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数学下册《信息窗(计算器)》教学设计2.doc,共(7)页,3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4115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泰山古树——计算器》教学内容:青岛2011课标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2015年1月第2版)信息窗(计算器)教材分析:《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用计算器计算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
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本册专门安排了用计算器计算,这样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运算以及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又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可以使用计算器,同时也为学生后续学习中借助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探索数学规律打下基础。教学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本着“教是因为需要教”的思想设计了多种活动,让学生充分
利用计算器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巧遇困惑、发现问题、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知识,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大数
目的计算。2.感受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便捷和准确,学会如何依据计算的需要和数据特点灵活选用合适的计算方法。3.经历用计算器探究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索、合作安流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推
理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教学难点:依据计算的需要和数据特点选用合适的运算方法,借助计算器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教学准备:课件、视频、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师;同学们,喜欢看电视节目吗?师: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
》你们看过吗?有的看过,有的没有看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2课件播放《一站到底》中“人机大战”视频。师:节目中有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的强强对决,精彩又有趣,大家都在谈论是人类厉害还是机器厉害,你们怎么看?生:人类厉害,因
为机器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人类可以控制机器。师:谢谢你,有没有谁和他的想法不大一样?哦!有的,你来说一说。生:虽然机器是人类创造的,但有些事情机器能做到,人类却做不到。师:人工智能的确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人类。谢谢你让我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师:在这个问题上同学们都敢
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课堂真好!其实,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机器和人类各有优势,今天我们就和计算器来一场“人机大战”怎么样?(板书:计算器)二、挑战计算器,凸显计算器的应用价值1.第一轮比赛。师:老师规定前面三组为计算器队,后面三组为挑战者队,计算器队的同学必须用计算器来算,而挑战者队可以笔
算、口算,但不能用计算器计算,听清楚了吗?看样子大家都跃跃欲试了!先来了解一下比赛规则。课件出示:①一共两轮比赛,共两题,需全部完成。②答题完毕后,先别说出来,请立刻举手。③老师喊“停”时,要迅速放下手中的东西。师:你们看懂比赛规则了吗?需要注意些什么?好的,那我们准备,开始!课件出示:30×
18师:停!(挑战者队先举手)挑战者队请说出结果是多少?生:560。师:这局比赛挑战者队略占优势,大家想不想再战一局?2.第二轮比赛。(1)揭示课题。师:先预测一下,下一局哪个队会赢?生:挑战者队。师:结果究竟如何?马上见分晓。课件出示:166+3449+527+1640=师
:停!这次为什么计算器队这么快?3生:数据很多,用计算器计算的快。师:用计算器计算,感觉怎样?好在哪里?(板书:又对又快)师:当数据比较多比较大时你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是非常方便的,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普及了,除
了专门的计算器,有的手表上也有计算器,还有哪里也有计算器?生:电脑、手机。(2)产生困感,重新认识计算器。①巧遇困惑,判断对错。师:你会用计算器吗?生:(齐)会用。师:真的会用?那行,考考你们。请用计算器计算这道题。课
件出示:3000-128×6(你算的是多少?你是怎样算的?那你的计算器是怎样输入的?)板书2个答案:2232、17232师:还有其他答案吗?这两个结果谁对谁错?生:2232正确。师:17232也是用计算器计算的,为什么是错的呢
?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输入的。演示输入过程。(两个都演示)②分析原因,明确运算顺序。师:你发现了什么?生:第一个同学是按照运算顺序输入,第二个同学是按照算式的书写顺序输入的。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生:(齐)先算乘法后算减法。师:看来输入方式对计算结果是有影响的,如果是按
照题目顺序输入,计算器就会先算减法再算乘法,得到的结果就是17232,其实就是这种计算器不懂我们的运算顺序,看来这种计算器不太聪明,那有没有知道先乘、除后加、减的计算器呢?学生手头上没有这样的计算器。师:老师电脑里有,那给大
家演示一下。师:(小结)其实,我们使用的计算器一般分为科学型计算器和普通型计算器,4科学型计算器是一种聪明的计算器,它知道先乘、除后加、减,普通型计算器不具备这个功能,我们可以像刚才那位同学那样先按128×6=768,把这个中间结果758记在心里或写下来,再用30
00减去768得到2232,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学生思考还是没有想到其他的方法。③认识“M+”、“MR"、“MC”功能键。师:你们看在计算器上是不是有这两个功能键:“M+”、“MR”,有的计算器上是“MRC”键,它是“MR”和“MC”的合并键,按一下是“MR”的功能,再按一下就是
“MC”的功能。师:我们来看一看怎么用。(演示如何用M+、MR进行上面算式的计算)④整体认识计算器。师:好用吗?看来了解了普通计算器上的功能键,其实它还是挺好用的!计算器上还有些什么?它们都起什么作用?你知道吗?把你知道的和同桌交流一下。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把你知道的介绍给大家。师:计算器上还有
一些键是起什么作用的呢?课后同学们可以去了解,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呢?生;请教老师和同学、查资料、看说明书、自己探索。三、挑战计算王,合理使用计算器师:大家使用计算器的本领提高了,再来场比赛怎么样?课件出示规则: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第一个正确完成的我们要授予他“计算王”
