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一分》教学反思2

DOC
  • 阅读 6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446.000 KB
  • 2022-12-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西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一分》教学反思2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西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一分》教学反思2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西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一分》教学反思2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西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一分》教学反思2.doc,共(6)页,44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891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分一分教学目标:1.感受同一类事物具有相同的特性2.能够按照给定或者自定的一个标准进行简单分类3.经历分类过程,体会分类思想,掌握分类方法,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4.养成有条理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类型活动测量、实验作图、拼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联想猜想、验证抽象、概括计算操作

的经验(13)3.64.3动手整理书包,你是怎么整理的?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4)1.2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原片有什么不同?动手分一分。(根据直观经验,将原片按原色分为两类)(7)2.1分一分准备好的小棒(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长短分,有的按材质分,学具教师提前左右按排,让学生通

过动手操作,按照自定的一个标准进行简单分类)(2)1.1你觉得应该怎么整理?我们就按照书、玩具、笔这三类进行分类整理(课件演示)(学生通过观察,将散乱物品大致分为三类,感受同一类物品具有相同的特性)(11)3.44.2帮小熊整理物品,有水果类、服装类、玩具类、学习用

品类(经过分类过程,体会到分类是有标准的,养成整理物品的习惯)(12)2.3那些物品又具有相同特征呢?水果、蔬菜、水里生活的动物、饮料等(课堂活动1、2题以及补充题)(该环节通过涂一涂、圈一圈、勾一勾等操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哪些物品为同一类,即他们的相同特性,

从而能按照给定的一个标准进行分类)(14)3.5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超市里为什么要把玩具放一起?书本放一起?食物放一起呢?(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10)1.42.3第一种按颜色分,第二种按种类分,按种类把序号填入相应

圆圈里(第一种是例1的巩固练习,第二种学生要通过分析,找出同一类物品的共同特征以及区别,那就是衣服和裤子,即按种类分),概括出同一类物品需具备相同特性。思考的经验(9)2.2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例2)?同桌说一说自己的分法。(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分类标准,然后交流自己的想

法)(5)3.3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得出同一类原片颜色相同,从而悟出此次操作颜色是分类的标准)(8)1.3总结:在分物品的时候,要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分在一起。(6)4.1在分的时候最好一个对着一个摆整齐(来自于学生分小棒,比多少的经验,同时为

后续学习象形统计图做铺垫)体验的经验(1)3.1(出示凌乱的书房图)问:感觉怎么?提点建议。(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内心的感受,迸发出对散乱物品进行分类整理的需求,体验分类的必要性);(3)3.2现在感觉怎样了?这样分类有什么好处呢?(整齐了、美观

了、方便了)综合描述让学生经历简单分类过程,感受同一类物品具有相同特性,能够按照一种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积累对物品进行分类整理的经验,养成有条理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好习惯教学建议一年级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动手操作是一种很有效

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积累学习经验,感悟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有条理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关键教学设计例2的教学1.请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把它们分成两类。2.你是按什么分的?(按颜色分;按长短分;按竹子和塑料分,也就是按材质分)3.总结:在分物品的时候,要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分在一起

,不同的标准,分出的结果也不同。4.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例2)同桌说一说自己的分法。5.说说你的分法(第一种按颜色分:蓝色和红色,第二种按种类分:衣服和裤子)6.按种类把序号填入相应圆圈里(体现分类的作用)7.这样分有什么好处?执教西师版第一册“分一分”反思一、对分一分

的认识分一分是为学生后续学习认识图形、数据收集与整理做准备,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更在意学生分类实践经验的积累,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思想,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养成有条理思考并整理物品的习惯,并且不断的强化相同特性的物品分为一类,为后续从实物中抽象立体图形打下基础

。二、对于例2的理解例2不仅可以按颜色分,还可以按种类分,很显然按种类分的层次高于按颜色分,因为学生要从众多物品中,提炼出它们的相同特性,那就是衣服和裤子的区别,不管大小、颜色、款式等如何变化,但它们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上衣和下裤。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把重点放在按

种类分,而不是平均用力,要让学生在反馈、交流中,有所提升,突出例1和例2的区别。并且我不主张让学生只是在题单上填写分类结果,因为分一分更是一堂实践活动课,操作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远远大于纸笔填答,我要的效果就

是学生实际动手分,或者模拟分(课件演示),一句话,就是要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感受分类的价值。三、学生真正的困难从引入开始,我就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分类的过程,学生本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再加上模拟分类,所以,“分”对学生来说并不难,难在于他们的

词汇非常有限,不知道怎样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分类标准。四、课堂亮点(一)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充分我深信经验需要在操作中积累,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更多地采用了操作的形式。整堂课3次让学生实际动手分,3次模拟动手分。1.实际动手(1)分5个小圆(例1按颜色分)(2)分10个圆

(过渡:按颜色分按大小分)(3)整理书包(巩固)2.模拟动手(1)整理房间(引入)(2)分衣裤(例2)(3)分杂物(巩固练习)(二)学生学具操作有序,课堂组织良好对于一年级的教学,教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堂组织,哪怕是翻书也要手把手的教,还要逐一检查,否则有的学生就跟不

上节奏,操作学具更是老大难,只要一操作,教室里就咋开了锅。对于此,我通过小组评价,通过表扬,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整堂课课堂秩序井然。(三)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较好的表述课堂上,我不仅重视学生分的过程,还注重引

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是对自己的思维再一次梳理。五、不足之处(一)主题不够聚焦通过本次研讨活动,我更加深刻的理解到,我们的课题研究,应该聚焦主题,在教学设计时,就应该有这样的思想,

往往想面面俱到,结果是面面不到。(二)生活体验不够学习分类后,学生带着分类的思想寻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做得不够,这直接影响学生对分类的实际价值的体验。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43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