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DOC
  • 阅读 7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510.132 KB
  • 2023-01-1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共(18)页,510.132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813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18页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1.在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课桌的高度为75𝑑𝑚B.真空中光速约为340𝑚/𝑠C.

成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1.1𝑚/𝑠D.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𝑘𝑔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洗眼镜时,人听到的“呲呲”声是清洁器发出的超声波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调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蝙蝠靠次声波发现昆虫

3.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零时33分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载人飞船升空过程中,相对地面是静止的B.载人飞船升空过程中,做的是匀速直线

运动C.载人飞船与火箭分离后,相对火箭是运动的D.航天员进入太空后,质量变小4.在“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防疫“神器”。到了冬天,戴眼镜的人常因口罩佩戴不严实,出现眼镜“起雾”的现象,下列关于“起雾”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化吸热现象B.液化吸热现象

C.液化放热现象D.凝固放热现象第2页,共18页5.2020年全国射击冠军赛于9月份举行,在男子10米气手枪决赛中,北京奥运会冠军庞伟以242.5环的成绩夺得冠军。以下现象与运动员射击时瞄准原理相同的是()A.手影B.水面上“折断”的筷子C.“后视镜”中的景

物D.雨后彩虹6.如图乙所示,是小明同学自制的潜望镜。观察到的像是()A.B.C.D.7.如图所示,小明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从图中现象可以判断()A.此镜片为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B.此镜片为凸透镜

,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第3页,共18页C.此镜片为凹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D.此镜片为凹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8.如表给出了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阅读后请判断下面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一些物质的密度(𝑘𝑔

/𝑚3)水1.0×103水银13.6×103冰0.9×103干松木0.5×103煤油0.8×103铜8.9×103酒精0.8×103铅11.3×103A.1𝑘𝑔水凝固成冰后体积不变B.酒精用掉一半后

密度将变为0.4×103𝑘𝑔/𝑚3C.一个最多能装1𝑘𝑔的酒精的瓶子,它一定不能装1𝑘𝑔水D.一个体积为2𝑐𝑚3纯铜球的质量是16𝑔,此铜球一定不是实心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9.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时,如果操作不当,会使测量值有偏差,这是应

该避免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托盘天平测质量时,未将游码归零就调平,测量结果可能会偏小B.用体温计测体温,使用未用力甩过的体温计,测量结果可能会偏大C.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刻度尺没有与被测物体平行,测量结果可能会偏小D.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直径时,若绕金属丝时缠绕不紧密,测量结果可能会偏大10.

如图所示,港珠澳大桥由“水上桥面”和“海底隧道”两部分组成,隧道内壁采用了让人视觉舒适的新型装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面海浪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B.隧道内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光

在装饰材料上发生漫反射D.我们能看到大桥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第4页,共18页11.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所使用的透镜焦距为10𝑐𝑚,实验中将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四个位置,观察光屏上成像情况(光屏位置未标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在甲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蜡烛在丁位置时,透镜成像的特点与幻灯机的原理相同C.蜡烛在乙向丙位置移动过程中,光屏上所成的像逐渐变大D.当蜡烛因燃烧而变短时,光屏上的

像会向上移动12.两辆汽车𝐴、𝐵在平直路面上沿同一方向运动时的𝑠−𝑡图象如图所示,其中𝐴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线甲是𝐴车的𝑠−𝑡关系图象B.在0时刻时,𝐴、𝐵两车在

同一位置C.在0时刻时,𝐴、𝐵两车的速度相等D.在𝑡1到𝑡2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13.小明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如图甲是调节天平平衡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

衡B.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横梁平衡第5页,共18页C.乙图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71.2𝑔D.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3.57×103𝑘𝑔/𝑚3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14.小明在学习声、光现象时,做了下

面三组实验:(1)如图1所示,小明用手沾水摩擦空高脚杯的杯口,使其发声,发声体为______(选填“空气柱”或“杯子”)。然后往杯中加水,发现加的水越多,音调越______(选填“高”或“低”)。(2)如图2所示,小明用激光笔𝑆发出

的一条光线斜射向水面,水发现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𝐴和𝐵,请作出入射光线𝑆𝑂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3)小明在上面的实验过程中发现,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查资料可知,这是光的折射。小明想探

究“光的折射规律”,他将光从空气分别斜射入水和玻璃中,并记录了如表所示的数据。空气中的入射角0°30°45°60°水中的折射角0°22°32°40°玻璃中的折射角0°17°24°30°①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选填“增大“

