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问题第二版课件第三章社会秩序与社会问题

PPT
  • 阅读 12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1 页
  • 大小 936.838 KB
  • 2023-01-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社会问题第二版课件第三章社会秩序与社会问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社会问题第二版课件第三章社会秩序与社会问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社会问题第二版课件第三章社会秩序与社会问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社会问题第二版课件第三章社会秩序与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第二版课件第三章社会秩序与社会问题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4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社会问题第二版课件第三章社会秩序与社会问题.pptx,共(41)页,936.838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081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章社会秩序与社会问题第三章社会秩序与社会问题第一节社会秩序概述第二节社会失序问题第三节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失序第四节社会秩序的协调与重构第一节社会秩序概述一、社会秩序的研究历史先秦:追寻构建良好社会秩序的理论和实践秦汉:借鉴前人基础,提

出相应的社会秩序观魏晋:美学、佛教、乌托邦社会构想近代以来:“社会秩序何以可能”柏拉图时代17世纪霍布斯18世纪卢梭19世纪以后:社会秩序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中心主题二、社会秩序的概念界定(一)状态范

式◼将社会秩序看作社会有序运行的一种状态。社会秩序就是社会的一种和谐状态,一种有规则的状态。◼孔德:社会静力学◼库利:社会秩序就是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状态二、社会秩序的概念界定(二)结构范式◼将社会秩序看作是由社会结构内生的,往往从结构的角度论述社会秩序,认为只要社会的结构合理,社会就能从根本上

有秩序,而一个没有合理结构的社会不能从根本上拥有良好的秩序,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也难以根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郑杭生:社会系统的结构性协调原则二、社会秩序的概念界定(三)结构功能范式◼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

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整体是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趋于新的平衡。二、社会秩序的概念界定➢社会秩序◼社会运行中表现出来的社会结构合理,社会功能协调以及社会生活相对稳定的状态。三、社会秩

序的生成途径(一)自发秩序◼所谓自发秩序,是指社会成员在相互交往中所保持的并非他们有意建构的一种行动的状态,这种行动的常规性并不是命令或强制的结果,而是牢固确立的习惯和传统所导致的结果。◼自发秩序也是一种内生秩序。三、社会秩序的生成途径(二)建构秩序◼所谓建构秩序,

是指人们自己有意识构建起来的社会秩序,是一种人为秩序,源于人类的意愿和意图。◼建构秩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该种秩序不仅与其他秩序形式一样渗透了社会主体的价值追求,而且在这种秩序变化的过程中,社会主体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明显左右了秩序的变革方向。◆(2)集中体现了秩序主体的建构

性作用。第二节社会失序问题一、社会失序的内涵➢社会失序是指社会结构的失衡、社会功能的失调以及社会生活的紊乱状态。◼(1)社会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紊乱的状态;◼(2)现有社会结构出现调整和转化;◼(3)社会各组成要素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有序、无序和失序二、社会失序的表现社会失序社会行为失范社会关系

失调社会结构失衡二、社会失序的表现(一)社会行为失范◼社会行为失范,是指社会个体、单位表现出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主要指对社会发展有负面作用的破坏性越轨行为。◼社会行为失范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在于

社会规范自身的失序状态。◆其次,社会规范的真空状态。二、社会失序的表现(二)社会关系失调◼社会关系结构的变化◼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协调状态被打破◼社会关系失调,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关系将被打破;◼个人与社会关系失调,个人无法认清自身在社会

中的位置,无法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也无法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条件。二、社会失序的表现(三)社会结构失衡◼社会结构◆广义的社会结构是指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如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文化系统等相互之间联系的一般状态,是对整体的社会体系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的静态概括。◆狭义的社会结构指

由社会分化产生的各主要的社会地位群体(如阶级、阶层、种族、职业群体、宗教团体等)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状态。◼社会结构的失衡实际上就是指组成社会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状态失去了平衡和协调,从而使社会处于一种失序的状态。三、社会失序的原因(一)社会规范

与社会失序社会失序规范缺失规范迷乱规范弱化三、社会失序的原因(一)社会规范与社会失序◼“规范缺失”与社会失序◆当旧有的规范已经不能作为人们行为的准则,而新的规范尚未建立或者新建立的规范尚未在指导人们的行为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时,规范的“

真空”地带就容易出现。三、社会失序的原因(一)社会规范与社会失序◼“规范迷乱”与社会失序◆社会发展过程中,与传统社会相适应的各种规范和刚刚建立的现代社会规范及其价值观念并存,共同作用。社会规范表现出多

元化的趋向,缺少主流的价值判断标准,孰好孰坏、孰对孰错本身就是一个艰难的抉择过程,规范时常处于迷乱的状态。◆规范迷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传统规范与现代规范的冲突。•其二,传统规范与现代规范的影响力共同存在。◆“规范迷乱”必然导致大量与规范相左、相异甚至相违的失范行为的产生。三

、社会失序的原因(一)社会规范与社会失序◼“规范弱化”与社会失序◆所谓规范弱化,是指现有规范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对社会成员行为的引导和控制能力减弱,规范应有之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规范弱化分为两种情况:•其一,传统旧有规范功能的弱化。•其

