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一年级上册《信息窗二(十几加几、十几减几)》导学案

DOC
  • 阅读 6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50.500 KB
  • 2022-12-2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一年级上册《信息窗二(十几加几、十几减几)》导学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一年级上册《信息窗二(十几加几、十几减几)》导学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一年级上册《信息窗二(十几加几、十几减几)》导学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一年级上册《信息窗二(十几加几、十几减几)》导学案.doc,共(6)页,50.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531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课标分析◆总体目标《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

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前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体现素质教育下“育人为本”的理念。“能力”指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培养科学态度在《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重点提及的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学段目标知识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运算的意义,

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数学思考: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课程目标分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3.了

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有两个信息窗,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写。2

.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3.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

名称。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4.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本册教材依据“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这四个维度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在数与代数领域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

“10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第五单元“11-20个数的认识”和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而第五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中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是学习数学计算的中间单元,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

(进位)的基础,在整个数与代数领域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本单元具体内容本单元是认识了10以内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0—20各数,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数感有重要的意义。学生掌握好本单元知识,也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对多位数的认识打

下基础。因此,指导学生加强学具操作,深入理解数的意义,切实掌握好本单元的知识非常重要◆本节课学习内容◆课标解读《课标》指出在教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关注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所选择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

的年龄特征和已有基础相适应。教学建议分析课程内容分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一课的内容安排符合课标的要求,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在认数之后教学“12+3=?”时,直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数一数或利用小棒和计

数器通过摆一摆、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自主完成对算理算法的探究。2.注重在直观操作中感知与抽象。这些内容有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发现、操作评价等学习过程,有利于集体活动中的教师指导。《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一课,课堂上学生经历解决红点问题借助学具明确算理,解决绿点问题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抽象算法的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3.倡导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在计算教学时,呈现了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等多种方法。多样化的方法是以展示学生合作探究成果的形式呈现的,表明这些方法要通过学生的自

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产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其创新意识。◆单元教学建议计算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计数器,小棒,珠子或方块等模拟数字,不论使用哪种都要引导学生把这些实物与数字在头脑中的表象联系起来。寻找计算测策略,并用书面形成记录

这一计算过程,因此,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物操作中,不断丰富表象,加深对算理得理解,并借此逐步摆出这些计算工具的依赖,过渡到抽象的符号操作水平,发展计算技能,教师在计算中不能强化单一的,固定的模式,而应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况,尤其是针对不同的数字特点灵活运用各种计算策略。列竖式计算

通常被认为是好教易学适用广的方法,但过分依赖这种方法解决问题,会学生的思维,还可能会使简单问题复杂化,因此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算法,对各种数字关系,数字模式作业合理分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灵活选择计算策略

,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本节课教学建议教学时,教师可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组织展开探索活动。教学中必须抓好本节课的三个点:一是学习兴趣,二是操作感知,三是交

流提升。学习兴趣的激发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引入生活元素的过程中引发情感共鸣;也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在多种感官的协调应用中提高学习兴趣。操作感知,不仅要重在“做”,更重要的应落在“悟”,操作不能流于形式,操作前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让学生带着思考去做

,在做中主动感悟。《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基于课标的要求,在计算教学方面,我们充分尊重学生,提供多种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倡导算法多样化。通过分析比较,沟通优化,促使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通过《两位数加一位数(不

进位)》的计算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也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多位数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加法等奠定基础。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43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