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道德与法治1《我是独特的》教案6-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下册.doc,共(4)页,1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680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1.我是独特的一、定理念本教学设计基于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纽带,以体验活动为中心,以多媒体为手段,关注儿童成长中的困惑与问题,积极“在活动中给学生充分的体验和思考”,寓教于乐,实现情感、态度、能力、
知识等多种目标的整合。二、悟教材《我是独特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的第一课。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部编教材把《我和我的同伴
》编排在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是尊重儿童权利,坚信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长处,珍视童年生活的重要体现,更是顺应了“以人为本”的时代发展趋势。《我是独特的》一课,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认识自我、接纳自己,包括
接纳自己的不足,适应生活,形成真正的自信品质,促进儿童心理健康与身心和谐发展,快乐成长。据此,我把握生活中的有效资源,捕捉多种有价值的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引导学生觉察接纳,自信自爱。三、知学情都说成功的教育必须以对学生
的认识为前提。每当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时,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我们知道,孩子们对自己最初的认识,开始于别人对他的评价,到了7—12岁,孩子开始自己认识自己,进
入自我评价阶段。三年级阶段的孩子开始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我完美吗?别人怎么评价我?这符合事实吗?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也促进孩子的人格形成,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首先是一个正确的认识自我与接纳自我
的人。因此教学中我考虑帮助学生先从自己的身体特征和能力特点上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四、立目标1、让学生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是独特的;2、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重点)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同自我、接纳自我的态
度,培养学生自信自爱的能力。(难点)(其中,2和3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五、定方法1、多媒体创设情境:在新课程中,教师必须要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因此,我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葫芦娃》的视频,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寻找
发现葫芦兄弟各自的不同,有效地认识“独特”。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开展活动时,要创设条件,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地体验、经历活动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做独立思考的同时,还通过小组的
交流和分享达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目的。这也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关键。六、串过程(一)不一样的音符——引出“独特”:道理只有让孩子在体验中悟出,才能入脑入心。因此,在课的开始,我拿一把尤克里里与孩子们交流:同学们认识这个乐器吗?有谁会弹奏?你们听到了什么?进而
提出疑问:“我们每一个人是否相同呢?”学生讨论交流:每一根弦发出的声音都是不同的,了解“独特”。进而思考:每个人是否相同呢?《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性强调:我们要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出发。因此,本环节通过身边的乐器入手,通过摸一摸、弹一弹、听一听等多种体验,引入“
独特”,导入轻松自然。(二)不一样的我们——认识“独特”:教师引导学生先说说自己眼中的自己,顺势引导同学说说同学眼中的自己。此处特别设计了一个环节:课前先与家长沟通“父母眼中的孩子”什么样,给孩子写一封信,让孩子有期待。同时,先让孩子说说自己觉得在父母眼中会是什么样?形成比照
,从而从他人的看法中了解自己的特点,又激起了不同的情绪感召。假如有些孩子不一定认可别人的看法,老师也可以趁机了解孩子此时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沟通。学生思考并说一说:1、我眼中的自己;2、同学眼中的我;3、父母眼中的我。学生表达自己,展示自己,呈现不一样的“我”。通过师生问答、小组交流讨论
的互动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更让同学们对彼此有了更深地认识。(三)不一样的葫芦娃——感受“独特”:《葫芦兄弟》是我们家喻户晓的经典动画,教师通过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每一个葫芦娃的独特,进而引起学生思考:我们
每个人是否也有不一样的超能力呢?1、学生观看《葫芦娃》,感受每一个葫芦娃的独特;2、思考:我们有没有不同的能力呢?《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教学资源的运用,在课堂上,以教材资源为范例,以课外资源为补充,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独特”的理解,懂得正视自己的缺点。(四)
不一样的能力——分享“独特”:教师设计了一个体验活动,规则是这样的:1、2分钟的时间,每个人想出至少一种特别的能力,写在你手中的树叶纸上;2、每个分享的同学要用“我很棒!我有与众不同的……能力”的方式来分享。3、当前面的人分享完之后,其他人要一
起大声地说:是的,你真的很棒!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营造每个学生都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这个时候,特别鼓励那些平时比较羞涩或不敢主动表现自己的同学,真正做到让每个孩子能够觉察并接纳自己,学会自信、自爱,解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五)、不一样的风景——认可“独特”:紧承上一环节,学生在黑板上贴满了各
自“独特”的能力,教师相机设疑:为什么原本光秃秃的黑板会变得五颜六色?进而升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爱上自己,悦纳自己,做不一样的“我”。1、学生思考:为什么原本光秃秃的黑板会变得五颜六色?2、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独特能力,让自信自爱深入内心。
实践是《道德与法治》落地的根。觉察自己、正视自己、悦纳自己、自信自爱,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走进集体,让孩子的各种品性慢慢浸润。七、画板书本课板书,我设计了一个独特的课题板贴,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情境,引导孩子们在事先准备好的树叶纸上写下他们的“
独特”,贴在光秃秃的黑板上,让原本光秃秃的黑板变得五颜六色,生机无限。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合作,体现我们创作的“独特”,紧扣课题,又简洁明了,富有生机。八、教学反思上完了《我是独特的》,我心里还是比较高兴,这节课虽然有一些
缺点,但还是比较成功的。在本节课的构思设计和讲授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是本课所涉及的内容,来源于学生,最后又回归于学生,不是老师想当然,一言堂的。所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我都尽量做到时时处处考虑到所任班级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然后有的放矢,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同时,我在课前、课中都让孩子在活动中来体验
、切身感受。整节课,我做到了遵循新课改的理念,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以辅导和活动相结合,尊重学生、体现主体性原则。而且在教态上、语言的组织和整理上比较注意,那种和谐、自然而亲切的氛围影响着孩子们,是使得课堂能
产生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课堂上,我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发言,在这样的宽松环境下,孩子们也就自然地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当然,也存在许多不足,比如:有些环节交流时间长,浪费了时间,又因为课堂时间有限
,所以有些活动也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我会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一边摸索一边提高。教学路上,虽“路也漫漫,遥遥其途”,但我“心向往之,虽远莫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