二,适应现代社会的规范刚刚建立,还不完善或未被充分接受,其功能还不足以引导人们的行为。三、社会失序的原因(二)社会控制与社会失序社会失序控制失灵控制失度三、社会失序的原因(二)社会控制与社会失序◼控制失灵与社会失序◆制度控制、组织控制和文化控制◆→多元化控制◆→控制失灵三

、社会失序的原因(二)社会控制与社会失序◼控制失度与社会失序◆控制力度、控制刚度和控制网络致密度社会控制过分严格•控制过度可能导致社会的紧张气氛,遏制社会活力,不利于社会成员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控制过分宽松•过分宽松的社会控制会导

致社会成员无视社会规范、逃避社会规范的行为,最终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秩序。第三节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失序一、社会转型与社会失序的关系(一)社会转型包含秩序转型◼社会转型◆体制转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结构变动:一种整体的和全面

的结构过渡◆社会形态变迁: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社会转型包含了秩序的转型和重建的过程一、社会转型与社会失序的关系(二)社会转型导致社会失序◼

一方面,旧的社会秩序不能适应转型社会的发展需要,失去了协调社会发展的功能;另一方面,新的社会秩序还没有建立,从而出现严重的社会失序现象。◆社会规范体系的更新导致了社会失序◆社会控制机制的弱化导致了社会失序二

、社会转型期社会失序的表现(一)政治领域的失序行政低效•主要表现为政府机构的运转缺乏效率,政府机构的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权力失控•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普遍共性主要表现为权力腐败。在政治领域里以寻租为主要特征的腐败现象广泛蔓延。二、社会转型期社会失序的表现(二)经济领域

的失序市场主体不清一方面表现为政府机构对经济领域的干预过多。另一方面,不具备市场主体资格的其他单位或组织(如某些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也以各种方式进入市场,开展经营活动。市场行为示范主要表现为生产经营的盲目化、短期化以及违规经营和信用危机。二

、社会转型期社会失序的表现(三)思想文化领域的失序社会转型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传统的价值体系趋向于瓦解,从而导致不同社会主体之间价值观念的冲突。价值观念迷失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转型期都会出现道德观念的

深刻转型。道德观念滑坡三、社会转型期社会失序的价值评析(一)社会失序的积极意义◼社会失序是社会发展的内在环节◼社会失序能够促进新秩序的生成三、社会转型期社会失序的价值评析(二)社会失序的消极意义◼阻碍社会的正常运行◼阻碍社会

转型◼影响社会和谐第四节社会秩序的协调与重构一、社会秩序协调与重构的必要性社会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社会转型的内在需要社会和谐的根本任务二、社会秩序协调与重构的目标社会秩序协调与重构促进现代化进程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二、社会秩序协调与重构的途径(一)重建价值体

系◼坚持科学理性重建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以建设社会和谐为价值体系重建的目标二、社会秩序协调与重构的途径(二)完善社会规范加强道德规范完善法律规范二、社会秩序协调与重构的途径(三)加强社会控制◼强化控制主体的权威性◆不仅要

着力提升政府的行政能力,而且要加强控制主体的制度建设,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社会控制的效率◆社会控制的手段包括制度控制和文化控制两类,两种手段必须实现结合,才能较好地实现控制目标,构建新的社会秩序。◆尤其是运用法律控制手段,需要提高效率,保证各种法律法规能够顺利实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本章要点】1.社会秩序是社会问题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社会秩序是指社会运行中表现出来的社会结构合理、社会功能协调以及社会生活相对稳定的状态。学界普遍认为,社会秩序主要通过自发生成和理性建构两种方式产生。2.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社

会的失序状态。社会失序与社会秩序相对应,是指社会结构的失衡、社会功能的失调以及社会生活的紊乱状态。社会失序具体表现为社会行为失范、社会关系失调和社会结构失衡。社会失序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社会规范和社会控制有关。社会规范的缺失、迷乱、

弱化是社会秩序紊乱的重要原因,同时社会控制的失灵与失度也会导致社会失序。【本章要点】3.社会转型期是社会失序的多发时期。一方面,社会转型本身包含了秩序转型;另一方面,社会转型导致了社会失序。转型时期的社会失序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思

想文化等诸多领域。政治领域的失序主要表现为行政低效和权力失控;经济领域的失序主要表现为市场主体不清和市场行为失范;思想文化领域的失序主要表现为价值观念迷失和道德观念滑坡。社会失序既具有积极意义也具有消极意义,可以从正反两

个方面来理解社会失序的价值。4.协调和重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的正常运行、社会的顺利转型与和谐社会的建设都离不开社会秩序的协调与重构。社会秩序协调与重构可以通过重建价值体系、完善社会规范和加强社会控制等

手段来实现。【复习思考】1.如何理解社会秩序的内涵?2.如何理解自发秩序与建构秩序?3.如何理解社会失序的表现和原因?4.如何理解转型期不同领域的社会失序?5.如何理解社会秩序协调与重构的路径?【推荐阅读】1.[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北京:三联书店,1997

.2.宫志刚.社会转型与秩序重建.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3.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侯均生主编.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5.刘祖云.中国社会发展三论:转型·分化·和谐.北京: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6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