝐴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故答案为:(1)伸长桌面的长度;高;(2)不能;可逆的。(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做出解答。第1

9页,共23页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属于基础题。23.【答案】游码调零𝐵𝐶𝐴82.4401.125【解析】解:(1)使用天平时,应先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由图知,小水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了游码调零这一步骤;(2)在测量时,需先测

出烧杯和食用醋的总质量,再将烧杯中食用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醋的体积,并测出烧杯和剩余醋的总质量,所以测量的正确顺序为𝐵𝐶𝐴;(3)由图乙知烧杯和食用醋的总质量𝑚2=50𝑔+20𝑔+10𝑔+2.4𝑔=82.4𝑔,烧

杯和剩余食用醋的总质量𝑚1=37.4𝑔,所以量筒中食用醋的质量𝑚=𝑚2−𝑚1=82.4𝑔−37.4𝑔=45𝑔,由图丙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𝑚𝑙,量筒中醋的体积为:𝑉=40𝑚𝑙=40

𝑐𝑚3,所以食用醋的密度𝜌=𝑚𝑉=45𝑔40𝑐𝑚3=1.125𝑔/𝑐𝑚3。故答案为:(1)游码调零;(2)𝐵𝐶𝐴;(3)82.4;40;1.125。(1)天平测量前平衡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2)在测量液体密度时,为了减小误差,测出的是倒入量筒中的质量和体积;(3)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物体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注意标尺和量筒的分度值;根据两次天平的读数之差,即可得出量筒中食用醋的质量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食用醋的密度。本题是液体密度测量的实验,考查了学生对测量液体密度的掌握,同时考查了天平、量筒的读数及密度的计算。24.【答案】𝐷沸腾前98吸热小华所用水的质量大水银【解析】解:(1

)𝐴𝐵𝐶、纸板的作用是为了减少热损失,提高加热效率;便于固定温度计,减少水雾的干扰,方便温度计读数;𝐷、纸板上有小孔,能够使烧杯内与外界相通,气压相同,而不是减小杯内气压,故D选项错误;(2)由乙图可知,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大变小,是沸腾前的图像;由图丙可知,此时水的沸点为98℃;(3)在

沸腾的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是依然要用酒精灯持续加热,说明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第20页,共23页(4)由图丙可知,两人所用的装置和水的初温相同,小华将水从90℃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过长,原因是小华所用水的质量大;(5)水的沸点在100℃左右,高于酒精的沸点,但低于水银的沸点

,所以本次实验所用温度计液泡内的测温物质是水银。故答案为:(1)𝐷;(2)沸腾前;98;(3)吸热;(4)小华所用水的质量大;(5)水银。(1)𝐴𝐵𝐶、烧杯加盖主要防止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便于固定温度计,减少水雾的干扰,方

便温度计读数;𝐷、同时可以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2)水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大变小,水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小变大;分析图像即可得出水的沸点;(3)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4)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水的多少、水的初温、酒精灯火焰的大小等;根据其判断加热时间过长的原因;(

5)根据水银和酒精的沸点可知液泡中液体的种类。此题主要考查了水沸腾的条件及特点,涉及到沸腾条件、掌握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25.【答案】较暗确定像的位置大小不变20竖直向下𝐷【解析】解:(1)本实验应在较暗环境下进行,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

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选择两段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将玻璃板向远离蜡烛方向移动,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𝑐𝑚时,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0𝑐𝑚,所以像和物相距20𝑐𝑚;(

3)当蜡烛𝐴沿着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时,根据物像相对于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顺序与现实中的恰好相反,且关于镜面对称,则蜡烛𝐴在平面镜中的像做竖直向下运动;(4)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

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由于一半向前,一半向后移动,所以当𝑀𝑁分开后,猫在两个镜子中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在不相同的位置。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𝐷。故答案为:(1)较暗;确定像的位置;大小;(2)不变;20;(3)竖直向下;(4)𝐷。(

1)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物体越亮,物体在平面镜成像越清晰。利用玻璃板第21页,共23页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