或“减小”)。②分析表中数据猜想,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角_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达到90°。③当光以40°入射角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为______。④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用塑料薄膜和水制成一个“水凸透镜”,与外观尺寸相同的玻璃凸透镜相比,“水凸透镜”的焦距更____

__(选填“大”或“小”)。⑤实验中,小明在清水中滴入几滴牛奶并搅匀,在水面上方的空气中熏了点烟雾,此做法是为了______。第6页,共18页15.物理实验课上,同学们分了若干小组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两个实验:(1)𝐴组在图甲所示的

烧杯中加入碎冰,等冰熔化成水再进行加热直至沸腾,在此过程中通过测量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冰的熔点是______,表示冰熔化是______段;由实验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特点

是:______。(2)𝐵组利用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这实验方法的优点是:______;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𝐵组持续加热,继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发现在标准

大气压下能得到图象中的𝐷𝐸段,但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是因为______。(3)𝐶和𝐷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水的初温相同,且同时开始实验,但𝐶组烧杯中的水先

开始沸腾,原因可能是:______。图丁是𝐶组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在图丁中大致画出𝐷组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第7页,共18页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16.2021年12月18日开通运营的赣深高速铁路,全线从赣州西站连

接至深圳北站,铁路全长约455𝑘𝑚,共设14个车站,设计的最高速度为350𝑘𝑚/ℎ。赣深高速铁路所经过的松岗山隧道,是赣深高速铁路广东段最长隧道,为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其入口和出口两端都安装了列车感应装置,隧道

全长约10𝑘𝑚,最大埋深约353𝑚。则:(1)若列车全程以最高时速行驶,从赣州西站到深圳北站需要多长时间?(2)一列长为400𝑚的复兴号列车,以180𝑘𝑚/ℎ的速度通过松岗山隧道,入口感应装置探测到车头到达,到出口感应装置感应到车尾离开,时间间隔多少秒?17.“一座有公共

艺术关照的城市,才是一座能思考、有感觉的城市。”深圳雕塑最多的公园来了!30多个艺术装置赫然屹立在深圳人才公园各个角落。如图是铸就国之重器的元勋们的雕塑。雕塑所用的黄铜的密度约为𝜌铜=8.5×103𝑘𝑔/𝑚3。假设一个人的质量为60𝑘�

�,人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接近,取𝜌=1×103𝑘𝑔/𝑚3。用黄铜制作与这个人体积大小一样的实心雕塑。求:(1)这个人的体积;(2)雕塑的质量;(3)小明同学很喜欢这种黄铜雕塑,他收藏了一个用黄铜制造的“孺子牛”模型摆件,这个摆件的质量是850𝑔,体积为300𝑐𝑚3,求摆件空心部分的

体积。第8页,共18页五、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嫦娥五号的“挖土”之旅北京时间2020年11月24日,在中国文昌披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

陆在月球正面西经51.8度、北纬43.1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传回着陆影像图。12月6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通过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完成中国首次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2020年12月17日凌晨1点59分,嫦嫉五号返回器携带1731克月壤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

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历时大半个月,嫦娥五号跨越38万公里,闯过多个难关,成功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完成了这次意义非凡的太空之旅。(1)嫦娥五号探测器______(选填“是”

或“不是”)用声波实现信息交换的,原因是真空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声。(2)嫦娥五号在月面下降过程中,安装在着陆器上的降落相机所拍的影像是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在下降过程中,降落相机所成的像将______(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3)距月面15𝑘𝑚处,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开始实施制动下降,历时800𝑠,将探测器相对月球速度从约1.7𝑘𝑚/𝑠逐步降为零,组合体“落月”阶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𝑚/𝑠。(4)嫦娥五号返回器带回了1731𝑔月壤,月壤从月球被带到地球的过程中其

质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9页,共18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𝐶【解析】解:𝐴、课桌的高度为75𝑐𝑚,故A错误;B、真空中光速约为3×108𝑚/𝑠,故B错误;C、成人正常的步行

速度约为1.1𝑚/𝑠,符合实际,故C正确;D、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𝑘𝑔,故D错误。故选:𝐶。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

际的答案。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2.【答案】𝐵【解析】解:𝐴、人听到的“呲呲”声不是清洁器发出的超声波,因为超声波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外,故A错误;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

音调,故B正确;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D、蝙蝠利用超声波发现昆虫,故D错误。故选:𝐵。(1)人的听觉范围是20𝐻𝑧~20000𝐻𝑧,高于20000𝐻𝑧的称为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

