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五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docx,共(6)页,8.741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719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京2011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例1、例2教材分析:由于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因此,教材在编排时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呈现
了学生非常熟悉红领巾、剪刀、三角形,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进而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主题图中的角,涵盖了锐角、钝角和直角,也是为下节课做准备。例1: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模型。初步感知角的表象,但是教材提供的素材是有一定的针对性的。有剪刀中的锐角、红领巾上的钝角以及三角板上的直角,为“角的大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抽象出的三个不同的角的观察对比,引出学生的
思考,从而归纳出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这也是本阶段学习的角的初步认识。教材给角进行了命名,旨在让学生能用简单的数字给角命名,并能学会角的记法和读法,能用弧线标出角的大小,更深入的理解角的大小就是角张开的大小。例2.画角。教材中指出画角的方法,看似是一种教学技能的习得和训练,其实也
是对“角初步认识”的一种深刻的体验,通过“画角”,再次感受“一个顶点两条边”的特性。学情分析:角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平常生活中也常接触到,但大多数孩子头脑中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学生往往将立体实
物中的尖尖的部分看成角,他们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先呈现了实物图,先让学生感性、直观地看到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从实物图中抽象出角,观察它的特点。由于几何与图形对小学生来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
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亲自操作,让他们经历找一找,摸一摸,折一折,动一动,画一画的实际操作活动,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帮助学生学习有关角的知识,提升他们对角的认识。体会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的开口度有关。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
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教学难点:理解角的概念,体会角的大小的影响因素。突破手段:通过学生观察触摸体会并理解角的特点,通过折角、比角、活动角,请角,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
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无关。教学过程:一、直观感知,具象体会:1、初步感知角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图形朋友,猜猜它们都是谁?师: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所以大家很容易就猜出了它们的名字。下一个图形,让我们来挑战一
下自己,看看还能不能猜出它的名字。(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抽象出一个一个的角)生:角。过渡:挑战成功。其实,角里还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2、生活中的角引出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幅图片
,找找看,这些图片中有角吗?都藏在哪?(课件出示实物图)请上来指一指。生上台指角师:能用手比划比划吗?眼睛真亮。3.初涉概念,再移生活师:在我们周围,很多物体的表面也有角,你能找找它们吗?师:谁来给我们找找?你能指一指吗?请学生指指。过渡:现在让我们把图片上的角留
下,漂亮的外衣脱去,请仔细观察(课件动态抽象出数学模型),看看这些被我们称作角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开始吧!【设计意图:首先为学生创设了有趣的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唤起学生对已学图形
的回忆,并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让学生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二、理解探究,明确概念1.直观感知角的特点师:找到了吗?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吧!生:一个点,两条线。师:你能借助一个角,给大家指指吗?生上台,借助一个角,边画边说:这是一个点,这是一条线,
这也是一条线。<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师:我们把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两条线叫边(板书:边)师:谁来说说这个角的顶点在哪?边呢?生上台指.师:现在你知道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吗?2.练习认角,夯实概念师:既然我们已经发现了角的特征,那你们能不能用刚才学到的知识完成题卡上的练习。课件出示<判
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过渡:同学们能抓住角的特征,准确判断,真棒!想不想动手画一个角?【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从触觉中感知角构造,进行自主探索知识,明白角的顶点是尖尖的,角的
边是直直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三、动手画角,展示交流(1)初试画角(3分钟)师:请在你题卡第二题,第一小题处,用你喜欢的方式尝试画一个角。开始吧!展示学生预设错例:(2)规范画角师:
谁能说说我们该如何画一个规范的角呢?生:画一个顶点,再画两条直直的边。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画角视频,出示。师:如果再画一个角,为了区分它们,我们可以把这个角叫做……生:角2师:现在会画角了吗?请在你的题卡上画一个规范、漂亮的角,别忘记标上各部分的名称哦!开始吧!学生试画,展示生画的
角,评价。【设计意图:观察、叙述、操作,使学生尽快掌握画角的技能。】四、动手操作,夯实认知1、折角(5分钟)过渡:刚才我们运用角的特征画出了一个漂亮的角想不想继续运用角的特征做一个角?师(拿出圆片):同学们看,这个圆上有角吗?你能尝试折出一个角吗?师:
拿出你的圆片,动手折一折,如果折出了角,请你把角的顶点和边用铅笔描出来,再和同桌比一比,你们折出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独立操作师:折好了吗?把你折的角举起来,指一指你所折角的顶点,摸一摸,什么感觉?(尖尖的,扎扎的)再指指
边,有几条?摸一摸,什么感觉?师:通过和同桌对比,你们折出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师: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做角,对比感受角的大小的影响因素(难点突破)过渡:看来角是有大有小的,同学们,如果想让一个角变大或变小,你又什么好主意?
师:想不想亲自动手试一试?师:请同学们用这样两根带孔的小棒做一个角,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并把你的发现和同桌小朋友交流一下。开始吧!•探究: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关系。师:你有什么发现?生:角有大有小。师:怎么能让你做的角变大呢?怎样能让角变小呢?(出示板书:与两边张开
的大小有大。)师:谁还能说一说?•探究: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的关系师:老师看到一个小朋友做了一个很特别的角,请他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师:你们能不能做一个比他的角更大的角。师:请你上来比比看。师:你是你怎么比的?谁还有补充。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刚才比较角的大小时,你
们已经不知不觉的用到了数学中的“重叠法”,你们可太厉害了!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比较角的大小,你们发现角的大小与什么没有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创造角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孩子们对角的本质的认识,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角的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轻松攻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五、练习巩固过渡:刚才,同学们边玩边学到了这么多和角有关的数学知识,能不能继续用这些知识来完成题卡上的练习?师:独立完成第三题,开始吧!•完成题卡(数出下图中各有几个角,标一标)(3分
钟)独立做,对比错例。•摆小棒,学数角。(5分钟)(1)两个根小棒拼搭师:你能用两根小棒拼搭出不同的图形吗?你拼搭的图形中有角吗?有几个?完成的同学同样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开始吧!展示学生作品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三根小棒拼搭图形过渡:如果再增加一根小棒,一共三根,
你能和同桌合作,拼搭出不同的图形,并找出图形中的角吗?开始吧!同桌合作:用三根小棒拼搭不同的图形,数出角,看谁数的多。展示学生作品。预设:这是我们两人拼搭的图形,我们一共找到了*个角,1、2、……【设计意图:素质教育要我
们面向全体学生,尽最大努力体现到因材施教机坡度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深化了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六、总结知识,交流感悟(1分钟)1、过渡:同学们,你们玩儿的开心吗?在玩中你学习到了哪些有关角的知识?师:刚才我们通过
画一画、折一折、玩一玩、拼一拼的活动,在玩儿中学到了很多数学知识,看来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仔细思考,大胆猜想、验证,就会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八、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边顶点边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