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学设计3-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DOC
  • 阅读 50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479.975 KB
  • 2022-11-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 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学设计3-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 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学设计3-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 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学设计3-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 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学设计3-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docx,共(6)页,479.97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467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3.2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经历探索某些图形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发展符号感.2.能根据具体情况,用关系式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

关系.3.能根据关系式求值,初步体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值对应关系.(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发展符号感和抽象思维能力.2.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用变化的思想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继续体验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数学对象的过程,发展对数学的认识.●教学

重点1.列关系式表示两个变量的关系.2.根据图形的面积公式或体积公式来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会利用关系式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因变量的值.●教学难点将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将它用关系式表示出来.●教学方法启发——

自主探究相结合在教师的启发和学生已有基础知识下,鼓励他们实践、探索变化过程中的变量关系、数量关系,体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依存关系,借助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课件演示一:三角形的顶点C沿底边所在直线向点B运动;课件演示二:圆锥的底面半径由小到大的变化;课件演示三:圆锥的高由小

到大的变化.●教学过程Ⅰ.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我们先来看下面的问题:1、在“小车下滑的时间”中,哪些是变量?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因变量?常量?2、(1)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周长C=________;面积S=________;(2)圆的半径

为r,则圆的面积S=________;(3)三角形的一边为a,这边上的高为h,则三角形的面积S=________;(4)梯形的上底、下底分别为a、b,高为h,则梯形的面积S=________;(5)圆锥的底面的半径为r,高为h,则圆锥的体积V=________;(

6)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则圆柱的体积V=________.3.根据表格并回答问题:n1234567m45678910(1)表格反映的是哪两个变量的关系?谁是自变量?谁是因变量?(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说一说m是怎样随

n而变化的?[生]2.(1)C=4a,S=a2;(2)S=πr2;(3)S=21ah;(4)S=21(a+b)h;(5)V=31πr2·h;(6)V=πr2·h.6)V=πr2·h2.(1)表格中反映的是m和n这两个变量的关系,其中n是自变量,m是因变量.(2

)m随n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师]在第2题中,我们借助于表格,反映了两个变量的关系.我们还能不能借助于其他的形式来反映两个变量m和n的关系呢?[生]从表格中我发现有一个规律,每一个m的值都比对应的n的值大3.因此用等式m=n+3可以反映两个变量m,n的关系.[师]很好.我们在这

里就把m=n+3这个等式叫做m随n变化的关系式.Ⅱ.讲授新课——根据具体情况,用关系式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1.变化中的三角形看一看:课件演示一看图回答下列问题:图6-2中的三角形ABC底边BC上的高是6厘

米,当三角形的顶点C沿着底边所在直线向B点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发生了变化.(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2)如果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y(厘米2)可以表示为________.(3)当底边长从12厘

米变化到3厘米时,三角形的面积从________厘米2变化到________厘米2.[师]从上面的课件演示过程来回答上面的问题.[生](1)自变量是△ABC的底边BC的长,因变量是△ABC的面积.[生](1

)中的自变量也可以是∠ACB.(2)y=3x(3)当底边长是12厘米时,y=×12×6=36(平方厘米);当底边长是3厘米时,y=×3×6=9(平方厘米).因此当底边长从12厘米变化到3厘米时,三角形的面积从36厘米2变化到9厘米2.[师]从同学们的回答

中可以看到y=3x表示了三角形的底边长x和面积y之间的关系,它是变量y随变量x变化的关系式.因此,关系式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大家可以比较一下这两种表示变量关系的方法——表格法和关系式法.(让同学们与同伴交流,教师可倾听一下同学们在下面的说法).[生]用表格法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只有自变量和因变量对应的的有限个值,但较直观.而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自变量的任何一个值,便可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师]同学的分析很精彩.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见过的“数值转换机”吗?看图6-3:直观地表示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值对应关系,即“

输入”一个x的值就可以“输出”一个y的值.例如:输入x=2,则就可输出y=3×2=6.图6-32.变化中的圆锥做一做:课件演示二如图6-4,圆锥的高是4厘米,当圆锥的底面半径由小到大变化时,圆锥的体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2)如果圆锥底面半径为r(

厘米),那么圆锥的体积V(厘米3)与r的关系式为________.(3)当底面半径由1厘米变化到10厘米时,圆锥的体积由________厘米3变化到________厘米3.图6-4[师]根据课件演示回答上述问题.[生](1)自变量是圆锥的底面半径,因变量是圆锥的体积;

(2)V=πr2;(3)当底面半径r由1厘米→10厘米时,圆锥的体积V由π厘米3→π厘米3.做一做:课件演示三看图回答下列问题:如图6-5,圆锥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当圆锥的高由小到大变化时,圆锥的体积也随之发生了

变化.(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2)如果圆锥的高为h(厘米),那么圆锥的体积V(厘米3)与h的关系式为________.(3)当高由1厘米变化到10厘米时,圆锥的体积由_______厘米3变化到_______厘米3.图6-5[生](1)自

变量是圆锥的高,因变量是圆锥的体积;(2)V=πh;(3)当h由1厘米→10厘米时,圆锥的体积是由厘米3→厘米3.[师]在课件演示二中,我们知道当底面半径即自变量r由1厘米→10厘米时,因变量V由π厘

米3→π厘米3;而在课件演示三中,当自变量h也是由1厘米→10厘米时,因变量V却是由π厘米3→π厘米3.为什么呢?[生]这是由于它们的关系式不同.r与V的关系式是V=πr2;而h与V的关系式是V=πh.合作交流议一议:你知道什么是“低碳生活”吗?“低碳生活”是指人们生活中尽量减少所耗

能量,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一种方式。•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用关系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其中的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2)在上述关系式中,耗电量每增加1KW

·h,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___________。当耗电量从1KW·h增加到100KW·h时,二氧化碳排放量从_______增加到_____________。(3)小明家本月用电大约110KW·h、天然气20m3、自来水5t、油耗75L,请你计算一下小明

家这几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Ⅲ.课堂练习1.随堂练习第1题在地球某地,温度T(℃)与高度d(m)的关系可以近似地用T=10-来表示.根据这个关系式,当d的值分别是0,200,400,600,800,1000时,计算相应的T值,并用表格表示所得结果.图6-6[分析]本题的目的是学生进一步认识现实生活中

存在的变量之间的关系,体会自变量和因变量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利用计算器,并保留两位小数.解:计算出相应的T的值填入下表:高度d/m02004006008001000温度T/℃10

.008.677.336.004.673.332.补充练习圆柱的高是10厘米,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厘米,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为S平方厘米.(1)写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S与圆柱底面半径R之间的关系式.(2)用表格表示R从1厘

米到10厘米(每一次增加1厘米)时,S相应的值.(3)R每增加1厘米,S如何变化?解:(1)S=20πR;(2)表格如下底面半径R12345678910侧面积S20π40π60π80π100π120π140π160

π180π200π(3)R每增加1厘米,S增加20π厘米2.Ⅳ.课时小结[师]这节课,同学们有何体会和收获呢?[生]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某些图形中变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验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生]我们知道了变量之间的关系除了可以用表格表示外,还可以用关系式

,并且初步体会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值对应关系.课后作业课本必做1.直接做在书上的作业:知识技能1、2。选作2.做在作业本上的作业:数学理解3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63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