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京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1.doc,共(5)页,96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793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内容:反比例的意义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自主探究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够对比区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能从新的角度理解数量间的关系。2.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3.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教学重点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从新的角度理解数量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能正确理解掌握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正比例师:这几天我们正在学习正比例的意义,你能不能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一下这个题目。(一)依次出示:1、一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时间(小时)1234
5……路程(千米)80160240320400……2、陈老师到书店买这种日记本,花的钱数与买的本数是什么关系?3、先出示一个长8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请大家继续观察(长不变、宽依次变长2厘米、3厘米)(二)、小结:这三个事件内容
不一样,但是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断地发生变化,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就是正比例关系。二、引出研究内容:(一)出示相类似的事件:师:现在你再来看,(依次出现另外3个题目)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三个题目与刚才
的三个题目有些类似。那么这些还是正比例吗?,如果不是,那它与正比例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以组为单位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智慧,一起研究。1、一辆汽车要行使240千米的路。速度与时间会出现哪些情况?2、陈老师要花100元钱给班里的学生买奖品。数量(个)24单价(元)23
、图中3个长方形A、B、C、的面积都是24平方厘米,照这样画下去,你还能画出几个?8cm1cm2cm3cm(二)学生分组研究。(三)小组汇报、讨论交流。三、揭示反比例的意义1、大家从这三个题目的研究中发现了什
么共同的规律?(学生试着说说)2、为了大家看得更清晰,我们用同一种方式展示,(表格)(1)、一辆汽车要行驶240千米的路。(2)、陈老师要花120元钱给班里的学生买奖品。数量(个)6040302420……单价(元)23456……时间
(小时)2345……速度(千米)120806048……(3)、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厘米)241286……宽(厘米)1234……我们再换成图像来表示(学生的回答,任然是围绕反比例的本质来回答。)2、既然变化规律是相同的,
咱们给这个规律起个名字吧。(反比例、负比例,说说你为什么起这个名字?)3、大家想过没有,正、反比例的变化规律为什么是相反的?议一议(因为定量不一样,导致两种相关联的量发生不同的变化。)4、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练习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确定定量、明确谁是定量、判断另
两个量是什么关系?)四、学习方法的总结今天同学们学会了什么?(从学习方法上讲,今天我们学会了逆向思考问题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在学习、生活中运用这种方法,换个角度看问题,可能会有新的收获。)五、练习:1、你自己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
吗?六、百数表1、依次出现加法表、减法表、乘法表、除法表,(每出现一个表,提问:你能从中找到不变的量吗?2、哪个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3、在学习了正比例、反比例之后,乘除运算,分别呈现出一种规律。那么加、减法的运算可
能也存在着什么规律。同学们可以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