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回顾与思考》课后习题6-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doc,共(2)页,161.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476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四章《三角形》测试题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1和5,则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A.1<C<5B.4≤C≤6C.4<C<6D.1<C<62下列哪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A123.5B459C6813D348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cm和4cm,则三角形的周长p的取值范围是()。;4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2cm另一边是9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另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5cm,另一边是7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6,2∠A=∠B+∠C,则∠A=()。7∠A∶∠B∶∠C=1∶3∶5,则∠B=()∠C=()8、三角形ABC中,D为
BC上的一点,且S△ABD=S△ADC,则AD为().A.高B.角平分线C.中线D.不能确定9、如图,已知AD、AE分别是三角形ABC的中线、高,且AB=5cm,AC=3cm,则△ABD与△ACD的周长之差()△ABD与△ACD的面积之间的关系为____
__.10、如图,△ABC中BC边上的高为(),AB边上的高为().11.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BE=CE,则由“SSS”可以判定是()A,△ABD≌△ACDB.△BDE≌△CDEC.△ABE≌△ACED△ABE≌△CDE12.如图所示,已知∠1=∠2,要使△ABC≌△ADE
,还需条件()A、AB=AD,BC=DEB、BC=DE,AC=AEC、∠B=∠D,∠C=∠ED、AC=AE,AB=AD。DFEBCA12题图11题图ABCDE13、如图所示:要说明△ABC≌△BAD,(1)已知∠1=
∠2,若要以SAS为依据,则可添加一个条件是();(2)已知∠1=∠2,若要以AAS为依据,则可添加一个条件是();并证明。21DABC14如图5点C,F在BE上,∠A=∠D,AC//DE,BF=EC,试说明A
B与ED有什么关系?15已知:∠α、∠β,线段c1求作:△ABC,使∠A=∠α、∠B=∠β,BA=c.5来源:学科网]2、如图,在⊿ABC中,∠C是直角,D是BC上的一点,已知∠1=∠2,∠B=250,求∠BAD的度数。17如图2,已知点在线段上,BE=CF,AB∥DE,∠ACB=∠F,求证:A
BCDEF△≌△21BC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