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岛版(六三制)一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七(10以内的连加、连减)》教学反思.doc,共(2)页,1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4036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反思学生在学习《连加连减》这课之前,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是在一道题内连续进行两次加减口算,这对掌握和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利用第一步计算的结果来进行第二步的计算,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短时记忆能力,培
养学生注意力的转移和集中,而记忆力和注意力的发展又能够促进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为此,先引导学生把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写在第一个运算符号的下面,让学生看着写的这个数继续算下去。然后在学会了这样思考后,逐渐把第
一步计算的结果记在心里,再进行下一步计算。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我把书上的两个例题用故事的形式串联起来,并通过课件将静态的例题变为动态的过程,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让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变得一目了然。学生不仅要会写会算,还要有说的本领,在学生
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我并不急着让学生列出算式,而是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画面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对连加、连减含义的理解。在计算连加、连减的过程中,需要分成两步计算才能算出结果,尤其是第
二步的计算需要用到第一步计算的得数,但学生往往会忘记第一步计算出的得数,或者是由于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因此,在教学时,我教给了学生一个好方法,引导学生在第一步计算的下面画一条小横线,将第一步的结果
写在横线下,然后往下算,再学生熟练了整个思考过程后,然后逐渐把第一步的得数记在心里,直接进行下一步计算。需要改进的地方:www.renjiaoshe.com1、一年级的小朋友注意力容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需要很大的技巧,不管是新授环节还是练习环节
,都要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这一点我没有设计好,我较多地关注了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没有完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让学生动手摆摆小棒,设计一些简单的小游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
来。2、在说图意时,我可以再放手些,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可能表达得不完整,不规范或不够简洁,也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3、在课堂中遇到生成时的调控能力还需加强。在连减教学时,我提问“5-1-2你是怎么想的”,有小朋友回答说“1和2合起来是3,5-3=2”这些都体
现了算法的多样性,但是我没有把握好这些教学资源,进行拓展,这方面还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