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京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纳税》教学设计1.doc,共(3)页,6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779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纳税》教案教学目标:①明确纳税的意义,理解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了解常见税种。②能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一些有关纳税的问题。③培养学生的依法纳税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理解纳税的意义和应纳税额的正确计算。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你们在日常
生活中听说过有关纳税的知识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纳税的问题。(板书:纳税)二、探讨新知(一)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活动一:了解纳税的作用1、谈话提问:课前同学们做过调查,你知道哪些有关纳税知识?(学生自由汇报,教师适当点评)2、分组讨论:①什么叫纳税?②为什么
要纳税?③什么人需要纳税?3、合作交流:学生围绕讨论的问题,向全班进行交流。4、综合小结: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
文化和国防等事业。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活动二:理解常见税种、税率1、观察,了解税种(屏幕显示)2、讨论,理解税率。什么叫税率?你怎样理解?(税率=应纳税款÷各种收入×100%)3、介绍,纳税比率。税率的高低由国家统一规定,国家规定下面的一般纳
税率是:⑴增值税13%或者17%⑵营业税务3%至20%(行业不同,标准不等,如交通行业5%,娱乐行业20%)⑶消费税务3%到50%不等。⑷个人所得税5%到45%不等。小结:看来,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
应该依法纳税,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活动三:学习纳税算法。1、出示例题:张阿姨三月份的工资、薪金所得是3900元。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每人每月工资、薪金所得扣除3500元后,余额不超过1500元的部分按3%的比例缴纳个人
所得税。张阿姨三月份应缴纳的人所得税多少元?2、读题理解:①薪金所得扣除3500元后,余额不超过1500元的部分按3%的比例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②如何列式计算?3、试做汇报:学生独立试尝试计算后,指名回答。活动四:(一)、学以致用1、李叔叔四月
份的工资、薪金所得是5700元。按上表计算,李叔叔四月份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多少元?2、舞蹈演员王华参加一场演出,取得收入1800元。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演出收入扣除800元后,余额不超过3200元的部分按20%的比例缴纳个人所得税。此
次演出后,王华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二)、典题精讲国家规定个人发表文章、出版图书获得的稿费纳税方法如下:(1)某作家得到一笔稿酬,缴纳420元个人所得税。这位作家所得稿费是多少元?(2)若这位作家缴纳720元个人所得税,这笔稿费是多少元
?活动五、全课总结,强化新知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去尽自己纳税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