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数学下册《信息窗(计算器)》教学设计1.doc,共(4)页,49.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4115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泰山古树—计算器》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2011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泰山古树——计算器,教材第2--4页。2、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结构特点本单元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认识计
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第二课时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2)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和作用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样安排,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3、学情分析(1)学生的认知基础在学习
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上大数”的知识,并能够使用竖式进行大数的各级运算,计算器知识的学习就是为了优化学生已有的大数运算方式。(2)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计算器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认识的
不够系统,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比较系统的认识计算器,将理论与操作相结合,提高学习水平。(3)学生学习新知遇到的困难由于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学生在这一段尚不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概括总结的能力,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因势利导,完善学生的表述语言,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对计算器的认知。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包括核心素养):了解计算器键盘的名称及功能,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运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借助计算器解决生
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学有价值的数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师生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合作意识,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思想教育。5、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算器
,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能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2)教学难点会利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6、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法、动手操作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法。7、媒体资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将恰当采用PPT课件、flash课件、电子白板、i
pad等媒体资源及计算器等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非常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8、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
发兴趣(flash播放:介绍泰山)PPT出示:泰山古树和石刻的数据统计表,让学生从表中发现什数学信息。从这些数学信息中,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直接计算出结果。观看视频回答提出问题,并口算结果以谈话的方式开始本节课,利用f
lash、PPT课件播放泰山的影像资料,普及泰山的知识,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为学生新知做好了铺垫。小结: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
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一环节从学生对计算器的初步认识出发,通过flash课件播放视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通过PPT课件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
于生活的理念。自主学习探究新知PART1:一、(黑板出示:问题一)1、列式让学生解答。(教师板书列式)2、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又对又快地计算结果。3、试一试。一名用竖式,一名用计算器。二、揭示课题(板书:泰山古树—计算器)1、让学生介绍对计算器的了解。2、播放微课视频。提出问题:从视频中你了解了哪些
关于计算器的知识。学生列式汇报计算器、算盘、竖式两名同学比赛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自学视频并汇报3、让学生利用平板电脑的网络搜索功能,查找功能键的作用。(PPT出示:功能键)PART2:一、用计算器计算3449+527+1640。1、估一估2、让学生介绍用计算器计算
的方法。3、要求每位同学利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并汇报结果。(补充计算结果)二、出示黑板题单:第二题1、让学生列式2、估一估3、用计算器快速计算出结果(板书第二题结果)三、巩固1、(PPT课件出示:习题)
要求学生计算2、观察这几道题,让学生思考,有什么发现?3、小结运算顺序PART3:一、PPT出示3000—128×61、观察并思考:这道题与前面的习题有什么不同?运算顺序是什么?2、估一估3、利用计算
器独立计算,然后与小组成员交流算法。4、让学生汇报。5、(PPT出示:三种做法)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的操作结果却不同呢?6、播放视频“你知道了吗?”(课件PPT演示:对比)二、PPT出示:试一试,用科学计算器计算56×(72-18)上网搜索并汇报ipad同屏
展示计算步骤用计算器计算列式估算用计算器计算结果用计算器计算回答回答估算用计算器计算ipad同屏展示三种方法回答观看视频,回答普通计算器、科学计算器ipad同屏演示做法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到好处的使用信息技术(微视频、
ipad、白板、PPT等)。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新知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自学-观察-操作-感知等活动经历了计算器的认识—计算的过程,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更好的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小结: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微视频、ipad、白板等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学生
自主探索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完成对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初步认识,在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计算器计算的快捷、方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也更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
核心素养。巩固练习熟练应用(课件出示登泰山红门中天门南天门)1、红门:用计算器计算。(教材第一题)2、中天门:下面是三个小区8月份的用电情况。(教材第二题)3、南天门:下面是一张某百货大楼的销货凭据,请填出相应的金额。(教材第三题)4、flash课件播放日出观看在习题单上完成,白板汇报学生
观看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练习,将教材中的习题融在登泰山看日出经过的三个景点中,利用PPT信息技术将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习题直观地呈现出来,完成习题后用flash课件播放日出的美景。使学生在欣赏中及时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结:练习的设计形式多
样,层次递进,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不仅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数学意识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总结内化提高1、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2、提供网页链接。
汇报收获点击链接看习题利用学生发言,完成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总结,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板书设计泰山古树——计算器红门、中天门和南天门一共有多少棵古树?3449+527+1640=5616(棵)灵岩寺古树的数量是岱庙的几倍?10891÷250=43.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