的称号。9467×0×567=497+498+499+500+501+502+503=10800÷72=师:太厉害了!你怎么算的这么快?把你的好经验给大家分享一下。生:9467×0×567=0,0乘任何数都等于0。师:你用的是口算的方法
,刚才我们确说用计算器算的快,这里口算——更快。师:那第二题用不用计算器呢?生;不用,497+498+499+500+501+502+503可以简算。师:那最后一题呢?生:数目很大,我是用计算器计算的。5师:成功
绝非偶然,一定是属于你这样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计算王的称号,你当之无愧。师:通过这轮比赛,你对计算器的使用有什么新的想法?师;是的,工具是给我们享用的,但是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它。要不要用,需要整体观察数据特点,要灵活选择合适的
计算方法和计算工具,咱们要学会合理使用计算器。(板书:灵活选择,合理使用)四、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师:现在大家对计算器的使用有了新的认识,还有新挑战等着你们呢!课件出示:111111111×111111111师:数一数是几个1和几个1相乘?9个1乘9个1,会算吗?学
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名汇报。师:思考一下,你有什么疑问吗?答案为什么会不一样?哪里出了问题?师:原来,计算器的显示屏是有限的,不同的计算器显示屏显示的位数不一样。计算器不灵了,靠我们的大脑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把你的想法在6人小组里交流一下。学生小组讨论。师:找到办法了吗?生:可以想1
1×11=121。师:你的发言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太棒啦,原来我们可以以小见大,(在黑板上写出这道算式)观察结果,哎!这个结果似乎有点什么规律?我们再来写一个,写什么?生:3个l乘3个1。师:真会有序思考,你发现什么了吗?还能往下写吗?学生纷纷开始计算,教
师巡视。师:咱们来交流一下,1llx11l=12321,1111×1111=1234321。师:认真观察这几个算式,发现什么规律了吗?这个规律能否推算出9个1乘9个1的结果?6人小组交流一下。生:从1开始,乘数是几位数就写到几,倒过来再写到1。师:现在不用计算器了,用你发现的规律猜
一猜11111×11111等于多少?生:123454321。师:大家的猜测对吗?用计算器验证一下。6师:现在你能利用规律直接写出111111111×11111l111的结果吗?生:12345678987654321。师:你们看多美呀,这就是数学之美!
课件出示:师:人不能被机器所限制,要比机器更聪明!你们做到了,真棒!师:回顾刚才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开始我们觉得这道题难,难在哪里呢?生:数太大,复杂。师:于是我们先是从最简单的11×11开始研究,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再用规律去解决那
个复杂的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就是四个字——化繁为简,以后我们还会用它去解开许多数学难题。五、追根溯源,拓展视野师:同学们,谢谢你们的精彩表现,当计算器的使用有局限性时,解决问题更多的要依赖我们的智慧,但我们也要感谢计算器帮助咱们这么快发现了规律。关于计算工具发
展的历史,你知道吗?学生介绍自己对计算工具发展史的了解。教师播放课件。师:(小结)计算工具发展到现在,从慢到快,从手工到机械,从机械再到智能化,今后还将不断地发展,这就是人类的创造,永无止境。六、总结全课师:这节课即将结
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吗?生1:我了解了一些功能键的作用,用计算器计算更快了。生2:我觉得计算器的作用很大,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但是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它,能自己计算的题目要自己算。生3:我感觉“宝塔数”很美,探索规律很有趣。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计算器只是帮助我们计
算的工具,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运用得好不好、巧不巧,关键是我们自己,我们才是工具的主人,我们首先要了解手中的工具、学会合理使用,老师更期待同学们去创造新的工具。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是让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可以使用计算器。主要目的,一是进行数值
较大的计算,二是用于探索一些和计算有关的规律。教学旨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7中去。几点想法:1、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在“玩”中初步认识计算器上的一些常用的功能键。在设计教
案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大部分学生都会使用计算器。有的是家长教的,有的是自己按按就会了,所以用计算器计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根据实际情况,我在本节课中首先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的按键及功能,教师做适当补充。2、由易到难、尝试操作、自主探索计算方法。我在教学时,充分运用学生对
计算器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索中学会计算方法。用比赛的方式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学生兴致浓厚,在自主操作中,发现问题,学会本领。3、通过探索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结合使用计算器的教学,我还补充出示了这样一组算式:11×1
1=12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11111×11111=„„„„„„学生在运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形成矛盾冲突,引起他们解决问题的需要,激发探索欲望。发现规律的过程是开展合
情推理的过程。首先要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寻找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趋势。归纳是提炼、总结规律的思维活动,要经历由表及里地抽取规律性数学内容的思维过程。其次组织学生讨论办法,运用找规律的方法来探索结果。最后再出示类似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发现并表达这些
算式的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4、追根溯源,了解发展史,养成正确使用计算器的习惯。介绍计算器的发展历史,就是让学生知道计算工具的发明和发展是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历史的,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品。目的在于给学生以渗透爱
国、爱科学的教育梦。总之,使用计算器的教学不止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而且还是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