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3)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4)蝙蝠利用超声波发现昆虫。知道人的听觉范围、

减弱噪声的方法,可解答此题。3.【答案】𝐶第10页,共18页【解析】解:𝐴、载人飞船升空过程中,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A错误;B、载人飞船升空过程中,做的是加速运动,故B错误;C、载人飞船与火箭

分离后,相对火箭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飞船是运动的,故C正确;D、航天员进入太空后,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其质量不变,故D错误。故选:𝐶。(1)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确定所选的参照物,若被研究的

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

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时本题还考查了对质量的理解,难度不大。4.【答案】𝐶【解析】解:冬天,戴眼镜的人常因口罩佩戴不严实,出现眼镜“起雾”的现象。是口中呼出的水蒸气

遇到温度低的镜片液化为小水滴,液化放热。故选:𝐶。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

认识。5.【答案】𝐴【解析】解:射击时的瞄准是利用“三点一线”,是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A、手影游戏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正确;B、“折断”的筷子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C、“后视镜

”中的景物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D、雨后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故选:𝐴。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利用这一特点,人们可以看到许多现象,例如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

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第11页,共18页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6.【答案】𝐶【解析】解:根据潜望镜中使用的是两块平面镜;第一个镜子成正立、等大的像,第二个镜子成正立、等大

的像,最后的像就是跟原物完全一样的像。故选:𝐶。首先要弄清潜望镜的原理,是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反射的光,照射到潜望镜上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下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人的眼里,人就能从低处看见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总之是平面镜成像。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

镜成像原理及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正立的虚像。7.【答案】𝐵【解析】解:由图可知,此透片可以将太阳光会聚到一点,因此说明此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用这镜片磨成的眼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故B正确。故选:𝐵。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用来矫正远视眼

。本题通过简单的光现象考查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以及远视眼的矫正,难度不大。8.【答案】𝐷【解析】解:𝐴、水结冰质量不变,冰密度更小,由𝑉=𝑚𝜌可知,1𝑘𝑔水凝固成冰后的体积变大,故A错误;B、酒精的密度

为0.8×103𝑘𝑔/𝑚3,用去一半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不变,质量变小,密度不变,故B错误;C、由表中数据可知,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根据𝑉=𝑚𝜌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酒精的体积大,故一个瓶子如果能够装1𝑘𝑔酒精,那么它一定能够装得下1

𝑘𝑔水,故C错误;D、体积为2𝑐𝑚3的实心铜球质量为𝑚=𝜌𝑉=8.9𝑔/𝑐𝑚3×2𝑐𝑚3=17.8𝑔>16𝑔,故此铜球是空心的,故D正确。故选:𝐷。第12页,共18页(1)水结冰质量不变,密度变小,利用𝑉=𝑚𝜌分析体积的大小变化;(2)密

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据此分析;(3)由表中数据可知,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再根据𝑉=𝑚𝜌分析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的体积大小即可。(4)假设此球为实心,根据𝑚=𝜌𝑉计算质量,若质量为16𝑔,说明此球为实

心球,若质量大于16𝑔,即为空心球。本题考查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及体积、质量计算的相关问题,有一定难度。9.【答案】𝐵𝐷【解析】解:𝐴、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未将游码拨至左侧零位,就调节横梁平衡,称量前就有读数值,测量结果中比

真实值大了这一数值,所以结果偏大,故A错误;B、当使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所测温度高于体温计原来的示数,温度计的液柱会继续上升,如果所测温度低于温度计原来的示数值,温度计的示数就是原来温度值,所以测量值不可能会偏小,故B正确;C、用刻度尺测长度

时,刻度尺没有与被测物体平行,测量值会偏大,故C错误;D、若在绕金属丝时,没有密绕而是留有间隙,会使测量的线圈长度偏大,导致测得的直径偏大,故D正确。故选:𝐵𝐷。(1)天平使用时未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会引起一种误差,这种误差叫正

误差,结果中必须减去这一值才能正确;(2)体温计的特殊构造,使得它的液柱不能自动回落,所以体温计可以取出来读数,当使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所测温度高于体温计原来的示数,温度计的液柱会继续上升,最终的示数即为所要测的温度,如果所测温度低于温度计原来的示数值,温度计的示数就是原来温度值;

