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教学反思.doc,共(4)页,142.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767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三角形知识的拓展》教学设计说明与教学反思一、设计理念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学完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基础之上完成的,从两条纵线完成此堂教学,一条纵线是“角”的知识,另一条纵线是“边”的知识。全程诠释“拓展”的概念,让学生从一点深入,逐步全面扩展,先从横的方向
发展,再深度挖掘,呈梯级推进。本课时为学生搭设了自主建造的舞台,让学生经历了五个阶段的体验:1、准备体验,2、初步体验,3、充分体验,4、深入体验,5、成功体验。1、以学为主本课时教学的主线是学生的“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
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课时”成为“学时”。2、以学定教凡是学生已会或通过学生讨论等活动能学会的教师不教,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3、多角度多渠道指导开放题(结果开放、方法开放、思路开放)能有效地反映高层次思维。二、教学过程1
、角的知识的拓展:首先让学生猜谜语,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并揭示板书课题(这是准备体验)。接着用信封装着只露出一个锐角的图形,让学生猜是什么三角形?学生有3种答案,又露出2个锐角让学生继续猜,也是3种答案。然后露出特
殊的一个角(直角和钝角,这时学生就一下子能猜出是什么三角形了?教师反问:一个三角形中能不能有2个直角或钝角?并让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并全班汇报。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在汇报时用了“假设一个三角形中有2个直角或钝角”这种
论证方法,就叫“反证法”,教给学生学习的学法。再接着就复习按边来分两种特殊三角形(等腰、等边)的特征。用课件演示(拼或折)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并运用这一定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题单上完成)。再把这一定理进一步深化,先猜想,把一个三角形剪成2个小三角形后,它的内角和变小了吗?再验证:拿剪
刀把一个三角形剪剪,并汇报。再进一步深化,把剪成的新三角形剪去个角,剩下的图形(有可能是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让学生交流讨论,并上台辩论。2、边的知识的拓展:课件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cm,4cm,让学生猜第三条边是
多少cm?学生的答案是6、5、4、3、2cm,依据是“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时老师告诉学生,这是一个特殊的三角形,只有一个唯一的答案,用课件出示“数学文化勾股定理”,让学生阅读以后再确定出答案,并在此基础上,猜出另一组数据(勾30,股40,那弦呢?)并
在这个特殊的三角形的三边种树(题单上完成并展示)。接着出示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两边分别为55㎝和27㎝,猜第三条边?最后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把一条长18cm的吸管剪成三段(整厘米数)并周成一个三角形,有多少种剪法?让学生自主探究,能探究出几种就算几种,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思维的渠道。
三、课后反思1、课堂中逐步设置疑问,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知识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运用了多种学习方式(剪,猜,论),达到并超越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2、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到了快乐与成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等完美地诠释了新课程理念。3、学生在做
最后的拓展题时,有的采用写算式(如5+5+8=18)的形式,有的采用画图的形式(如△),形式多样,思维灵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获得充足的体验与发展。4、学生在汇报时,给予的时间不够充足,还有的小组有补充发言,但没让他们展示。5、学生在操作剪去
三角形的一个角时,大多数都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思维有点定式。应该把剪成2个小三角形的情况提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