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数学下册《信息窗一(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教学反思.doc,共(2)页,173.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4151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这是一节典型的概念课。众所周知,概念的教学往往是抽象而枯燥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节课教师将
教学目标定位于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经历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过程。一、成功之处: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教师创设了一个八戒吃饼的故事情境,将学习内容有机的融合到故事情境中。通过八戒吃饼的故事,先帮助学生复习了和及其意
义,而后又引导学生认识了假分数和,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为探究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作了充分的准备。2.转变观念,使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往概念课的教学,我们通常是采用创设情境—自主学习—汇报交流—巩固应用这样的环节进行教学,虽然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但它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概念的教学也是如此。基
于以上理念的指导,这次概念课的教学,我将学习内容与故事情境有机融合,让学生边听故事边找分数,并重点突破了对假分数的认识;而后提出让学生给分数分类,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加深了对真假分数概念的理解;此后对带分数的认识我又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深入理解了带分
数的意义。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真正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他们才会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二、不足之处: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安排了一个多余的小组讨论。当时也觉着加一个小组讨论别扭,可是还用了。这可能是我总想在教学难点时,加一个小组讨论的缘故,现在想想其实没有必
要,该用则用。在教学对5/4的理解时,顺着前面的分数1/4,2/4,3/4,4/4来理解,不用小组讨论,会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分数认识的递进过程。在教学重点时,本应该安排的分数再多一些,然后让学生对这些分数进行
分类。当时觉着页面放的再多一些,显得有点挤;把它变小了,又担心后边的同学看不见,所以只安排了6个分数。后边还有2道练习题,本想做完,可能前边浪费时间太多。所以没进行完。通过本节课让我明白:每一节课,都要用心去读,去领悟。哪怕是再简单的一堂课,也不是你简单的写一遍教案,就很完美的。每一个教学
环节,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需要仔细琢磨。看似简单的一堂课,要完美,其实很不简单。以后我会吸取教训,继续努力,争取上一堂让别人满意,更让自己满意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