(3)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刻度尺没有与被测物体平行,会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4)若在绕金属丝时,没有密绕而是留有间隙,会使测量的线圈长度偏大。本题考查托盘天平的使用,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刻度尺的使用等,本题需要学生从实际生

活入手,考虑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10.【答案】𝐴𝐶第13页,共18页【解析】解:𝐴、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水面海浪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隧道内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光在装饰材料上发生漫反射,不会影响司机

师傅开车,故C正确;D、我们能看到大桥是由于光的反射,故D错误。故选:𝐴𝐶。(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2)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3)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照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理

解声音的产生条件、减弱噪声的方法、光的反射现象,可解答此题。11.【答案】𝐶𝐷【解析】解:𝐴、蜡烛在甲位置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B、蜡烛在丁位置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原理相同,故B错误;C、蜡烛在乙向丙

位置移动过程中,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故C正确;D、蜡烛因燃烧而变短,根据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故D正确。故选:𝐶𝐷。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为放大镜;物

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或幻灯机;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为照相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此题主要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要熟记凸透镜成

像的规律,特别搞清像的特点及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12.【答案】𝐴𝐷【解析】解:𝐴、已知𝐴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象可知,甲是𝐴车的𝑠−𝑡关系图象,故A正确;B、由图象知,在𝑡=0时刻,甲在“𝑠0”位置,乙在“0”位置,所以两车不在同一位置,故B错第14页

,共18页误;C、题中说到𝐴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看倾斜程度可知,同样𝐵车在0−𝑡1时间内也做匀速运动,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注意不是突然做匀速运动),在0时刻时,则两车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D、在𝑡1到𝑡2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

的路程都是𝑠2−𝑠1,即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D正确。故选:𝐴𝐷。(1)在𝑠−𝑡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静止;(2)由图象可以得到甲乙的位置关系;(3)在0时刻时,𝐴、𝐵两车静止;(4)由图

象可以得到甲乙在𝑡1到𝑡2时间内的路程关系。此题考查了𝑠−𝑡图象的分析,根据图象确定物体运动状态,是解答此类问题的第一步。13.【答案】𝐵𝐷【解析】解:𝐴𝐵、图甲中天平的指针向左偏,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故A错误,B正确;C、图乙所示天平标尺一个小格表示0.2𝑔,所以石块的质量𝑚=50𝑔+20𝑔+1.4𝑔=71.4𝑔,故C错误;D、由图丙可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60𝑚𝐿=60𝑐𝑚3,石块和水的体

积为80𝑚𝐿=80𝑐𝑚3,所以石块的体积𝑉=80𝑐𝑚3−60𝑐𝑚3=20𝑐𝑚3,石块的密度𝜌=𝑚𝑉=71.4𝑔20𝑐𝑚3=3.57𝑔/𝑐𝑚3=3.57×103𝑘𝑔/𝑚3,故D正确。故选:𝐵𝐷。(1)天平使用

前的调节:放: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移: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左偏右调,右偏左调;(2)利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物体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之和;(3)先求出小石块的体积

,小石块的体积应等于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石块的密度。本题考查了固体密度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与读数、量筒的使用,是一道综合题。14.【答案】杯子低增大不可能60°大更好的显示光路第15页,共18页【解析】解:(1)小明用手沾水摩擦空高脚杯的杯口时,杯子振动发

声;水量越多,振动越慢,频率越低,盛水越多的杯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低;(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作出点光源𝑆关于水面的对称点,即𝑆的像𝑆′,由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𝑆′,所以连接𝐴𝑆′,与

水面的交点就是入射点𝑂,分别连接𝑆𝑂、𝑂𝐴、𝑂𝑃,分别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如图所示:;(3)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②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始终小

于入射角,故折射角不可能达到90°;③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则由表格数据可知,当光线以40°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应为60°;④表格数据可知,入射角为45°时,光射入水中时折射角为32°,光射入玻璃的折射角为24°,则玻璃对光

的偏折能力更强,所以两个外形完全一样的水凸透镜和玻璃凸透镜,玻璃凸透镜的焦距应更短,“水凸透镜”的焦距更大;⑤在清水中滴入几滴牛奶并搅匀,并在水面上方的空气中熏了点烟雾,牛奶和烟雾可以反射光,此做法是为了更好的显示

光路。故答案为:(1)杯子;低;(2)如上图;(3)①增大;②不可能;③60°;④大;⑤更好的显示光路。(1)质量大的物体较难振动,频率较低;(2)先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确定入射点,在此基础上即可确定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3)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

