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声音的产生苏教版8.doc,共(2)页,1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386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1.意识到声音在生活中的信息意义。2.用多种方法探索声音的发声方法,并尝试归纳发声的共同点,引起对声音产生探索的兴趣。3.学生学习使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
时的变化,积累观察声音振动的操作经验,建立振动的概念,并自主探索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重难点〗1.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2.难点:以“可视化”的操作思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
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食品保鲜袋、尺子、队鼓、绿豆、鼓槌、干净的透明瓶子、细盐等。2.演示材料:音钹一副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问题生成1.教师谈话(结合学生听到上课铃声进教室引起话题:生活
中还有很多声音,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声音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播放有多种声音的光盘,学生倾听。2.汇报:是什么声音?告诉我们什么事情?3.引导学生小结,提示声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并引导学生第一次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二、探究新知(一)制造声音1.谈话:我们
可以通过在制造声音的过程中去了解声音可能产生的原因(经验的积累途径)。你能想各种办法使一只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吗?(小组合作)2.学生自行制造声音,把你制造声音的方法写在活动记录页上。3.汇报实验情况:你怎样使食品保鲜袋发声
的?4.小结:搓保鲜袋、拉平放在唇间吹奏、放在桌上使劲摩擦、吹足气后钻一个小孔放气、吹足气后再用指头弹击、敲击桌面、来回绷紧袋子、吹足气后系紧再挤破、风吹、放个豆子在吹气的袋子里晃……5.比赛: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能发出多少种声音来?6.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制造出
声音?7.引导小结:能发声的物体其实很多,发声的方法也很多。进一步指导归纳出制造声音都要让物体“动起来”。(二)作出假设1.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并猜测:为什么这些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物体发出声音?当物体在发出声音,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声音
究竟是怎样产生的?2.指导开展实践操作活动。(1)教师引导示范(以敲击小鼓为例)。教师敲击,问:听到了什么?在鼓面上的运动状态究竟是怎样的?如何更好的观察到?(提示以黄豆置放在鼓面上)教师再次敲击,引导学生观察,并
画出运动状态图。活动名称听到声音观察到的运动状态(以简笔图示)敲击小鼓弹拨尺子瓶口吹盐喉部发声敲击音钹(2)引导学生利用尺子。拨动后,观察运动状态,画出运动状态图。(3)学生进一步利用空瓶里放盐后吹瓶口、手摸喉部发“啊”的声音等活动后感受到的予以图示。(4)引导归纳,当以
上活动发出声音时,都有共同的运动状态。揭示这个运动状态就是“振动”。即物体振动时就会发声。(5)教师进一步引导探究:物体振动时发出了声音,从更加可靠的角度,还需要说明,如果振动停止后,声音是否会消失。怎么做?
(6)引导学生操作:敲击音钹,然后轻轻按住,什么感觉?为什么?喉部发声,终止发声,感觉什么变化?(7)引导归纳小结: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就消失。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板书)三、巩固应用1.多媒体课件演示:人的发声器官。(机动)四、本课总结1.提问:通过今天
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关于声音的学问,我们将在后续几课中进一步学习。〖板书设计〗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