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根据物像相对于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由此分析突破此题。本题为探究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考查器材作用、成像特点等知识。26.【答案】解:(1)由图知,测速装置第一次发出、接收脉冲信号用的时间为0.5𝑠,则测速装置发出的脉冲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装置所用时间:𝑡1=12×0.5𝑠=0.25𝑠,由𝑣=𝑠𝑡得第一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遇

时轿车到测速装置的距离:𝑠1=𝑣声𝑡1=340𝑚/𝑠×0.25𝑠=85𝑚;(2)由图知,测速装置第二次发出、接收脉冲信号用的时间为0.3𝑠,则测速装置发出的脉冲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装置所用时间:𝑡2=12×0.3𝑠

=0.15𝑠,由𝑣=𝑠𝑡得第二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遇时轿车到测速装置的距离:𝑠2=𝑣声𝑡2=340𝑚/𝑠×0.15𝑠=51𝑚;轿车在两次与脉冲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𝑠′=𝑠2−𝑠1=85𝑚−

51𝑚=34𝑚,由图知,轿车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𝑡′=1.15𝑠−0.25𝑠=0.9𝑠,轿车行驶速度:𝑣车=𝑠′𝑡′=34𝑚0.9𝑠≈37.8𝑚/𝑠。答:(1)第一个脉冲信号和

轿车相遇时,轿车距测速装置有85𝑚;(2)该轿车车速为37.8𝑚/𝑠。第22页,共23页【解析】(1)由图知,测速装置第一次发出到接收脉冲信号用的时间为0.5𝑠,则脉冲信号从轿车处返回到测速装置所用时间𝑡1=12×0.5𝑠,利用𝑠=𝑣𝑡求第一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

遇时轿车到测速装置的距离;(2)由图知,测速装置第二次发出带接收脉冲信号用的时间为0.3𝑠,则测速装置从轿车处返回到测速装置所用时间𝑡2=12×0.3𝑠,利用𝑠=𝑣𝑡求第二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遇时轿车到测速装置的距离;轿车在两次与脉冲信号相遇

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𝑠′=𝑠2−𝑠1;由图知,轿车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𝑡′=1.15𝑠−0.25𝑠,利用速度公式求轿车行驶速度。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灵活应用,关键是找到对应的路程和时间,这是本题的一个难点。27.【

答案】直线传播【解析】解:(1)早晨,小华骑车上学时地面上出现长长的影子,影子主要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2)钢质车架的体积:𝑉钢=𝑚钢𝜌钢=15.8𝑘𝑔7.9×103𝑘𝑔/𝑚3=2×10−3𝑚3,

(3)由题知,钢质车架的体积和轮胎的体积相等,则橡胶的体积:𝑉橡胶=𝑉钢=2×10−3𝑚3,橡胶的密度:𝜌橡胶=𝑚橡胶𝑉橡胶=2.6𝑘𝑔2×10−3𝑚3=1.3×103𝑘𝑔/𝑚3;(4)若将所用的钢材换为某合金材料时,车架体积变为:𝑉合=1.2𝑉钢=1.2×

2×10−3𝑚3=2.4×10−3𝑚3合金车架的质量:𝑚合=𝜌合𝑉合=3×103𝑘𝑔/𝑚3×2.4×10−3𝑚3=7.2𝑘𝑔。故答案为:(1)直线传播;(2)钢质车架的体积为2×10−3𝑚3;(3)橡胶

的密度是1.3×103𝑘𝑔/𝑚3;(4)合金车架的质量为7.2𝑘𝑔。第23页,共23页(1)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2

)已知钢质车架的质量和钢的密度,利用公式𝑉=𝑚𝜌可求得钢质车架的体积;(3)由题知,钢质车架的体积和轮胎的体积相等;又已知轮胎橡胶的质量,再利用公式𝜌=𝑚𝑉即可求得橡胶的密度;(4)由题知,合金车架由于管壁厚度增加,车架体积是钢车架的1.2倍,可求得合金车架的体

积,利用公式𝑚=𝜌𝑉可求得其质量。本题主要考查了密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应用,注意计算过程中各体积的大小关系,难度不大。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43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