得出结论;②根据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分析;③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④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入射角相同时,光射入玻璃和水中时折射角的大小关系,从而得出玻璃和第16页,共18页水对光的偏折能力的强弱,最后判断两种凸透镜的焦距大小

关系;⑤为了使水和空气更好地反射光线,便于观察的角度进行分析。本题考查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根据现象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有一定的综合性。15.【答案】0℃𝐵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使冰受热均匀不能达到了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𝐶组水的质量少【解析】解:(1)图

1中,𝐵𝐶段温度保持不变,这个过程所对应的温度0℃就是该晶体的熔点,处于熔化过程,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使冰受热均匀;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吸热但温度不变,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从烧杯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3)𝐶和𝐷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𝐶组烧杯中的水比𝐷组先沸腾,两者的沸腾相同,所以𝐶组水的质量少,𝐷组水温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故答案为:(1)0℃;𝐵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2)使

冰受热均匀;不能;达到了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3)𝐶组水的质量少;如图所示。(1)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态,温度不变的是熔点;(2)𝐵组利用了水浴法加热,优点是使物质受热均匀;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3)影响

实验时间的因素:水的初温、水的质量、火焰大小等。本题考查熔化和沸腾实验,关键是将实验操作要求及结论掌握清楚,仔细分析即可。16.【答案】解:(1)已知𝑠=455𝑘𝑚,𝑣=350𝑘𝑚/ℎ,由𝑣=𝑠𝑡得:从赣州西站到深圳北站需要时间𝑡=𝑠

𝑣=455𝑘𝑚350𝑘𝑚/ℎ=1.3ℎ;(2)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时需要行驶的路程为隧道长度与列车长度之和,即𝑠′=10𝑘𝑚+400𝑚=10400𝑚,列车以𝑣′=180𝑘𝑚/ℎ=50𝑚/𝑠通过隧道,则需要时间𝑡′=𝑠′𝑣′=10400𝑚50𝑚/

𝑠=208𝑠;第17页,共18页答:(1)从赣州西站到深圳北站需要1.3小时;(2)列车从入口感应装置探测到车头到达,到出口感应装置感应到车尾离开,时间间隔为208秒。【解析】(1)已知路程和速度,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可求时间;(2)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时需要行驶的

路程为隧道长度与列车长度之和,又已知速度,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可求时间。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的知识,利用速度公式变形求出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答案】解:(1)这个人的体积:𝑉人=𝑚人𝜌人=60𝑘𝑔1×103𝑘𝑔/𝑚3=0.06𝑚

3;(2)用黄铜制作与这个人体大小一样的雕塑,则雕塑的质量:𝑚雕塑=𝜌雕塑×𝑉雕塑==8.5×103𝑘𝑔/𝑚3×0.06𝑚3=510𝑘𝑔;(3)摆件的中黄铜的体积:𝑉黄铜=𝑚摆件𝜌黄铜=850𝑔8.5𝑔/𝑐𝑚3=100𝑐𝑚3摆件空心部分的体积:𝑉空心=𝑉−

𝑉黄铜=300𝑐𝑚3−100𝑐𝑚3=200𝑐𝑚3答:(1)这个人的体积是0.06𝑚3;(2)雕塑的质量是510𝑘𝑔;(3)摆件空心部分的体积是200𝑐𝑚3【解析】(1)知道人的质量和密度,根据𝜌=𝑚𝑉求出这个人的体积;(2)用黄铜制作与这个人体

大小一样的雕塑,又知道黄铜的密度,根据𝑚=𝜌𝑉求出雕塑的质量;(3)先求出摆件的中黄铜的体积,再计算出摆件空心部分的体积。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较为简单的计算题。18.【答案】不是不能实像变大18.75不变【解析】解:(1)太空是真空的用电磁波来传播信息

,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照相机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像,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会远离凸透镜像会变大;(3)组合体“落月”阶段的平均速度:第18页,共18页𝑣=𝑠𝑡=15000𝑚800𝑠=18.75𝑚/𝑠;(4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状态、位置、形状、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月壤从月球被带到地球的过程中其质量不变。故答案为:(1)不是;不能;(2)实像;变大;(3)18.75;(4)不变。(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实像,在下降过程中,降落相机靠

近物体,即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3)根据速度的公式可求出组合体“落月”阶段的平均速度。(4)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状态、位置、形状、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本题主要考查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声音的传播条件以及速度公式的应用与理解,知

识点比较多。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7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